父母应该怎么正确的教育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 中讲究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生活中很多 父母教育孩子没有方法导致和教育孩子失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父母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孩子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孩子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孩子多运动
父母陪孩子玩球、骑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父母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哪些方面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还是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天分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但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拿着画笔涂鸦,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孩子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说完,即使他说的内容你已听过许多遍了。
陪孩子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
父母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如嫌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当父母忍不住想要参与孩子的活动,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象“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不是,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11、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面对问题,就能带给他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父母有以下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12.给孩子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如果他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父母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
父母教育孩子的建议
1、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2、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
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
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长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家长,甚至抱怨孩子。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办的漂亮,归因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他人不好或环境有问题。
那么,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大家都知道,孩子丢到狼群中八年后变成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但是,我们做为家长,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任课老师,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家长的责任呢?
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
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如果你认为问题出在老师或孩子身上,你会感到生气和无可奈何。因此,有人说,问题留给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聪明的人找方法去解决。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象许多条条框框在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字,外边加一个框子是什么字?是囚徒的囚字,别以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我替孩子说句公道话,我们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道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仔细想想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
因此,我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对孩子要宽容,给孩子尝试犯错误的机会,也给孩子尝试成功的体验。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成长。而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个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因为他已经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母亲,一件小事唠叨每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还有的母亲把以前的错误都翻腾出来,然后给孩子贴上负标签,你怎么那么笨?你这辈子算是没出息了……这样做是在强化错误、强化负面信息。
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比如看电视,不让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
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你看人家……
一个孩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不要再拿我与别人比,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