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欣怡分享

  什么是孝,怎么尽孝,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论述,该如果做好父母,却少有提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责任和义务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父母教育孩子责任和义务一

  1孩子健全的人格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人格的缺陷。一个孩子成绩的好坏是其次,没有健全的人格却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甚至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老师代替不了家长去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大家都会喜欢他,乐意与他相处。相反,那些性格不好的人,在学校里常常会被孤立。这样的孩子自己也会很自卑或者很自负,要么是飞扬跋扈,要么是妄自菲薄,总之,都是不受欢迎的类型。所以你把孩子教的任性、霸道、脾气不好时,自己就该反省了。家庭成员可以无条件地包容你们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只会视他为“熊孩子”!

  3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8-14岁是孩子的黄金阅读期,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父母需要从2-3岁时期就开始培养的。如果做父母的都不肯坐在书桌前30分钟,怎么去要求孩子乖乖读书呢?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还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念书,这样孩子心里能平衡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发散其思维,还能使得他在学习上更加游刃有余。阅读量大的孩子,成绩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还会成为高中时期的“黑马”,综合素质也会很高。

  4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一个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除了自身天分外,其实更多的是他具有很强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求知欲。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家长从小就实施的,靠老师短时期的培养是很难达到的。很多老师常说,好学生和差生的最大差距就是四十五分钟的差距,而这三种能力直接决定了上课时45分钟的效果。

  5培养孩子较高的情商

  十年寒窗,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见很多困难,需要有毅力和恒心,还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成绩只是属于智商的一部分,而成绩再好,如果情商不够,也就是心理素质不好,那将会影响高考的发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平时成绩很好,高考却发挥失常的原因。

  6父母恩爱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和安全。和睦的父母关系,充满爱的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性格好,身体好,学习不用老师操心太多,还会非常自信,有爱心。而这个是除了父母之外的任何人都给予不了的!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父母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的影响比老师课堂45分钟的影响要大的多。而且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父母教育孩子责任和义务二

  “因为是父母给予了子女生命,所以他们就有重大的责任去教育子女;父母也被公认为是子女最早、最主要的教育者。教育的责任是如此的重大,如果或缺,便很难弥补”(《天主教教育宣言》,3)。就此,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家庭团体》劝谕中谈论说:“父母给予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基本的,因为这和传授生命是相连的;对其他人的教育角色来说,父母的角色是原始的和首要的,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的关系是独有的;它是不能替代的和不能转让的,因此无法完全委托给别人或为他人所侵占”(《家庭团体》,36)。

  在传承生命的过程中,父母是天主的合作者,因此教育便成了父母对于子女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是夫妇分享天主创造行动的首要使命:由于在爱内并为了爱而生一个新人,在他或她内有着成长和发展的使命,因为这个缘故,父母有责任帮助这个人有效地度完全合乎人性的生命”(《家庭团体》,36)。教育工作是婚姻最基本、最原始的目的之一;受造之人需要建立在婚姻基础上的家庭,以获得生命,并以合乎其人性尊严的方式达到人性的成熟。在婚姻圣事的礼仪中,当司铎向新人提问时,也提及了夫妇的教育使命:“你们愿意接受天主赏赐的子女,并按照基督的圣训和教会的规律教养他们吗?”312【参阅《婚姻圣事礼典》。】

  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的根本与首要的权利和义务;这是直接出自造物主天主的原有计划,而非来自于某种人间的权威。父母有教育子女的责任,这责任不是由世间法律所赋予的,而是来自于他们作为父母的身份。

  此外,这也是一项不可委托和不容侵犯的权利和义务。亲子关系是一种爱的关系,更是一种唯一而不可替代的关系;我们不能将其与任何其它人际关系混为一谈,也不可能完全委托给他人。比如学校,只是配合父母对子女施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不能使子女缺少了学校教育,否则父母如何向子女传递智力培育所必需的许多知识呢?但父母也不可以把教育的责任完全转移在学校上;学校也不能替代父母实行他们的教育工作。就此,《家庭团体》劝诫说:“在社会上负责学校的人,决不要忘记父母是天主所指派的其子女的首要教育者,而他们的权利完全不得被剥夺”(《家庭团体》,40)。

  “身为子女教育的首要负责人,父母有权为子女选择符合他们自己信念的学校。这是基本的权利。父母有义务,尽其所能,选择那些更能协助自己克尽__教育职务的学校。政府有义务确保父母的这项权利,并确保他们拥有行使此权利的具体条件”(《天主教教理》,2229)。

  因此,父母有责任以主人公的身份施行教育子女权利。“相当于他们的权利,父母有严重的义务要与教师和学校当局有真心的和积极的关系”(《家庭团体》,40)。如果缺少了这种关系,父母在对子女教育工作中的主人公地位就会难以保证,对子女教育的首要地位就会退居其次,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将难以展开,而为子女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梵二的有关文献中,对子女的教育被称为重大责任;因为这项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它包括了对子女的人性与__身份的完善。父母若放弃对子女的教育,那将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过,会给子女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在意识到了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此疏忽的严重影响之后,我们明白不仅是对子女教育的完全缺乏,即便是对教育工作中重要部分的疏忽也将构成严重的罪过。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的生活榜样占据首位。只是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或给与子女合理的建议和命令是不够的,还需要父母以自身的生活来验证他们所施予的教育。“给自己的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是父母重大的职责”(《天主教教理》,2223)。因此,父母对子女教育义务的履行情况如何,首先要看父母给子女的榜样如何。

  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方法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

  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误,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第四、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就想去玩儿!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写五十遍新字词吗,你写了几遍了?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是每个人都服从过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很搞笑?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野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猜你喜欢:

1.十个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

2.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3.父母教育孩子的话

4.家长教育孩子有什么智慧

5.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

    37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