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

欣怡分享

  我国古代很多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古人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因此对待孩子往往是非常严格。一起看看古人成功教育孩子的故事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篇1

  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字君实,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出生于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受过比较系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039年考取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主持变法.司马光持反对态度, 自动离开京师,花费l9年的时问编写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事实。此外,司马光还著有《稽古录》和《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作为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特别教育子女生活要节俭。司马光当了宰相以后,家庭生活仍十分俭朴。他认为节俭是一个人可贵的品德.是事业成功不可缺乏的条件。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以此作为家教的一项重要内容。

  司马光晚年时,给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信,谆谆教导他一定要养成节俭的美德。他说,我们家向来清寒,清白的家风要世代相承。我从小就不喜欢豪华奢侈。小时候,大人要我穿那种饰有金银丝的华丽衣服,我觉得太奢侈而不肯穿。我一生只求吃饱穿暖,别无奢望。

  司马光认为, “衣取蔽寒,食取充饥”。他对儿子说: “许多人都以奢侈为荣,而我却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别人取笑我,说我简陋,我不认为这是缺点。孔子讲过,一个人因为勤俭节约而犯过失的事是很少见的。读书人虽有志于追求真理,却以吃粗菜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学问的。”

  司马光还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俭成名,以侈自败”的故事来教育儿子。他说,宋仁宗时的张知白,虽位在三公,俸禄很多,盖的却是布被。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当过三朝的丞相,但他的妻妾却没有穿过帛制的衣服,他家的马也没有喂过粟。但是西晋的石崇,官为侍中,只是一个荆州刺史,生活却极度奢侈,曾与贵戚王恺比奢侈。有一次,他与王恺比富,用蜡当柴烧,道路两旁以锦为屏障,长达50里.令王恺自叹不如,但石崇最后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死。还有西晋武帝时的何曾,生活非常奢侈,每天吃饭就得花掉一万钱,还嫌没有好菜吃。他的儿子更厉害,每天要挥霍二万钱,结果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司马光就是以这些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教育儿子的,要他向张知白、季文子学习,以石崇、何曾之为戒,牢记历史教训,不但自己节俭,还要把它作为家风世代相传。

  司马光的儿子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他和父亲一样都以节俭为美德,史称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

  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篇2

  岳云是个苦孩子,他有个名垂千古的爹(一说养父)——岳飞。有传说,岳云的奶奶曾在岳飞脊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自然是看不见自己脊背上的一道道长成疤的训诫,日子久了,皮肉上的疼也就感觉不出来了。不过这四个字却深深刻在了岳飞心里,每当铁马金戈声响起,岳飞的伤疤就一跳一跳疼在了骨髓里。

  这一疼就疼到了下一代。岳云是个苦孩子,虽然老爹没在自己背上用针尖戳出几个口号式的大字,可做出来的事情却比针尖戳还要疼。岳飞对待敌人如同寒冬一样冷冽,对待自己的儿子也绝不是春天般温暖,而是春天里掺着的嗖嗖小凉风。岳云从小就被编进了岳家军里,当了一名童子兵。有个厉害的父亲,岳云自己也不敢放松,天天勤学苦练,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可赞赏很少得到,掉脑袋的威胁却受了不少。

  有一次,小岳云兴致勃勃进行骑马练习,翻过一道道坡儿,动作做得相当矫健,可谁知一高兴就昏了头,马失前蹄自己也翻了下来。恰好这一幕被岳飞看见了,岳飞勃然大怒,狠狠说道:“这都是你平时练习不认真造成的!若今天的你身在战场上,你的小命早没了! ”

  岳云瞧着老爹虎狼一般的身躯,嘴唇上下一磕,刚想辩解,就听到老爹大吼一声:“拉出去砍了!”还辩解啥呀,小岳云又羞又怕,眼泪汪汪。旁边的将士们也赶紧劝,岳飞也舍不得斩自己儿子,于是改口说,去去,打一百军棍再回来!岳云就这么生生挨了100下军棍,皮开肉绽。从此,小小年纪的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子骨儿炼成钢筋铁骨,说大了去抗击敌人,说小了那可不得应付老爹时不时的100军棍吗?

  岳飞教育儿子的原则是“小过严惩,大功不报”。 16岁,岳云随父出征,虎父无犬子,岳云打起仗来也是相当勇猛,并且多次立功。要说荣誉也是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动力,可岳云显然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原因无他,就因为他是岳飞的儿子,老爹死活不肯为他请功。有一次,岳飞北伐,孤军深入,被金兀术包围,眼瞅着境况越来越危险,岳飞便命令岳云打先锋,临走没有慈父般的鼓励,岳飞只说了一句话:“你小子要是没完成任务,就回来等着被砍头吧。 ”

  岳云带着老爹的期盼出征了,当然还带着很少的兵。鏖战、血流成河、负伤100多处,岳云总算完成了任务,并且还杀死了金兀术的女婿。等他兴致勃勃回去后,岳飞只说了一句话:“儿子你得再接再厉。 ”岳飞还把儿子的战功隐瞒了,直到有一天,朝廷知道了岳云的战绩,感动之下准备连升岳云三级,可岳飞说儿子乳臭未干,当不起如此大的荣誉。

  当然了,岳云成长得非常健康,主要是岳飞自己以身作则,给儿子树立了榜样,岳云的心理素质也非常强大,又有母亲和祖母温柔的关心,这孩子终于没辱没了他爹的名声。

  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篇3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位爹是喜剧与悲剧集于一体的,估计很多人会说是康熙。老人家年幼登基,铸成了一世功名。然而,到晚年时,却忍受着九子夺嫡的痛苦,儿子们多是多,可有的昏庸不争气,有的心计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有的则恬淡功名懒理政事,康熙可谓操碎了心。然而康熙和别的父母亲不同,他对儿子的教育可是很上心。

  康熙的儿子们其实也都是苦孩子,康熙在对儿子们的学习上有着强大的控制力,皇子们每天都生活在起早摸黑的读书生活中。

  早上5点以前,天还没亮,皇子们就得进入书房看书了。有的孩子年龄小,到了书房还是迷迷糊糊的。尤其是康熙最疼爱的儿子废太子胤秖,14岁的时候读书对他来说就成了一项恐怖的体力活儿。 5点多钟,满文师傅和汉文师傅相跟着进入胤秖的书房。当时康熙规定,每天早晨,胤秖必须背书背足120遍,少年胤秖就迷迷糊糊开始背诵,背完后还得汉文师傅汤斌过来检查,要是一字不错,那就用红笔做个标记。除了背书,胤秖还得在早晨写几百个大字才算完。

  辰时是胤秖最难熬的时刻,因为他亲爱的皇阿玛要来亲自检查他的学习情况了。他亲自督促儿子背书,要是背对了那还好,背不对康熙的脸立刻拉下来了。

  到康熙走了之后,胤秖总算能喘口气,可他的任务还没完,他得写作文一直写到中午,连饭都是在书房直接吃的,师傅们恭恭谨谨陪着一脸疲倦的皇子们吃饭,啥叫食不知味,胤秖一定深有体会,因为在吃过饭后,等着他的还有背诵120遍新课文的重任。好容易下午有节射箭课,可这也不是结束,射完箭,胤秖还得回去学习。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恐怖的父亲又会带着自己的弟弟们来观摩自己读书,顺带抽查。要说胤秖后来很讨厌弟弟们呢,见天地盯着自己看书,还得做父亲口中的为人兄长的表率,胤秖的精神压力很大。

  胤秖后来表现得一塌糊涂,固然与康熙的宠爱有关,可他兄弟们或多或少的不正常,却彰显了康熙教子的失败。康熙太严格了,如果弄一个不记名投票,他的儿子们保管会一把眼泪地哭诉自己的痛苦。康熙不给人面子,给儿子们做了个坏的表率,也展现了他恐怖的另一面。

  汤斌学问很大,给胤秖当老师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像个小孙子一样侍奉着胤秖。有一次,他老人家实在熬不过酷暑天跪着听胤秖背书,晕倒在地。康熙知道了,没有责备儿子不给老师们让座,反而专门挑了很生僻的典故来考汤斌等几位老师们。汤斌还算幸运的,徐元梦摊上这位千古一帝可就悲催了。康熙二十五年,瀛台。康熙和儿子们在练习射箭,可徐元梦不善弓箭,康熙来气了,当着儿子们的面就把徐元梦痛打一顿,回去还抄了徐的家,要把徐老爹和徐老妈发配到了黑龙江。为了培养儿子们不论啥情况也不能耽误学业,康熙竟然命令徐元梦第二天拖着半死的身体继续来上课。看到儿子们的奏折文笔太差,康熙就迁怒于徐元梦,让皇子们排成一溜儿看徐老师挨打。

  可以说,后来九子夺嫡,兄弟反目,亲人间的冷漠,有很大原因就是康熙的冷漠式教育法造成的。

  猜你喜欢:

1.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

2.古代教育孩子的事例

3.古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4.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

5.父母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369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