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200

欣怡分享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古往今来所有父母的愿望。一起来看看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都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一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童年意味着快乐,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

  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回答:我们当然倾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童年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考虑过吗?更有不少父母,在“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庇护伞下,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设计好了孩子的成长宏图。然而,父母是否知道,孩子的能力与特长是不是与这样的设计相吻合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下一代理应有更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对童年的感受,相当多的孩子不无忧伤地表示:“……我们除了读书以外没有其他娱乐,我们缺少玩耍的伙伴,我们背负父母的高期望,我们没有自己的秘密,我们不能自己选择未来……”这,通常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孩子的童年,往往承载了过重的负荷。童年不再天真,童年失去了快乐,童年消失了幻想,童年开始与忧愁相伴。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呢?

  留下“童年”本身

  百余年前,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就提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观点至今仍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我们越来越忽视了孩子童年的天性。从本质上看,天性是需要逐步展开并慢慢加以引导的,而这与竞争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似乎并不合拍。所以,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天性来换得的快速成长,往往成为许多父母的选择。

  淘气顽皮、好奇好问是孩子最典型的天性。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童年期的心理活动特点。孩子活泼好动,不仅爱玩买来的玩具,也喜欢戏水玩泥沙,还爱拿着彩笔涂涂画画,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孩子玩耍、描绘和探索的对象;孩子会缠着你问“这是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每天少不了要听几个故事才心满意足……

  现代父母通常用高智能化的玩具来限制孩子玩泥沙,为的是避免孩子弄脏了小手,弄脏了漂亮的新衣服,还以为这是开发孩子智能的最佳选择;现代父母让孩子成天待在家里不能外出,怕的是孩子在探索中遇到危险;现代父母为孩子准备好一大摞图书和vcd碟,以为这比回答孩子的问题和讲故事更有权威……

  然而,正是父母的精心设计限制了孩子天性的展开。试想,玩泥沙哪有那么多规则和羁绊?不经历探索的“风雨”,又怎见发现的“彩虹”?源自天性的游戏、玩耍和发问是童年期孩子每天的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启发性,既是儿童学习的自然途径,又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真正的童年,父母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仅会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智慧与创造的灵光也会时常闪动。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不要因为孩子看起来尚小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不闻不问。其实,孩子也有着丰富的、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其心理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一岁左右的婴儿,日常离不开照料者,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信任感及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以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两岁左右的孩子,会说会走会自己吃饭,通常会对大人的要求说“不、不要”,努力尝试自主性的探索,充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四五岁的儿童则迫切需要参与各种各样的玩耍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从游戏和交往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小学阶段的儿童,最希望能处理好学习与玩耍、家长与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从童年迈向青春期的孩子,则开始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具有更强的自我关注与自我体验的愿望。

  孩子的心理需求还因家庭和父母的养育方式而异。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以及独生子女现象,易造就两类亲子交往的家庭类型:过度关注型与参与不足型。在过度关注型家庭中,父母处处过多关心孩子、介入孩子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又对孩子限制有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时常会发出“被父母那无形的手所捆绑”的感叹,内心迫切需要自由与探索。后一种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客观原因),或是不情愿让孩子过多地拖累自己而对孩子关爱不足(主观原因),使孩子在亲情交流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很多时候,父母会想方设法给孩子以物质上、金钱上的满足,但物质生活的丰富又岂能替代情感交流的匮乏?

  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早期教育

  童年期离不开早期教育。让孩子尽可能早地学知识、学技能,从而不错过发展的关键期,是早期教育的主旋律。但我以为,真正能使孩子获益的早期教育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不仅只往孩子的头脑里灌输知识,或是手把手教会孩子一些技能,而是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协同培养。在一些西方国家,近几年对“情绪智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研究。着名的“糖果实验”表明,孩子们能眼见糖果而抵制其诱惑的,长大后适应能力较强、人缘好、有信心、积极进取,个性也较稳健可靠。而那些经不起诱惑的孩子,大多比较孤独,容易灰心,无法承受压力,易逃避挑战。

  或许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看起来较“实”,而情绪与意志的养成似乎较“虚”,难以把握。但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父母们常持的“智商决定论”不同,知识与智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有限,而情绪与意志似乎比智商更为重要:诸如信心、恒心、毅力、忍耐、抗挫折、友善合作等“看不见的手”,在孩子的未来发展和成功与否中所起的作用或许更大。因此,早期教育亟待“虚”“实”结合,注重对孩子情感和意志品质的锤炼。

  良好的早期教育的另一个特征是,对早期教育过程的关注应超越对早期教育结果的关注。在谈到国内的足球氛围时,外籍教练米卢就说,我们太过关注足球比赛的结果,忽视了足球本身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这话同样点出了许多家庭教育的误区——父母通常只关注家庭教育的结果,而对过程漠不关心。实际上,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过程。以学钢琴为例,学琴几年而最终没有成为钢琴家的孩子,手指灵活了、懂得了音乐语言、陶冶了性情,这难道不是童年不可多得的收获吗?并非只有拿到多少级证书才意味着收获。只关注结果的早期教育,通常伴随的是父母的拔苗助长心态和孩子的厌学心理。即使终极目标得以实现,孩子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身教大于言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母亲有一种明显的心理感受:自我丧失感和亲子一体感。自我丧失感指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因关注孩子成长而造成自身发展与兴趣爱好受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孩子对自己的发展与成熟带来若干不利影响的一系列体验;亲子一体感则指母亲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视孩子为自己生活的主要目标与中心,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而不是将自己和孩子作为两个独立个体的一系列感受。这反映中国母亲在有了孩子后,最普遍的表现是过度关注孩子,将孩子作为自己的全部和人生希望,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情感体验、发展需求、兴趣爱好等。因此,父母将孩子的成功与否看做是自己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常常对孩子期望甚高,却放弃自身的努力和进一步发展。

  然而,心理学家发现,把父母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这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和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所以,父母不应对自己和对孩子采取两套不同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求知上进,自己就不能只想着娱乐消遣;要求孩子应该遵守规则,自己就切忌为所欲为;要求孩子不能撒谎、骂人,自己就要避免天马行空、出口成“脏”……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是,许多父母携儿带女寻求心理咨询,事实上,孩子的所谓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以上与父母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孩子的童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父母为人处世的折射。

  毫无疑问,父母不仅构成影响儿童发展的外在环境因素,而且是儿童发展的实际参与者。父母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形成的家庭环境与儿童的成长关系十分密切,需要父母给以充分的关注。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二

  应该承认,我们现在的全民素质还不是很高,能接受“孩子和父母平等”这一观念的人并不多。但孩子确实生下来就和父母是完全平等的,父母只是孩子法律上的监护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邻居家经常打骂小孩,就包括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看到这样的打骂,我们第一反应不会想到是父母在虐待孩子,只会认为是父母教育方法的问题,很少有人会主动上去劝说,更不要说通过报警来保护这个孩子。缺乏邻里的监督,家庭虐待就少了一个最容易发现问题的渠道。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由父母任意处置。像当今很多父母会打着关心的旗号偷看孩子的短信、邮箱一样,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孩子与成人一样人格平等。严重一点来说,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也是违法的。

  这种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隐私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引导。

  打骂孩子不是父母的权利抚养孩子是父母的义务

  在很多人眼中,父母悉心抚养我们,投入了很多期望,子女是应该报恩于父母的。如果反过来让父母伤心、失望,显然是大逆不道的。有些父母甚至会打骂孩子,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的,孩子所有的一切全都是自己的赋予,所以自己对孩子有很多很多的权利。

  父母生孩子,是要负责任的。孩子并没有要求被生下,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父母行为的直接结果。父母的责任,就包括无条件地接受孩子,除非孩子做了坏事。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同志伤害了父母,但是,同性倾向并非个人的选择,也不是犯错的行为。如果你因为去抢银行被抓住,这时你确实伤害了父母。然而,你的性倾向是你自己不能控制的,就像你不能控制自己生来是男是女一样。假如社会歧视矮个子,而你只有1。55米,你父母受歧视,是谁伤害了他们?是偏见与歧视,并不是你。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古往今来所有父母的愿望。是啊,我们是东边冉冉上升的旭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历史复兴的伟大重任。国家建设需要人才,而人才则需要大量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捷径则是读书。但是在我们国家成绩就是上帝,成绩单上的成绩就是评价一个人的准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读书考取一个好学校显得更为重要。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淘旧换新也很频繁,所以人们都在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避免自己被别人所追上,社会所淘汰。所以有些父母急于为孩子的未来铺路,给他们施加了太多压力。虽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但他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们着想,所以往往适得其反。

  我家的亲戚他女儿因为面临小升初,她妈妈对她的学习十分重视,但是她自上了六年级学习成绩就渐渐下滑,她妈妈十分担忧,马上对她进行了全方面补习大作战。只要她一有时间就给她补,双管齐下。弄得她没有精力去巩固知识。越补越糟,越补越没有兴趣。以至于她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

  事实说明父母一些看似对孩子好的决策,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操之过急,急于见成,反而事倍功半,一无所成。还要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不要以爱为名束缚孩子的人身自由,禁锢孩子的思想,折断孩子自由翱翔的羽翼。不要过分给孩子施加压力,适当的压力能成为鞭策人们前进的动力,而过重的压力则会使人失去信心,滞留不进。

  还要根据孩子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不要定的太高,这样会使他们丧失信心,从而走向自卑;也不要定的太低,这样会使他们沾沾自喜,从而走向自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正确的教育方法,会使他们终生受益,从而走向人生的巅峰;而错误的教育方法,则会使他们终生受害,从而走向人生的低谷。

  猜你喜欢:

1.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3篇

2.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话语

3.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

4.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有哪些

5.家长教育心得范文3篇

    369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