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大人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欣怡分享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相信每个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那么大人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们之间有某种强烈的爱

  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笑、一起疯狂的闹,当我们真的能够和孩子交心到这种程度,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不听我们的意见。

  2、家长要减少命令

  刷牙的姿势是要求、睡觉时是否抱着玩具熊也是要求、吃饭时速度是要求,各种各样的要求很多,每个要求父母都要提高声音或者用威胁的方式让孩子来听,孩子到最后就会不知道父母哪个要求是重点,也就不知道父母哪个要求才是最重要的。减少命令,把我们的威严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要摆出一副苦瓜脸来命令孩子,他们才不爱看呢。

  3、注意和孩子的眼神交流

  这不仅仅对于给孩子提要求时有效,对于成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这样。我们也在生活中测试自己的孩子发现,当我们和孩子说话时去触碰孩子的眼神,孩子一般都能积极的响应我们的要求,很多孩子都很怕接触父母的眼神,给孩子提要求时确保孩子在认真听的重要前提就是和孩子眼神去交流。礼貌的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用眼神去交流,而不是直接用吵吵嚷嚷去喊出我们的要求,喊要求对家长来说真的太累。

  4、用短语,尊重孩子

  生活中肯定有很多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时絮絮叨叨,甚至几百年前的事父母都能拿出来再说一遍,这到底是在体现父母的记忆力好呢?还是再给孩子提要求。如果我们要对孩子提要求,尽量用简短的话,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比如:“立刻停止,赶紧给我去把垃圾倒掉”“谢谢,帮妈妈把垃圾扔了”,这两种方法一定第二种更合适。

  5、给孩子时间缓冲

  没有人喜欢被打搅或者瞬间被要求执行一些新的命令,就像在生活中妈妈在看韩剧时孩子突然要求讲故事、爸爸在玩游戏突然要求去做饭的道理一样,孩子也是这样的,他们不喜欢被打搅还要求瞬间执行新的命令。一定要给孩子一些缓冲的时间,比如我们常用的倒计时5个数、倒计时3个数,把时间拉长到5分钟1分钟,再试试效果。

  6、帮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在给孩子提出问题时,孩子没有听,是孩子不愿意听吗?是孩子故意激怒我们吗?或者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观察孩子,如果孩子只是遇到别的障碍呢?假设我们要求孩子给我们倒垃圾孩子磨磨蹭蹭不愿意去,是不是有可能孩子很怕一个人乘坐电梯呢?我们要求孩子赶紧去睡觉孩子不肯去,是不是孩子有可能很怕黑乎乎的一个人的屋子呢?如果孩子在听了我们的命令之后开始有挣扎(父母都能观察得出来,噘嘴、摇头、眼神飘忽),和孩子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

  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

  第一:在孩子取得成绩时

  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定会处于兴奋的状态,家长一方面要对他的成绩给予积极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具体的任务,由于孩子此时心情舒畅,一般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在孩子对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做事情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因为这是他发自内心愿意做的事。此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孩子深入钻研,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在孩子看到他人取得成绩时

  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孩子往往会暗自下定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来,而且要做的比他好!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和孩子一块分析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最后一起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目标。

  第四: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时

  孩子在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时,心情一般会比较舒畅,家长在给他讲解旅游景点的来历或故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教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能攀折花枝、乱涂乱写、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乱丢瓜皮果壳等。

  第五:当孩子出现过错时

  孩子犯了错误后,内心会产生愧疚感,此时对家长的教诲容易接受,也愿意改正自己的过错。家长要和孩子一块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但要注意,千万不要过分唠叨,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循循善诱常常会收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第六:在孩子遇到困难时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此时,家长要积极地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他的不足之处予以点拨,一块探讨解决困难的方法,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在战胜困难后,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提高,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会知道如何去解决。

  第七:在新学期开始时

  在新学期开始时,孩子会进入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望,此时家长若因势利导,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老师,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许多缺点是能够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子女还要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子女有一个好的榜样,不必我们家长有多少说教,子女也会跟着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和我爱人从不打牌或打麻将,休息的时间看看书和电视,或者上网查查需要用的资料,还买了许多古今中外历史经典书,如《四大名著》、《百科全书》、《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选》及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英雄人物传记、科学家传记等等,爱人还喜欢国学方面的书,女儿有时也跟着学一些,我们有意培养女儿“与书为友”的习惯,这些好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她人生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二、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小孩在读书期间,老师的作用是相当大的。非常幸运,我女儿的老师是非常负责的好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受学生欢迎。作为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关心孩子在校表现,和老师探讨孩子的不良习惯,有错误能够及时的纠正。这样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师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一种更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经常教导孩子尊敬老师,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正是老师的伟大之处。

  三、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别说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们有意识的让女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岁时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八岁自己会洗头洗澡;晚上单独在家,写完作业后再看一会电视,到了时间会自己先睡;会主动帮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钱之外,我们很少给她钱,因为从小她就没有乱吃零食的习惯,她要买什么都会事先征得我们的同意。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赚钱是多么不容易,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扫卫生时,可以叫她负责收拾自己的房间,大人则负责其他地方。一方面让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赢得孩子的敬重,从而更加珍惜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女儿读一年级时,年龄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还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语文成绩总要比别人差一点,数学还曾经考过不及格。作为家长,当时我们很着急,但却没有责备她,也没有额外布置课外题来强迫她学习,更没有规定她考试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醒她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受同学的干扰而影响听课,放学后首先要把作业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查字典,不要依赖父母的辅导,就这样一步一步,潜移默化,成绩逐渐在提高,从三年级到现在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数学还经常考满分。经常听人说小孩在周末要上辅导课,还要学习乐器或舞蹈,学了之后每天还要练习,这样孩子几乎就没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在我看来,除非小孩自己非常乐意去学,如果强迫的话,那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孩子比较小,天性好玩,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欢的事。我们曾经带过女儿去学二胡,后来发现她对此不感兴趣而是欢绘画,于是就放弃了二胡,她坚持学习绘画直到现在,并且乐此不彼。

  五、与孩子进行沟通,注意恰当的奖惩

  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从细微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每天都与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从她的讲述中就能够发觉她的进步或问题,有进步及时表扬,有错误要严肃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应该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质和金钱,而以精神奖励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与小孩经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发现交往密切的同学之中有行为习惯不好的,要教导她不能受别人坏习惯的影响,并且要注意与这种人保持距离。

    366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