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怎样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

威敏分享

  怎样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原因

  (一)心理平衡动机:看到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没有,也想要。比如说两个一起玩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从爸爸那里得到一个玩具,另一个孩子没法从大人那得到,于是就找机会“下手”,拿走伙伴的玩具。

  (二)好奇心理:孩子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出于好奇,拿走别人的东西。这主要体现在孩子拿走大人们的东西。比如说某个孩子看到老师把一块手表放在桌子上,孩子拿来看了看,对手表的指针转动很感兴趣,于是趁老师不注意,就拿走了。

  (三)环境影响: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或孩子身边的长辈没有良好的示范,比如说父母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本身就有占别人小便宜,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这样肯定会让自己的孩子模仿。另外,孩子的同伴(特别是主要的伙伴)有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或者在他们的教唆下,孩子也会染上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四)心理缺陷:主要指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方式不当,于是孩子通过拿别人东西的方式来弥补心理缺陷。典型的例子是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或者给了孩子零花钱,而没有对孩子的消费进行科学引导。对孩子如何花钱不闻不问。于是孩子就会出现“偷”父母的钱,或者“偷”超市商场里的东西的现象。极个别的孩子还认为“偷窃”是勇敢的表现。

  对待孩子拿别人东西的错误做法

  打骂不是好的态度。孩子最好不要打骂,特别是4岁~6岁是孩子心理年龄最重要的生成期,这个时期不要给孩子留下任何心理阴影,即使将来有可能借助自己的积极生活态度来缓解,但是那种阴影伴随一生。如果孩子心理素质很差,可能还会导致他没有信心做任何事,或者不同群,无法与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被孤立,这样都是很不好的。有的父母认为只有“打”才是改正“偷窃”行为的最好对策。其实错了,打得厉害,疏远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他会感到更孤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哪一个有“偷窃”行为的孩子是被父母责打后改掉的?相反,偷窃的行为非但没有改掉,而且不敢回家,流浪在外,与社会上的浪子交往,被他们所利用,最后走入歧途,甚至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

  讲大道理不是科学的说教。很多父母或者老师多习惯于讲“大道理”,比如对孩子说什么“私有物品不容侵犯”,“偷东西犯法”等等,这样往往收效甚微。因为一方面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限,对法律、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体验甚少,讲大道理无法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自然就会把它当作“耳边风”了。

  对待孩子拿别人东西的正确做法

  首先,要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学会理财。将孩子的东西与成人的东西区分开,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长的东西时,必须征求父母的同意。家长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时,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并且引导他那些东西该买,那些不该买,学会理财和积蓄,避免孩子浪费和攀比。例如孩子想要一个漂亮的书包,可以告诉他自己攒钱买一个,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存钱,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他人的东西对别人的重要性。

  其次,父母老师要言传身教,做好模范作用。可以给孩子收集和讲一些与这方面有关的正面和反面的事例、故事等等。当然,父母老师一定不能有小偷小摸的占便宜行为,正如俗语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再次,对孩子的需要适度满足。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需要往往满足过度,从而让孩子造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拿”,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误区。因此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不能一味地全部满足,有些要求可以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平时要多询问孩子的想法,顺势引导,而不是单一的满足孩子任何的要求,否则只会恶化孩子的占有欲望。

  第三,让孩子乐于与家长交流。平时多一些跟孩子的对话,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让孩子乐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切忌暴跳如雷地训斥。用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孩子最多知道这件事让父母特别生气,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让他们知道。心平气和但态度坚决才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明天你一定要还回去”、“你如果再不还,我会帮你去还,那样你愿意吗”?这样的话语是无法让孩子接受的。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尊心已经很强了,他会考虑自己的面子,会在乎别人的看法。我们可以先跟失主沟通,请求别人的谅解,再陪着孩子去归还东西、致歉。

  最后,家长对孩子的发展要有正确的判断。有的家长在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偷”,这就是以成人的心理判断孩子的行为是“故意”的,而孩子这时的行为往往是“无意”的。而在家长提醒后孩子还不改,就判断为“故意”,如果想通过一次教育就纠正孩子的行为,那教育不就太简单了吗?要对孩子的心理成熟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能使家长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并解决问题。
猜你感兴趣:

1.家长本人教育孩子的做法

2.怎么样教育孩子的方法

3.当着外人不教育孩子

4.如何教育孩子的日常基本礼仪

5.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6.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29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