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协作,尤其是在幼年阶段,这三方面更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篇一:幼儿心理健康维护策略
摘要: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状态受多种交叉、渗透、影响的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可以笼统分为环境、生物学、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这4种类型。我们应从这4个方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渗透。
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根本教育方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陈鹤琴)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公务员之家
五、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
本质上说,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准确来说,是父母和亲人所给予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支持、信任等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自信是一种对幼儿来说终生有用的极为重要的营养素,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是要支持幼儿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坏事除外),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并从成功中体验出自己的力量、能力,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希望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未来充满希望、会是人奋斗不息,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在幼儿面前始终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抱乐观的态度,长期以往,孩子将会是充满希望踌躇满志。
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幼儿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
为心理障碍。因此家长要留心关注幼儿,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则及时对幼儿加以指导改正。
六、幼儿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力为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作出应有努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得失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设立专门的心理档案,促进幼儿形成健康人格;再次,改善环境,创设良好浓郁的心理氛围;最后,开展混龄活动,协调同伴关系。
七、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协作,尤其是在幼年阶段,这三方面更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毕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篇二:幼儿心理教育含义与实践对策
教育模式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这个陌生的知识领域里,很多知识点在关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心健康。由于我们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起步较之于西方要滞后,所以还存在着一个被了解、被认识、被接受、被重视的过程。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而幼儿心理健康在整个心理健康中更处于濒临遗忘的角落,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却考虑不多,甚至忽略。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孩子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内涵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而“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艺,去培养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此外,教师还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要和他们做知心朋友,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得到安慰和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三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自我调节。从积极意义上看,理解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要懂得父母、老师的行为多是善意的,只是有时表达方式不对。要学会理解他们,多与他们沟通,敞开心扉,抱着宽容的态度去体谅他们,应多与同学谈心、互帮互学,学会大度,并保持开朗的性格,以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同时,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会用科学思维、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一切事物,达到客观、全面地评价问题的目的。
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刻意地回避自己的缺点,要勇敢地面对缺点,并努力克服,还要客观地评价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逐步塑造一个健康的自我。再次,要学会适应。学生应学会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方式等,要能够在不同的情况、场合下,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如当自己被同学误解时,不要急躁,而应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状所在,减少敌对情绪,以善意、诚心对待同学,最终换取同学的信任。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显示,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教师有信心,不懈地努力,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互相配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把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篇三:幼儿心理教育路径综述
本文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实施,从而采取有效途径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为人的一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障碍及不适应行为。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说谎等;性格和情绪问题;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睡眠障碍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眨眼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二、幼儿不良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与鉴别
(一)心理与行为表现不符合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一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如果幼儿的认知、言行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某个年龄常见的、正常的行为到了另一个年龄阶段仍然存在,则可能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心理与行为表现比较异常任何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如行为有点古怪、易怒、胆小、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自然消失,不必太在意。但如果某种特殊行为长期保持,几个月以后仍然这样,就应特别关注了。
(三)心理及行为表现与环境不适应幼儿如果不理会现实,忽视周围环境,某些心理表现或行为在不适应的情境中产生,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这就有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如莫名其妙紧张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反而大哭等。对幼儿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一是行为不足,如幼儿不会穿衣服和自己吃饭等;二是行为过度,如活动时思想不集中等;三是行为不当,即某些行为表现在不适应的情境中产生,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等。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养成教育法养成教育法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情境教育法。即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作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这种方法能增强其社会适应性;(2)榜样示范法。该方法通过给幼儿一个榜样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使其逐渐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3)行为实践法。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二)补偿性教育法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行为矫正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习的原理运用奖罚的方法去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幼儿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2)游戏矫正法。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别的游戏室,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获得情绪上的放松,最终认识自我,并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控制自我。此外,家庭支持矫治法,团体训练法,社会治疗法等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可依据幼儿具体情况而有选择的灵活运用。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树立现代幼儿教育观,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进取、奋力向上的个性品质。
(三)以活动培育幼儿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游戏活动。主要是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表情牌”活动,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三种不同面部表情的进园牌,称“表情牌”,分别放在三个小桶里,幼儿每天进园要在自己的名字下挂一块进园牌。幼儿如果今天很高兴,就选一个快乐的表情牌挂在自己名字下,如果不高兴,就选一个沮丧的表情牌。心情一般,就挂一个表情一般的牌子。幼儿心地纯真,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如果发现哪个孩子连续几天不高兴,就会和家长一起寻找原因,设法改变孩子的情绪,让幼儿心情愉快地生活。
(四)建设良好的幼儿班集体,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的班集体,所以幼儿教师初建班级体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逐步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
(五)重视幼儿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与能力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抓住实际正在发生的冲突实例进行更具体、更直接的方法指导,并让幼儿实践、运用这些方式,这就是问题性教育。问题性教育要求教师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注意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法。
看过"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