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_关于游戏对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论文

文娟分享

  性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就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欢迎阅读!

  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篇1

  1.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伟大的教育家、儿童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他主张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掌握各项技能和学习各种知识,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引导作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教孩子”。的确,由于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其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和情绪性,而游戏正是符合了以上特点,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从而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然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玩,当然离不开最基本的学习工具——玩具,因为玩具为孩子们这种爱玩的天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玩具以其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和奇特的声响吸引着孩子,激发幼儿的操作愿望,引发积极、快乐的情感,并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启迪他们的智慧。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都可以成为他的玩具,所以我们更应该不断挖掘玩具的内在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2.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兴趣所在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本身,但也不能脱离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里所说的“玩”,也不是无目的、无形式、无要求的乱玩,而是利用一些有意义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品质,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语言的发展。

  性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就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基于幼儿期孩子的特点,他们往往对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缺少兴趣,而利用游戏加以诱发,则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常常把一些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这样便于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对幼儿而言,简单空洞的说教并不能让幼儿接受教育,同样也不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而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游戏反倒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懂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习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获得简单的道德行为规范。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巩固和加深,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新物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获得粗浅的自然科技常识,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地活动着。

  3.游戏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增强

  3—6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生活环境改变了,在各方面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感到诸多不适应。因此,幼儿缺乏自信心,缺乏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篇2

  到底如何才能做好0-6岁孩子的父母?8月31日,在本报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举办的健康大讲堂上,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邱惠敏教授给予了系统的讲述。

  婴儿期(0-3岁):

  心理:等孩子哭两声再满足需求

  8月31日,聚焦“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第二期心理健康大讲堂吸引了众多父母。邱惠敏先用几个深刻的案例,讲述了婴幼儿时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邱惠敏说,尽管婴儿时期的孩子可能不会用言语表达,但婴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身的需要和情感。“哭声是婴儿表达需求最直接的一个方式。”邱惠敏说,家长应该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但最好是等孩子哭两声,再满足其需求。”她提醒说,否则可能不利于孩子表达需求能力的发展。

  邱惠敏还提醒广大父母,不要“小瞧”了婴儿期孩子的能力。“就像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从高处,比如床上掉下来,其实孩子在2-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感知到深度了。”邱惠敏说,曾有专家做过实验,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低,这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而6个月的孩子就对“视崖”深度有害怕,对深度更加敏感,且很小心爬行了。

  “家长们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动作、哭声等,从中可以看到孩子的需求,然后积极与孩子互动。”邱惠敏说。

  教育:抓住学习的敏感期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提前。对此,邱惠敏表示,根据专家研究,对婴幼儿的教育确实可以适当提前,但教育效果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教材和教法要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有适度的挑战性,但是不能一味地拔高。

  邱惠敏说,所谓适当提前,是指在心理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教育效果最好,又称关键期。

  “5个月左右的婴儿喜欢伸手够悬挂的玩具,这样就可以在4个月时在婴儿床铺上方悬挂一些玩具,使其能够抓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邱惠敏为广大听众列举了几个早教策略:1岁2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走路,这样就可以在1岁左右扶其行走;1岁半左右是语言发展快速期,这样可以在1岁两三个月时进行发音、理解和表达训练;2岁左右的婴儿爱听故事。父母可以在其1岁半以后多讲故事,要婴儿复述,培养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幼儿期(3-6岁)

  心理:以平等姿态应对孩子第一个反抗期

  邱惠敏介绍,随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3-6岁儿童的自我意识会快速发展,这个时候孩子的气质差异、爱好、性格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幼儿三四岁时会出现“第一反抗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邱惠敏举例说,她曾碰到这样的家长,当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时,总以为孩子“变坏”了,不听话了,“其实家长无需过分担忧,这是正常现象,要建立孩子自主发挥的环境和氛围,配合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

  她提醒广大家长,要小心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既不能过分严厉,否则会使孩子自主压抑;也不能过分溺爱和替代,否则会剥夺儿童自我探索发展的机会及成就感。”

  专家提醒,面对“第一反抗期”的宝宝,家长首先理解宝宝、尊重宝宝。这是因为在宝宝开始喜欢跟父母说“不”的时候是他们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此时父母对宝宝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帮助孩子完成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

  教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也应该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邱惠敏提醒广大家长,千万不要小看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此外,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邱惠敏介绍,游戏首先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因为游戏能为儿童提供语言交流、想象、选择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背景,而且与其他活动相比,儿童通常会在假装游戏中表现出更高级的智力技能。

  其次,游戏还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游戏中,儿童必须选择不同的角色,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可能出现的争端。游戏还能促进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儿童能表达出他们的情绪困扰,或解决情绪冲突。

  “所以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邱惠敏建议。

  邱惠敏介绍,不同阶段的孩子玩的游戏也不同,1岁内孩子的游戏,多是指向自身的游戏,如吮吸手指,或是操作外部客体,如发声玩具和毛绒玩具等;11-13个月出现游戏突破,多喜欢玩假装性象征性游戏,如假装吃睡喝等;18-24个月的孩子喜欢模仿游戏,如模仿他人动作,用一物体象征另一类似物体,像骑枕头作马等;2-5岁孩子的游戏则更是复杂的、社会化的、角色扮演的游戏。

  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篇3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新时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游戏不仅是幼儿乐于去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学习的有效手段。只有将游戏活动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的活动和游戏环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才能让幼儿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美好的童年。

  一、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常识性教育的有效手段

  对于幼儿来说,爱玩的天性决定了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游戏中他们是最快乐的。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实际生活与游戏这两种重要途径,生活中的现象是最容易感知和被接受的,而游戏则是幼儿最形象的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丰富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好课堂。通过参与游戏不仅有利于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勤动手、勤思考的习惯,以此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同时,幼儿的感知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游戏中也将得到极大地锻炼与提高。

  最常见的游戏莫过于一种由幼儿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们分成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弟弟”,有的扮演“姐姐”等。在游戏中大家分工合作,各有不同的职能,营造出了不同的场景。比如“爸爸”送小朋友去上幼儿园;“妈妈”在家洗衣、做饭,照顾“爷爷”和“奶奶”;“小弟弟”生病了,“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幼儿们在这个游戏中将各自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一招一式俨然与实际生活中的大人无二。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能够了解到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职责,深刻地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深爱之情,同时,也能让他们懂得作为子女需要孝敬父母,正确对待家庭中每一个人。

  二、游戏是强健幼儿身体.培养优良品质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摆在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位置。”要达到这个目标,游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和有效途径。幼儿在进行“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游戏中少不了要做出跑、跳、投等动作,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协调性,还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得到锻炼和改善,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为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游戏中经常融入一些体育活动,例如,以班为单位开展的“看谁跑得快、跳得远”的比赛,或是传统的踢毽、跳绳比赛等。这些带有竞技体育色彩的游戏既能强身健体,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当然,成功的体验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他们很快就能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而对于在游戏中受到挫折的幼儿,则会积极反思失败的原因,力图下次争取有好的表现。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压力下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三、游戏是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其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意愿,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互相分享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都离不开幼儿的相互合作,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游戏对于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我就对小朋友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们在游戏前自行协调好谁当“小鸡”,谁当“鸡妈妈”,谁扮演“老鹰”,并且告诉他们在游戏中要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从而保证“老鹰”抓不到“小鸡”。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们很好地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相互合作,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游戏进行得十分顺利。

  又如,在进行接力赛的游戏中,有的小朋友不明白为什么要赶紧接棒,抓紧时间赛跑。于是,我就对他们进行了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这样,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活动目的,同时也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和合作与竞争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和机会,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积极引导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感,并及时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及肯定和赞许,从而让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自愿与他人合作。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本着为了幼儿们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幼教观念,从而探索出新的、富有活力的,又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下一页更多“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64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