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原则

宇能分享

  精神分裂症和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一样,有很好的科学治疗法。可惜的是,很多病人并没有接受到正确治疗,那么大家知道精神病怎么用药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精神病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精神病人是一种以精神无能,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无论采取任何办法,精神

  贺林在当选院士(2张)

  病人始终无民事能力,也就无法成家立业,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出生前与生俱来的疾病,是遗传因子(基因)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神经疾病,遗传因子为什么会发生改变,有研究认为可能是受精卵着床至形成脊椎时严重缺乏营养所致。

  由于先天多基因发生改变而引的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所以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根,药物根治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疾病的主帅是基因。

  【症状】精神病是由于多基因缺失或重叠而引起的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显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致残率高,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就医,患者可以在药物的辅助下,能勉强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的学者卓小勤先生说:所谓“精神病人杀人不犯法”,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根据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在非发病的状态下,打人杀人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大多数的精神病人是出生缺陷和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是其中一少部分

  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1、一旦确定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即开始药物治疗。

  2、根据临床症状群的表现,可选用一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等,也可选择第一代精神病药物(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定醇、舒必利等。

  3、急性发作病例(急性期病人),包括复发和病情恶化的患者,根据既往用药情况继续使用原有效药物,剂量低于有效治疗剂量者可增加至有效治疗剂量。

  4、经6-8周治疗剂量治疗疗效不佳,可酌情加量或换用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药物。

  5、单一用药原则。尽量单一用药,这样便于观察药物疗效,一旦出现药疹或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便于及时处理。合并用药则对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究竟是哪一种药物所致难以判断,不易处理。

  6、经两种以上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两种药物合并治疗,以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联用比较合适;达到预期治疗目标后仍以单一用药为宜。

  7、合理剂量:(1)药物剂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实行个体化原则。(2)应以中等剂量为宜,小剂量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治疗目的,高剂量会增加药物副反应,且疗效未必提高。(3)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到有效推荐剂量。

  8、合理疗程:(1)对精神分裂症应进行正规、系统、全程的药物治疗。全程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2)抗精神病药物起效时间约10-14天,当药物加至一定剂量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时的药物剂量称有效治疗剂量。(3)急性期治疗:治疗剂量至少维持4-6周。(4)恢复期(巩固期)治疗:以原有效药物、原有剂量巩固治疗至少3-6个月。(5)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首次发病、传统抗精神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逐渐将药物剂量减至治疗剂量的1/3-1/2;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必减少或稍减少药物剂量,维持治疗一年后病情稳定者可考虑试验性停药。第二次发病的患者则维持治疗至少5年以上,有的需终生服药。

  9、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认真定期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要认真观察、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防范严重药物副作用发生。

  11、根据当今国外包括美国、欧洲、世界精神卫生协会(WPA)治疗规则系统的建议,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根据我国目前实际用药情况调查,典型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在不少地区仍为治疗精神分裂症首选,可作为首选药物选用。氯氮平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但考虑氯氮平诱发不良反应较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特别是粒细胞缺乏症及致痉挛发作,建议谨慎使用。

  精神病心理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治疗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对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精神病饮食疗法

  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又称食疗、食治,系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食品,通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过食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西医和中医均有食疗。西药食疗通过膳食补充或控制各种营养素摄入,达到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或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目的。而中医食疗则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特定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比西医食疗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西医学中的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补精益气等治疗作用在内。


猜你感兴趣:

1.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2.精神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3.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

4.2016口腔助理笔试真题及答案

5.合理用药计划

    301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