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药材植物基本知识和主治用法(2)

立文分享

  32.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玄参科婆婆纳属。

  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选方:

  一、治肾虚:灯笼草一两,炖肉吃。

  二、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

  三、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

  四、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

  五、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

  33.紫云英

  别称: 翘摇、红花草、草子等

  烹饪美食

  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豆苗。

  药用价值

  中药名:翘摇(紫云英子)

  别名:苕子菜、沙蒺藜、红花草、摇车、野蚕豆、小巢菜。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破血、止血生肌。利养五脏,明耳目,祛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补人。止热疟,活血平胃。

  34.红蓼

  1.《名医别录》:红蓼,如马蓼而大,生水傍。五月采实。

  2.《纲目》: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故曰荭,曰鸿,鸿亦大也,《别录》有名未用草部中有天蓼,云一名石龙,生水中,陈藏器解云:天蓼即水荭。据此,则二条乃一指其实,一指茎叶而言,今并为一。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其花色浅红成穗,深秋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其色赤黑而肉白,不甚辛。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茎叶。

  采收和储藏:晚秋霜后,采割茎叶,洗净,茎切成小段,晒干;叶置通风处阴干。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35.飞蓬

  和龙葵是一对

  功 效:发汗解表。

  主 治:用于温热病。

  性味归经:辛,凉。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就是这种花。。。

  36.泽漆

  性味 :性微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外用适量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37.狗尾巴草

  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 治痈肿,疮癣,赤眼。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

  性味与归经:淡,平

  功能与主治

  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38.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性味:甘,平。

  功效:养血平肝,利尿消肿。

  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

  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

  治小儿疳积:黄花菜叶15克,水煎服。

  近代中外学者对黄花菜的药用价值更有进一步发现,如日本学者把黄花菜称“健脑菜”:中国《营养学报》曾评价黄花菜,具有显著地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人们知道,胆固醇的增高是导致中老年疾病和机体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抗衰老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蔬菜并不多,而黄花菜恰恰具备了这些特点。

  常吃黄花菜还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黄花菜还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39.一串红

  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及功效

  甘,平。

  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选方

  治疔疮初起:鲜一串红适量,捣烂外敷。

  40.小窃草

  生长环境:生长于杂木林、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150-3060米。

  产地:除黑龙江、内蒙古及新 疆等省区外,全国各地均产。

  用途

  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 疮溃烂久不收 口、因道滴虫病等症。

  果实还可提芳香油。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41.牵牛花

  生 长地: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采制: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 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牵牛花的药用价值较高,明代吴宽写诗赞道:“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牵牛子含有牵牛子甙、牵牛子酸甲、没食子酸、裸麦角碱、野麦碱等成分,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有强烈的泻下作用。

  服用时一定要严格按量,不可多服,牵牛子的药用名称为二丑、黑丑、白丑。

  黑丑为黑牵牛子,白丑为白牵牛子,二丑为黑白丑的混和物。

  牵牛花食用功效:

  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42.鸭舌草

  鸭舌草食疗作用:

  鸭舌草味苦,性凉;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鸭舌草做法指导:

  1. 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

  2. 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

  3. 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

  4. 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

  5. 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

  宜忌:虚寒性泻痢禁用。

  43.凤眼兰

  别名:水葫芦、水浮莲

  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用于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0.5~1两。

  44.兰花参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45.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

  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药材: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47.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性状与分类:白芷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正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室。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1/3。气芳香,味辛。

  杭白芷与上述相似,不同的是呈类圆锥形,具4棱,横向皮孔样突起,多排列成纵行,而使全根具4纵棱,一般无侧根;质坚而重,断面灰棕色,形成层环略呈菱形。木质部占横断面1/2。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48.半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半夏-中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

  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此外,取该品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该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49.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看过“药材植物大全”的人还看了:

1.常见中药材养生大全

2.中药基础知识

3.药用植物学名中英对照

4.什么是草药 草药是什么

5.金银花种植技术大全

146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