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的饮食原则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面小编带你了解XXX,希望对你有帮助!
深静脉血栓的饮食原则
有的骨科病人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术后几天一下床,竟突然死亡。原来,患者在骨科术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而殒命。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
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venous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
深静脉血栓及后遗症属于血管外科诊疗范围。
1、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2、尽可能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一般患肢只作为溶栓药物给药途径,不作其他药物输入)。
3、严禁按摩、推拿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4、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5、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
6、每班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7、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开塞露通便,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深静脉血栓的病因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DVT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对付DVT重在预防。
应对所有下肢大型手术病人进行一级预防。对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让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穿着医用弹力袜。对术后的年老或心脏病患者要更加重视。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
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
1、发病时间判断
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2、早期诊断
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看过“深静脉血栓的饮食原则”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