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健康养生知识>

冬季养生保健的要点

冠墩分享

  冬季养生保健方法和要点。南京健康管理师培训专家介绍,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季养生保健方面的要点,供大家参考。

  冬季养生要点有哪些

  一、冬季宜养藏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素问·水热穴论》说:“冬者,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冬季气候寒冷,万物生机潜伏闭藏,自然界呈现出阴盛阳衰的气象,且阳气潜藏于内。此时应注意保护阳气,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生活上要顺应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应“去寒就温”,勿使阳气外泄;精神要如有所得,含而不放。以免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这就是冬季闭藏养生的方法。

  二、冬季宜养肾

  人生于天地之间,禀受阴阳之气,体内阴阳变化的与自然界变化紧密相随。冬季在五脏应肾,而人体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季养肾必须慎房事、保精血,切忌房事过度,以免伤害肾气。气功健身也可以达到强身保精、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气功强调意念,意念之根在于丹田,即命门真火。丹田发热,即培补元阳,舌下津液下咽丹田,即培滋肾阴,但以练静功为主。

  三、冬季宜防寒

  寒为冬季之主气,寒邪属阴,易伤阳气。因此,寒冬时节,在生活起居上一定要采取防寒保暖的措施,以免发生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等疾病。饮食上,宜选用羊肉等温肾壮阳之物,有利于抵抗寒邪的入侵;不宜食用过咸及冰冷寒凉之物,以免损伤肾气及阳气。

  其次,膀胱经行于人体背部,寒邪入侵首当其冲,故在生活中应特别注意腰背部的保暖,以防寒邪入侵;常进行日光浴,以助阳气升发;睡前养成热水泡脚的习惯,常按揉涌泉穴、掌擦腰背部及艾灸关元穴、命门穴,有温阳散寒、滋补肾气之效。

  冬季保健养生四要点是什么

  1、多“点”水

  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防“点”病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方法: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

  原因:冬天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而人们也是非常的懒惰,万物都没有生机,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郁。为什么进入冬天后常常觉得没精神、 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而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方法: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看过“冬季养生保健的要点”的人还看了:

1.秋冬季养生的10个小常识

2.冬季养生保健的14个小常识

3.冬季养生祝福短信

4.冬季养生健康小常识大全

5.冬季养生保健吃什么好

6.冬季个人养生小常识

7.冬季如何养生保健

8.冬季养生的重要性

    113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