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总结

晓琼分享

  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学习啦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总结。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总结篇一

  刚走进大学,跨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高考,又有欣喜,有辛酸。一切五味陈杂,然而,总是过去了。旧的大门关闭,一扇新的大门已经敞开。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我也不例外。起初我很迷茫,很懵懂。而且寂寞无助。等多次参加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以后,我才懂得健康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渐从困惑中走出。

  我懂得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我发现考试负担的繁重,择业与自我实现的迷茫,以及青春期躁动带来的情绪、情感波动,使得一些大学生在轻松潇洒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痛苦、抑郁的心灵。尤其是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

  那么,该怎么消除呢?

  通过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浏览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材料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通过正面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克服个性心态的负面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 。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第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 、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第五,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 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心理健康就是有幸福感。

  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

  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瑟里格曼表示,这个能被归纳成:快乐+参与+意图=幸福。

  总之,我学到了很多,并使之应用于生活,现在的我,不再迷茫,不再心理压抑,不再体会不到幸福感,我知道,一切就在我们身边。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总结篇二

  首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而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

  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今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裴秋宇老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业,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多高校学生自发地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一些同学还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 黑龙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晓萍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总结篇三

  什么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谋求健全发展过程中,生理、心理与情绪上之健全结合。它是一种延续的适应过程,它随时引导个体不断地朝向前进中的目标,它使个体良好地适应目前的生活,更促使个体不断地追求未来,它是从自我接纳、自我开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的永不停止的过程。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在他真正的自我与所扮演的角色中,乃至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之间是没有矛盾分歧的,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是诚实的,对别人的态度是坦诚而热情的,他热爱别人、接受别人,正如热爱自己一样;他乐于参与各种活动,更愿意帮助他人,分担他人的忧愁,分享他人的欢乐;他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而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他勇于面对挑战,深信生活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一切美好的未来;他不但愿意接受变化,而且更主动地推进可能发展;他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他知道人生不是尽善尽美、顺心如意的,力求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努力创造未来;他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深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的内心是开放的,他乐意听取别人意见;他具有创造精神,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不迷恋对过去的回忆,更不沉溺于今天的享受;他是负责的、合群的,充满活动,不推辞所应完成的任务;他对自己是严格的,对别人是宽厚的,乐于与他人相处,不轻视别人,不炫耀自己。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适度的举止。

  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因素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且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每个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接线上的某一点上,它只反映某人的在某个特定时间内的特定状态。我们所说的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存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一时看到的偶发现象。

  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该怎样衡量呢?我认为,一是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教育事业有神圣的追求,谙悉并贯彻现代教育理念,身体力行。二是热爱教育工作尊重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一致而不苛刻,一致而不死板,灵活而有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但会加以合理的限制和引导,让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经常激励学生,真诚地赞扬学生的长处,不会只盯着学生的弱点;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并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努力去理解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其次,应具有良好的情绪与情感,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善于调节情绪,克服自己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如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人际交往障碍等);第三还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抗干扰、抗诱惑,有良好的耐挫力。四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学识。能够正确地制定教育目标,懂得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使其获取知识的过程;具有渊博的学识,不断学习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而不会用填鸭式教学来窒息学生的创造力;不会把教学等同于讲课,也不会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理解;精心备课上课,潜心教研教改,开拓创新,勤恳务实。五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包括保持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教育管理者的良好沟通、与家长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当然也少不了充满温馨关爱的家庭成员关系与亲朋关系。

猜你感兴趣:

1.心理健康班会心得体会3篇

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认识和心得

3.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3篇

4.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总结1500字

5.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总结

    345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