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立文分享

  在现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太多压力,其心理状况正在向不良方面发展,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篇1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8题“您觉得目前您主要的苦恼是什么?”,其中有50%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大;以及第22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您的心理压力由大至小排序”,在所调查的48个人中,有30个人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在17题“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有65%的人选择“经常会”或“有时会”;第18题“您认为紧张情绪会给考试成绩带来影响吗?”,有80%的人认为“会,很大”或“会,有点”;以及第19题“您认为大学考证是否会给您带来心理压力?”,有70%的人认为“会”或“一般”,这几道题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心理的不稳定,容易受情绪和外来压力的影响。

  二,心理平衡:

  在第16题“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有65%的学生选择的是一般,只有大概17%的人选择很满意,反映了现实与大多数同学心里所想学的专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第7题“您觉得自信吗?”,有54%的同学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或“不自信”,反映了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这两道题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三,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11题“您很关心别人对您的看法吗?”,有73%的人选择了“非常关心”或“比较关心”,这表明处于大学时期的学生比较看重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在第12题“您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碍吗?”,有54%的人认为“有时有障碍”,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 四,关于自身:

  一个人对自己看法也能反映这个人是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第6题“您经常分析自己、研究自己吗?”,有56%的人选择“偶尔”,第9题“您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有54%的人选择“知道,但不喜欢”或“知道,无所谓”,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自身状况不是特别关心,没有想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第10题“如果您能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这一题选择“知识”和“性格”的人占大多数,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大多数人眼中,对自己的满意度很低,总想改变自己的一些自身的特点,更充分显示了对自己没有自信这一普遍情况。

  五,处理压力:

  在24题“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66%的人选择“转移(娱乐、读书)”或“发泄(哭、倾诉、日记)”,这表明大学生在处理压力上还是有一定好的方式的。25题“遇到压力时您会最先向谁求助?”,有37.5%的人选择了“知心朋友”,这说明大多数人更愿意向同龄人诉说自己内心的苦恼,他们认为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交流,也更容易相互理解。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方法去解决呢? 第一, 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是自我意识缺乏和自我同一性不完整造成的。所以尽快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同一性完整才是关键。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同一性的完整是一个过程,正常的情况下,需到三十至三十六岁才能完成,所以我们要接受这一现实,不是我们一着急就会形成了,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我们要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去完成。这是一种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健康态度。

  第二, 培养独立的自我意识。

  只有认识自我意识,驾驭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才能战无不胜,从成功走向成功。 第三, 注重培养自己的弹性人格。

  弹性人格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包括:1、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健康的人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与接纳。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健康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和升华。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格健康的人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去关心社会,了解、接触社会,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

  第四,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自己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步消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调节能力就是人们面对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必须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更新自我,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第五,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社会活动,譬如做一些协会工作,做一些班集工作,参加一些自愿者活动,甚至可以自发的组织一些群体活动,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受教育。大学生更应该主动去寻求去争取一个位子,来培养锻炼自己。通过这样来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大学,以积极地心态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给点阳光就生动地灿烂起来。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篇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旺盛而不稳定的特殊年龄阶段,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那么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拥有着什么样的心理烦恼?是什么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我们又能怎样更好地把握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呢?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程度和需求,进一步把握健康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方便以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诚邀您参加我们此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只对分析问卷时有辅助作用,不作个别呈现,对外绝对保密,请您不必顾虑。请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合作与协助! 祝您学习进步!身心健康!生活幸福!

  调查报告公开级别:统计信息公开,详细信息不公开。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是

  A.05级

  B.06级

  C.07级

  D.08级

  3.您的专业是

  ______________

  4.您的家庭经济情况是

  A.贫困

  B.小康

  C.富裕

  5.您一般从哪里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 [多选题]

  A.浏览网站的时候顺便看看相关内容

  B.从书籍期刊上获取相关知识

  C.上课时候获取

  D.参加相关培训获取相关知识

  E.聊天的时候从别人那里得知

  F.其它

  6.您经常分析自己、研究自己吗?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无

  7.您觉得您自信吗?

  A.非常自信

  B.自信

  C.有时不太自信

  D.不自信

  E.常常感到自卑

  8.您觉得目前您主要的苦恼是什么? [多选题]

  A.学习压力大

  B.就业压力大

  C.家庭经济压力大

  D.不喜欢所学专业

  E.人际关系紧张

  F.个人感情问题

  G.身体状况欠佳

  H.对未来感到迷茫

  9.您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

  A.知道,很喜欢

  B.知道,但不喜欢

  C.知道,无所谓

  D.不知道

  E.管他呢

  10.如果您能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A.知识

  B.出身

  C.财富

  D.性格

  E.外貌

  F.其它

  11.您很关心别人对您的看法吗?

  A.非常关心

  B.比较关心

  C.不太关心

  D.无所谓

  12.您认为自己在人与人间的沟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碍吗?

  A.有很大障碍

  B.有时有障碍

  C.比较少

  D.无

  13.您的知心朋友

  A.非常多

  B.一般多

  C.很少

  D.几乎没有

  14.您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

  A.不是,独自应付

  B.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

  C.偶尔会

  D.完全是

  15.当您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痕时您会怎么处理?

  A.立即断交

  B.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自己主动争取挽回的机会

  D.置之不理,等对方去处理

  I.其它

  16.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一般

  C.有所不满

  D.非常不满

  17.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

  B.有时会

  C.偶尔会

  D.从来不会

  18.您认为紧张情绪会给考试成绩带来影响吗?

  A.会,很大 B.会,有点 C.不会 D.没感觉

  19.您认为大学考证是否会给您带来心理压力? A.会 B.一般 C.不会 D.无所谓

  20.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 B.没感觉

  C.较为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 D.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无心想学

  21.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您的心理压力由大至小排序 A、经济问题 B、恋爱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家庭问题 E、学业问题 F、人前途及就业 G、国家发展前途

  22.您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A.满足心理或生理需要 B.打发无聊的时光 C.调节学习压力 D.情到深处 E.选择人生伴侣 F.随大流,不落伍 G.其它

  23.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吗?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无

  24.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A.转移(娱乐、读书) B.发泄(哭、倾诉、日记)

  C.压抑(喝酒、睡觉、憋在心里不说) 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

  25.遇到时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 B.亲友 C.情人 D.知心朋友 E.老师 F.心理医生 G.不找任何人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篇3

  摘要:长期从事小学教育,主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方法,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障碍主要集中在冷漠、孤独、厌学、焦虑、自卑、敌对这六个方面。认为造成上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教育、教师素质、家庭及社区环境的影响。从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工程、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心育”常规活动、开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教育网络四个方面提出改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成因 建议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长期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校、家庭的教育效果及学生的成长。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近日,《中国青年报》转发一篇权威报道,报道的标题为《二成中小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文章列举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到了20.6%。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三十余年,“九五”、“十五”先后主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八次参加全国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近百篇论文、调查报告在市、省级评比中获奖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笔者曾做过多次跟踪调查:一是通过现场观察,二是采用量表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三、四年级)有41%,高段(五、六年级)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一栏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常在早晨、傍晚上学或放学途中,看到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坐在白发苍苍的祖父母的小三轮车上,悠闲地吃着点心,宛如观光游览,上坡也懒得下车。

  2、厌学。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可利用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样本容量为200的测验数据表明: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54%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20%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尚有10%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中,40%的教师、家长认为学生(孩子)“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乱”。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3、孤独。通过走访班主任及随机调查,发现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MHRSP(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量中教师、家长对“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孤独是心理上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小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了其交往的自卑、怯弱、排斥等,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亲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X2检验表明,小学生的孤独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4、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更有甚者,每逢考试心跳加速、全身抽搐冒冷汗。由于考试焦虑导致了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业成绩的失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理及考试作弊行为。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小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X2检验表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5、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特别是潜能生,自卑感特别重。在他们的心理,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灿烂的笑容。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在AAT(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出现这两类原因归属的学生分别占12%、21%。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小学生比例高达32%。这种现象随年级升高呈递增态势。

  6、敌对。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通过座谈、观察发现,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在学习、活动方面,21%的小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15%的学生会因别人的学业、比赛成绩超过自己而妒忌或产生故意找碴行为。

  二、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1、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 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

  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践行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当今的小学生都担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他们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一味地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的技巧,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的温暖。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星期六令其上辅导班,星期天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一边是新华书店教辅用书脱销,一边是学生愁眉苦脸吃不了。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度关注,大有“子女成绩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加之现在的家庭,几乎是三代组合,“隔代亲”现象比比皆是。家长的溺爱、高期盼,这一矛盾体,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少数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否认,现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良莠不一。健康向上的教师有之,消极低沉的教师也不乏其人。教师的思想境地、执教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方法简单、粗暴、挖苦、嘲讽,甚至恐吓、体罚,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一种伤害,部分学生的冷漠、厌学、孤独、敌对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社区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场地,缺乏孩子们的“健心”场所。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三、小学生心理教育建议。

  1、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素质教育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考试评价系统及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扭转考试指挥棒,加强对学校的政策导向、微观调控,建立自上而下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机制。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在校时间、考试规模及次数,严禁考试按学校、班级、个人排名次,杜绝以单纯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教师实绩的现象。规范学校教辅用书,建立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必要时采用行政措施进行干预、制裁。

  2、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专项培训。

  学生心理要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是前提,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教育。针对市场经济下的教师现状,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当其冲。其次要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3、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倡导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每周一节的“健教课”,采用短剧表演、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答辩训练等活泼有趣的方式,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无痕中,寓知识教育于活动中。学校要努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种“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开辟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心里咨询室”,成立以班主任为心理辅导员的“心里咨询站”,解决小学生中一些“特别”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度过一些“特殊”的心理历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设性意见。全面推广“学科渗透”,在各科教学中随机、随缘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教育资源,开辟“绿色网站”,让学生通过浏览及网上与教师交流等方式,全面接受心理健康熏陶。

  4、开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教育网络。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教育,有赖于教师培养,同时也有赖于社区的环境及家庭的氛围。要努力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中接受一致的教育,形成一致的健康心理。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向家长、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共同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看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人还看了:

1.201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3.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4.中国公益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5.2015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168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