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健康食谱>

元宵节养生食谱有哪些

王燕分享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即将到来,那么元宵节吃什么好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元宵节养生食谱,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养生食谱

  一、松鼠鱼

  原料:黄鱼1尾(重约700克,草鱼、鲤鱼均可),冬笋25克,豌豆25克,淀粉25克,玉米粉125克,姜米、葱米共10克,料酒10克,清油1000克,香油50克,白糖100克,米醋50克,酱油25克,糖色5克。

  做法:

  1、将鱼去鳞、鳃,清膛洗净后剁去头,从脊骨处用刀片开,去掉梁骨,在鱼尾处平均分开,使两片鱼都带尾,去掉骨刺,麦穗花刀,洗净。

  2、将冬笋切成小方丁,同豌豆一起用开水稍烫晾凉。

  3、炒勺上火,放油烧热,将鱼在玉米粉中滚匀,使麦穗刀口张开,提鱼尾缓缓放入油锅中,炸至浅黄色捞出,放入盘内。

  4、锅留底油,加入料酒、米醋、白糖、酱油、糖色、豌豆、冬笋丁、葱米、姜米炒熟,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将芡汁浇在鱼身上即可。

  二、米酒煮鸡蛋

  原料:盒装孝感米酒1/2盒,枸杞子若干,面粉手抓1把,鸡蛋1个。

  做法:

  1、把米酒倒入煮锅(避免用铁锅),倒入适量温水,用中火慢慢烧开。

  2、烧开后,倒入枸杞子,把面粉慢慢划圈式地撒入米酒中,边撒入边用筷子按顺时针搅拌米酒。

  3、小火慢煮开,煮时一定要用筷子搅动,以免面粉在沸水中结成小疙瘩。

  4、打入一个整鸡蛋煮熟,酒汁渐浓时即可关火。

  三、姜葱炒生蚝

  原料:姜1大块,葱数条,生蚝1斤半。

  做法:

  1、葱切段,姜拍松,生蚝用生粉洗干净。

  2、热锅爆香姜和一半葱,大火热锅下生蚝,赞酒、落生抽、糖、蚝油、白胡椒粉,快速翻炒至蚝边熟蚝身开始收小即捞蚝出碟。

  3、大火继续收汁至小半碗,再落剩下的葱和蚝翻炒匀材料即可出碟上桌享用。

  四、荷兰豆炒肉

  原料:荷兰豆400克,叉烧肉250克,植物油15克,盐2克,黄酒5克。

  做法:

  1、用油起锅,将烧肉放在锅中爆香,铲起待用。

  2、利用锅中余油,把兰豆放在锅内,注入些滚水,用盐调味,待仅熟,加上烧肉抛匀,赞入些绍酒上碟便成。

  五、白斩鸡

  原料:嫩油鸡1只(1.25千克),香菜5克,酱油25克,麻油10克。

  做法:

  1、油鸡宰杀后用八成热的水烫透,煺去毛挖去内脏,洗净后放在开水锅中(以淹没鸡为度),用小火约浸1小时左右(水不能滚沸,以免鸡皮破裂),用竹签戳一下鸡腿肉,如没有血水,即可捞起,待自然冷却。

  2、将熟的油鸡从背脊剖开斩成两爿,再卸下两腿,随即取鸡脯肉1块,斩成6.6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块,修齐成刀面放在一边待用。

  3、另一块鸡脯斩成块后,用修下的碎鸡肉一起装在盆当中,再将两只鸡腿用斜刀斩成6.6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块,整齐地排在鸡块两边。

  4、然后将斩好的刀面覆盖在上面,略带桥形。上面放上香菜。酱油分装两小碟,加入麻油,同白斩鸡一起上席蘸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猜你喜欢:

1.冬天养生要多吃的9种肉及营养食谱

2.10款养生健康食谱

3.夏至养生八大食谱推荐-学习啦

4.春分养生食谱

5.大寒时节最佳养生食谱是什么

    38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