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食材知识>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维俏分享

有很多的人对白鲜皮并不是很熟悉,白鲜皮是一种芸香科类的草本植物,白鲜皮的药用价值很高,我们可以用它来治疗很多的疾病,白鲜皮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皮的功效:

性味:苦;咸;寒。

归经: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

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功效分类:祛风药湿药;清热解毒药。

① 梁?《名医别录》曰:“白鲜。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采根、阴干。”

② 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良”。又曰:“俗呼为白羊鲜,气息正似羊膻,故又名白膻。”

③ 唐?苏恭曰:“其叶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实,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若四月、五月采,便虚恶矣。”

④ 宋?苏颂云:“今河中、江宁府、滁州,润州皆有之。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开花淡紫色,似小蜀葵花。根似小蔓青,皮花白而心实。山人采嫩苗为菜茹。”

⑤ 明?《本草蒙筌》:“白鲜。山谷俱有,苗茎尺余。叶梢白似槐叶尤繁,花淡紫,如蜀葵略小。根与蔓青仿佛,心实皮色白黄,二月采根取皮,差晚则虚恶也。因臭作羊膻气息,故俗加羊字呼名(俗呼为白羊鲜)。”

⑥ 李时珍曰:“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其子累累如椒,故有诸名。”

⑦ 清?《本草从新》:“白鲜皮。近道处处有之。以四川所产为良,江宁府、滁州、润州所产俱次之。根黄白而心实,取皮用。”

白鲜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5~16cm,直径1~2cm,厚约2~5mm。表面除去栓皮的呈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可见纵皱纹和侧根痕。内表面淡黄色较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有羊膻气,味微苦。以身干,条粗、肉厚、无木心杂质者为佳。

白鲜皮的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试验1:4的水浸液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有报告本品的乙醚、乙醇和水提取物对金黄色等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草分枝杆菌均未见效果。1:20煎剂对阴道毛滴虫并无杀灭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的影响:本品所含白藓碱于小量时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分钟输出量及博出量均增加。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所含花椒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菌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能使麻醉猫血压上升,增强猫瞬膜收缩、扩张冠脉,增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3.对子宫及肠平滑肌的影响:白藓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茵芋碱也能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子宫的影响,白藓碱、崖椒碱对大鼠子宫的自发性收缩无影响,但对于催产素所引起的大鼠子宫收缩则可减弱之,而茵芋碱则可增强。茵芋碱能抑制小肠收缩、崖椒碱能抑制氯化钡所致离体兔回肠痉挛,崖椒碱及芋茵碱还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有报告指出,白鲜碱、崖椒碱、茵芋碱等的混合物,对大鼠、豚鼠的解痉作用较单个生物碱的作用强。

4.抗癌作用:伊红染色法结果表明本品非极性溶剂提取物及挥发油有体外抗癌活性,从本品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岑皮酮,白鲜碱及得自挥发油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为其体外抗癌的有效成分,其45%的浓度能杀死艾氏腹水癌、S180及U14细胞,而黄柏酮、柠檬苦素及β-谷甾醇无效。

5.根皮有解热作用,给发热(温刺法)之家兔口服其煎剂,能使体温下降。狗静脉注射另一种白鲜皮D. Albus var.Caucasicus浸膏,能缩短血凝时间。

6.其它作用:白鲜碱、茵芋碱及崖椒碱的混合物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精囊的作用,茵芋碱能使肌肉麻痹,并可因累及心肌而引起哺乳动物血压进行性下降。茵芋碱能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加强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葫芦巴碱药理活性弱,但早年有报告其在神经肌肉标本能降低神经的时值,对肌肉的时值则先降低后增加,此外,葫芦巴碱有一定抗癌作用,12.5mg/kg能使P388白血病小鼠生命延长31%。

7.药(毒)理学:对小鼠的LD50白鲜碱、花椒碱、茵芋碱相近腹腔注射为150-250mg/kg;葫芦巴碱对大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5.0g/kg。

白鲜皮的食用方法

白鲜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白鲜皮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证忌服白鲜皮。

白鲜皮七味汤

功效:主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外状与平常无别,但举体正黄,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觉瘦悴乏力者。

组成:白鲜皮3两,干葛5两,黄芩3两,郁金3两,豉5两,栀子10枚,芒消6两。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芒消,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20里久,更服此汤,当得利,利后将息1-2日,则合后黄连丸服之。

来源:《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白鲜皮祛风止痒汤

功效:蝉衣、徐长卿法风止痒;生地、当归凉血养血、润燥;红枣健脾胃和营血。全方功能祛风止痒,养血润燥。

主治:老年皮肤瘙痒症,自觉皮肤瘙痒,入夜尤甚,而又无原发损害可见。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属血虚风燥者。

组成: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蝉衣5克,甘草5克。

制法:每天1剂,煎2遍和匀,日2――3次分服。

随证加减:大便干燥或便秘者加生首乌15――30g。

按语:本方中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祛风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蛇床子燥湿止痒;荆芥、防风、蝉衣疏风散邪止痒;当归、生地养血活血止痒;乌梅,五味子有柔肝敛肝之效,肝为风木之脏,肝气条达则见邪得制,其痒也止。诸药合用,祛风止痒为主,兼能清热化湿。其审证要点为:除明显的气血两虚(风团反复发作,劳后加剧,神疲乏力,舌淡,脉濡细)和冲任不调(风团发作同月经有周期性规律,常伴痛经和月经不调)所致的瘾疹外,只要辨证为风热、血热或湿热证型的皮肤瘙痒等疾患,均可投用本方。临证也可灵活加减:偏热去蛇床子,加丹皮、赤芍、苦参各10克;便秘者加生军5-10克;偏寒者加桂枝10克,麻黄5克;偏湿者加土茯苓30克。治疗期间,忌食鱼、虾等海味及辛辣刺激食物。

提示: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烟、酒、咖啡等,切忌搔抓、摩擦、热水、肥皂擦洗或乱搽成药等。

白鲜皮消风散

功效:调荣滋血消风,主治赤白游风,滞于血分发赤色者。

组成:生地黄3钱,当归2钱,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赤芍1钱,川芎1钱,白鲜皮1钱,蝉蜕1钱,薄荷1钱,独活7分,柴胡7分。

用法:加红枣肉2枚,水2钟,煎8分,去滓服。

来源:《金鉴》卷七十三。

白鲜皮钩藤散

功效:主治小儿忽得惊痫,壮热口燥。

组成:钩藤3分,白茯苓3分,黄芩3分,川升麻3分,白鲜皮3分,龙齿1两,玄参1两,石膏1两,寒水石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搅令匀,重煎1-2沸,分温2服。

来源:《圣惠》卷八十五。

白鲜皮搜风解毒汤

功效:主治杨梅结毒,初起结肿,筋骨疼痛。

组成:土茯苓1两,白鲜皮5分,金银花5分,薏苡仁5分,防风5分,木通5分,木瓜5分,皂角子4分。

用法:上用水2大碗煎饮。1日3次服。

来源:《本草纲目》卷十八。

    3645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