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中老年健康知识>

失独老人的服务项目

立文分享

  失独老人的服务项目也没有全方面的实施,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就目前而言,失独老人的服务项目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失独老人的服务项目

  1、中途之家

  1.1、寻找适宜之地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具备友好环境条件的中途之家,当失独老人在子女忌日等特殊日子无法独自面对时,可申请到中途之家暂时居住,为失独老人提供暂时的逃避场所。

  1.2、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师、职业治疗师等为暂住中途之家的失独老人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辅导,以期他们能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1.3、以个案、小组等方法协助失独老人寻找并建立新的精神寄托,以便他们能更好的投入到新生活中。

  2、建立支持网络

  组织失独老人聚集开展休闲活动,如组织以主干家庭为主的义工之家与失独老人共享天伦周末游,一来为失独老人提供天伦之乐的体验机会,二来又促进义工之家的自我成长。不定期的组织茶话会、康乐活动,收集失独老人的服务需要,同时以社工三大方法来满足共性和个别化需求。同时组织开展支持及治疗性小组,为失独老人建立并获取庞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同伴支持网。

  3、生命手册

  埃里克森认为在成熟期这一阶段需要达到自我完整,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因此项目社工通过绘制《生命手册》,并引导失独老人进行填写,以此手法与失独老人共同进行人生回顾、协助其走出过往,达到自我完整。

  4、善终服务

  失独老人还面临着另一个危机,一个是自身或老伴将面临走到生命尽头的境遇,而此时他们面对的是如何面对生离死别和失去至亲的痛苦,因此社工在整个项目中也注意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善终服务,协助临终者及其家属以正面能量面对生死,并提供哀伤辅导。

  5、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本机构计划为针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提供详实的一手资料,与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院、各地方高校的专家学者合作开展专项研究课题,争取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出谋划策,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失独老人是什么

  1、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家中的老人即被称为“失独老人”。

  2、按常规死亡率计算,1975~2010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老无所依,加精神寄托的缺失,使他们成为计生政策的间接牺牲品。中国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独自凄凉无人问”是很适合失独者现状的一个简单描述。

  3、近日,随着“常回家看看”入法引发的热议,“空巢家庭”再次引起舆论关注。然而,社会中还有一种“空巢”,它们“空”的原因并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而是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

  失独老人的现状

  1、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失独老人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2、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3、其实,近年来随着失独问题的逐渐凸显,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

  4、国家的政策不可能细致到对每个个体给予针对性的关怀,所以一方面学术界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另一方面,民间团体和社区工作者要针对失独者不同的境遇进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5、“失独,已经不仅仅是哪一项政策的问题,它是个社会问题。”整个社会要去关注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关怀才能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重获阳光。


看过“失独老人的服务项目”的人还看了:

1.关爱失独老人倡议书3篇

2.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论文

3.失独老人有什么需求

4.如何关爱失独老人

5.民办养老院申请书

    276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