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长瘊子怎么回事

巩诗分享

  平时所说的瘊子它的真正学名是什么呢?长瘊子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什么是瘊子。

  一、瘊子的简介

  瘊子专业上叫做“寻常疣”(是民间对丝状疣、跖疣、指状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的统称)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手背。初期在正常的皮肤上,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发展成黄豆大小,甚至更大的刺状突起;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干燥,呈乳头样增生,高低不平,强行剥离易出血;数目不定,初起时为一个,因自身,接种以后逐渐增加为数个甚至数十个之多,正常肤色质地较硬。

  而西医认为寻常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所致(亦有自身接 触),外伤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二、瘊子的病因介绍

  致病菌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2、3、4、7、27、28、29)。皮肤和黏膜的损伤、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是感染本病的直接因素。人乳头瘤病毒经伤口进入暴露的基底细胞。可以分裂的基底层细胞是病毒DNA的贮存处,带有病毒DNA的上皮细胞可以不出现任何临床表现而呈潜伏状态。发病时,病损处皮肤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过度角化,伴有角化不全现象。

  三、瘊子的疾病分类

  开花瘊子

  又称跖疣。长于足跖、足跟下面。凹陷表层有时长有一层淡黄色粉末,将黄粉刮净,破开表层即露出许多黑刺,时间长久,则表层逐渐硬化,内部病变即向四面扩展变为“刺毒”,原来的小凹陷即已长平,患部表层呈紫黑色。有的疣长在足的侧面和上面,患部多突出表皮。跖疣表面似硬垫,片开孥露出褐色刺,如果时间长久,褐色刺即伸出表层,形似开花馒头,俗称“开花瘊子”,长在足两侧和足背。

  肉瘊子

  也是足部的寻常疣。呈一圆丘状,表层淡黄色、褐色等。多长在足掌下面。

  粉瘊子

  即传染性软疣。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初患病时,患部突起呈一圆丘状,表层中间有一个小凹陷,内部有一个硬质的白色锥状物,锥内有乳状臭液,久之患部逐渐扩展,病变表层中间小凹陷生有黄色粉末,多半很小。

  甲周瘊、甲下瘊

  长于趾甲四周或甲下的寻常疣俗称为甲周瘊和甲底瘊。表层角质化,形同鸡眼。

  连宗瘊

  指多发瘊子(就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母猴子)。以后逐渐增多,变成数个或数十个,甚至上百个。

  四、瘊子的临床症状

  1.疣目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初起为一个针尖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稿,状如花蕊,粗糙而坚硬。以后体积渐次增大,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疣。此后由于自身接种,数目增多。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有时可呈群集状。好发于手指、手背,也可见于头面部。生于指甲边缘者,可向甲下蔓延,增本时可将指甲顶起,引起疼痛或染毒成沿爪疔;生于头皮,手指或足趾间的疣如指状突起,称指状疣。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搔抓、碰撞、摩擦破伤而易出血。

  2.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多发于青年妇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

  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芝麻至黄豆大小,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数目较多,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亦可互相融合,可因搔抓使皮损呈线状排列。好发于颜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3.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皮损初起为米粒大的半球状丘疹,渐增至绿豆大,中央呈脐窝状凹陷,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渐变软。呈灰色或珍珠色。顶端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数目不定,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常呈散在分布,也可簇集成群,但不融合。好发于颜面、躯干、四肢、阴囊、肩胛及眼睑等处。自觉微痒,经过徐缓,可自行消失。

  4.跖疣皮损初起为小的发亮丘疹,渐增大,表面粗糙角化,灰黄或污灰色,圆形,中央稍凹,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因足底受压,皮损常不高出皮面,除去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状角质物,边缘可见散在小的、紫黑色出血点,数目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好发于足跖前后受压处及趾部,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5.丝状疣中年妇女较多见。

  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

  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颈项、眼睑等处。

  五、瘊子的治疗方法

  瘊子虽不是什么大病,却会影响美观,并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患者多希望寻求简便而迅速的治疗方法。目前最受医院都采取冷冻和激光治疗,治疗迅速、简便易行,但容易复发。对于单发或数目较少者可作首选。如果是多发或融合的面积较大的疣体,还是应采取综合疗法为宜,即内服中药配合外洗中药或细胞毒性药物外涂或外涂汇臣ptx元素以促使疣体脱落。[3]

  液氮冷冻治疗

  最常用,适用于皮损较小、数目少

  激光

  刮匙直接刮除

  对于基底部较小的疣如丝状疣,可用刮匙直接刮除后止血。

  局部药物治疗

  可用10%~20%水杨酸或三氯醋酸、冰醋酸溶于等量的弹性火棉胶外涂疣体,或用5% 5-氟脲嘧啶软膏外涂,可使疣体环死、脱落。但可致局部刺激,出现红肿、皲裂、疼痛、过敏反应、色素沉着等副作用。还有用0.1%争光霉素生理盐水溶液 0.1ml注射于寻常疣或跖疣基底部,隔日1次,共2~3次即可脱落,此法副作用少。跖疣可用3%福尔马林溶液作局部湿敷或浸泡,每天1次,每次15分钟,连续4~8周,常有效。

  左旋咪唑 50mg, 口服 3/日,服3天停11天,连用3个月。

  板蓝根注射液2ml肌肉注射,1/日, 10~20次为一疗程。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

  血虚肝旺、气滞血瘀型

  【证见】 皮疹数量较多,较泛发,并可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斑,脉弦涩或弦数。

  【治法】 养血平肝、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治疣方(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加减

  处方:灵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先煎),板蓝根、浙贝母、白芍、地骨皮各15克,黄柏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山慈姑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单方验方治瘊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

  处方:熟地黄25克,何首乌15克,白芍、赤芍、杜仲、牛膝、赤小豆各12克,桃仁、川红花、牡丹皮、穿山甲、白术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用鸦胆子捣烂如泥,外敷疣体(外敷前最好先用热水浸泡患部,并用刀片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 用木贼、香附、板蓝根各30克,大青叶15克,煎水浸泡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用艾柱着疣体上灸之,每日1次,至脱落为止。 碘酒注射法常规消毒患部后,取2%~3%碘酒0.2-1.0毫升,用皮试注射器注射在疣的根部,每次注射总量不宜超过1毫升。注射后约3~5日自行脱落。此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寻常疣。 推疣法适用于头大蒂较小并明显高出皮面的疣。在疣的根部用棉枝或刮匙(刮匙头部用棉花包裹),与皮肤成30度角度向前推之。用力不可过猛,即可将疣推除。推除后创面压迫止血,再掺上桃花散或生石灰少许,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用五妙水仙膏点涂疣体,再用胶布封包。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瘊子的介绍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24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