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

保燕分享

  传统保健体育是以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为基本技术动作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传统保健体育的特点

  (一)可养生能治病

  所谓“养生”,古代又称“摄生”,是护养、保养性命的意思,其目的是“为寿”及“治未病”。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另有一种致病的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在较平衡的状态下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的心理失衡或突然遭受剧烈的精神打击和创伤,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传统保健体育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强调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用于传统保健体育。“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合一”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整体。人活在宇宙之中,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其生理的变化应与大自然的整体运动联系在一起。

  传统保健体育的作用不是在于发展身体某部分的技能或治疗某种疾病,而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从而改善整个机体的功能。这都是得益于整体锻炼的练功方法。

  (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所谓“内”,指的是心、意、气等内在的情意活动和气息运动;“外”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练静功时,一般采用坐、卧、站等安静的状态,以意念的集中与各种呼吸的方法相结合进行锻炼,要求姿势、意念、呼吸密不可分。动功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求“动静结合”,即注意力集中,情绪安定,并根据动作的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到形、意、气的统一,使“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四)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保健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通的功法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风格特点和运动量及强度,其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季节、时辰、场地、和器械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这都十分有利于传统保健体育的普及和开展。

  传统保健体育的作用

  (一)培补元气

  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素损及元气时,诸气失助而衰败,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元气。如练功中意守丹田、命门之法,是由于先天之精藏于肾,而肾位于腰部,因此通过意守和吸抵撮闭的呼吸锻炼,使肾中元精益固,“精化为气”,元气自足。练功使元气充沛后,则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平衡阴阳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等等,都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弱”。传统保健体育能养生治病的机理,也是寓于阴阳的变化之中的。如对阴盛阳虚的人,就应选择练习动功,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的人,则应选择练习静功,以求养阴助阳。夏季练功以静功为主,以防耗阳;而冬季练功则以动功为主,以防阴盛。病势向上(如肝阳上亢),则意念向下;而病势向下(如气虚脱肛),则意念向上。诸如此类,皆为平衡阴阳。

  (三)疏通经络

  经络遍布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其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病邪传变、诊查病机等作用。传统保健体育的医疗保健作用,也是通过疏通经络这一机制来实现的。练功时,意识关注的部位,大多是腧穴的部位。以意引气,多见循经络运行,这种经气传感现象,通过锻炼可以获得;肢体的活动或按摩拍打,触动气血循经络互流,可使得百脉皆通,气血充盈。

  (四)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营养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气血之间维持着一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状态,称为“气血调和”;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传统保健体育中的“意守”,就能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练静功时,有意守病灶的方法,即病灶在那里,以意领气至病灶,气能推动血液至病灶,从而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加强营养和滋润作用,是病灶组织得以修复,恢复气血调和的状态。

  (五)调理脏腑

  中医学说将人体器官分为两大类:心、肝、脾、肺、肾称之为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称之为腑。脏腑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脏腑失调是人体失去健康的病理基础。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中,几乎所有动作都是以腰为主宰,腰部命门是其主要锻炼之处,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则充溢。肾阳相火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命门元阳之火充足,则脾阳得资,脾气充足健运,后天水谷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运化,从而为人体脏腑、经络乃至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是传统保健体育何以能全面增强体质的道理。传统保健体育中的“调心”,就是调心神,心清神凝,则身安气和,并使魂、魄、意、志处于协调安定状态,这样即能使五脏安和,身心健康。

    51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