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中国历史茶文化与养生的知识

敏敏分享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挂关于茶文化与养生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

  关于茶文化与养生的知识

  一、养生的渊源

  在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也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毕生的理想,因此,造就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著作皆有关于养生的表述。而养生之法又以道家哲学与中医学论述得最为系统与全面。所谓“养”,是指滋养、培养、保养、养育、修养;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顾名思义,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我国传统思想中历来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不但体现在哲学辩证范畴,也被运用在日常生活保养方面。“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于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所以中医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天人相应”,强调人与天对应,与四时相副,与天地如一,人体的小宇宙与天地的大宇宙相对应,以天地万物的变化机理作为调节身心的依据,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和谐境界。

  我国著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开篇即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法于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黄帝内经》对于养生的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防病、防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中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黄帝内经》的养生指导思想下,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如顺应四时、恬淡虚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药食调养、气功锻炼、未病先防等等。《黄帝内经》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使养生之道成为中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养生是一种文化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法于阴阳”,就是指主动适应四时气候来养护身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长生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后代养生家因循探索,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的适应四时节令、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的养生法,基本囊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养生理论,对人们养生保健起了重大作用。而将养生理论落实到具体行动实践中,即为养生之术。

  由于养生是对人类生命现象的研究,其内容自然会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必然牵涉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中国古代养生的知识大都分散在各类文化之中,比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选择的养生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专注于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有的侧重于采用针灸、推拿等医疗手段或练习武术、气功等,还有酌致力于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但殊途同归,万法归宗,皆须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 天人相应”最高指导原则,从而使人体保持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以下仅从茶饮文化的角度阐述其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三、茶文化

  “茶”字出于《尔雅‧释木》:“槚,苦荼(即后来的“茶”字)也。”茶的古称还有荼、诧、茗等。其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茶,令人少眠”的说法。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得到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发展成为经久不衰且与人们日常生活相依存的茶饮文化。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阴阳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四、茶道源于医道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之纲纪。”可见养生治病之道无不是以阴阳为根,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本。从之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失之则阴阳离决,早衰之变也。上述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到茶道的最高灵魂“和”的思想,以及唐《茶经》记载的煮茶之过程蕴含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之象,这正与医道不谋而合。这是因为无论医道还是茶道,皆为几千年中华古典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且至今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她们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与道合同,故能连绵不绝,流传于后世。

  五、茶饮与四季养生

  “夫四时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遵循四时阴阳之变化而变化乃养生治病之一大法则,茶饮养生亦离不开这总原则。根据陆羽编写的茶经记载,茶可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花茶、黑茶与青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应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茶饮,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春饮花茶: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和大自然一样,阳气处于生发之际,此时宜喝茉莉,桂花等花茶。花茶性温,能散发冬季积郁于人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花茶芬芳浓郁,香而不浮,爽而不浊,令人心旷神怡,有利于消除春困,提高人体机能效率。

  夏饮绿茶: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天高温蒸人,人体内津液消耗大,此时宜饮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绿茶。绿茶味略苦性寒,清澈鲜爽,略有回甘,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提神之效。

  秋饮青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天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乌龙,铁观音等青茶。青茶性适中,青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不寒不热,适合秋天气候,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缓解秋季肃杀之燥气,帮助阳气之沉降,对秋季保健大有好处。

  冬饮红茶: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漾,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阳气潜藏,此时气候寒冷、阴气盛极,万物敛藏,人体阳气也处于内收阶段,所以冬季养生关键在于“藏”。做到“无扰乎阳”,此时宜喝祁红和滇红等红茶,或者普洱等黑茶。红茶性味甘温,可补益身体,善蓄阳气,生热暖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达到春病冬防之目的。

177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