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黄帝内经夏日养生

保燕分享

  《黄帝内经》是对我国医学的进步的一大著作,下面就说说这里面的夏季养生法,一起来学习吧,希望对你有用!

  夏日养生法介绍

  1.理论渊源

  夏季养生,主要源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2.经文内涵

  《内经》认为,天地自然具有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变化规律及特点,一定的气候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发生就会有具体的内在联系,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特点,对应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征,对于人体的气血阴阳的运行以及疾病的产生就有不同的趋向性,如夏季的三个月,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万物处于生长的状态,称之为蕃秀。此时人体阳气外泄,气血运行加速,精神较为振奋,工作效率也相应较高。作为养生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太阳,不发怒,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心情舒畅向外,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如张介宾《类经》言:“心伤则暑气乘之,至秋而金气收敛,暑邪内郁,于是阴欲入而阳拒之,故为寒;火欲出而阴束之,故为热。金火相争,故寒热往来而痎疟。”

  《张介宾》

  3.后世发挥

  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针对夏季的养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法,如元代丘处机撰写的《摄生消息论》就详细指出:“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三伏内腹中常冷时,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少食瓜茄生菜,原腹中亨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结症块。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当慎护。平居檐下、过廊、街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每日宜进温补平顺丸散,饮食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宜桂汤豆蔻热水,其于肥腻当戒。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著,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里,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风痹,手足不仁,语言蹇涩,四肢瘫痪。虽不人人如此,亦有当时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说何也?逢年岁方壮,遇月之满,得时之和,即幸而免,至后还发,若或年力衰迈,值月之空,失时之和,无不中者。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著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去风明目矣。”分别从饮食、居处、劳作、调息、药事以及老人、病患的角度提出夏季养生注意事项和有效的养生防病措施。

  4.理论应用

  按照《内经》理论,夏季气候温热,万物生长,草木繁茂秀美,开花孕育果实,此时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心为阳中之阳脏,通于夏气,故夏季的养生应以养心为先。心主神明,主血脉,阳气主动,主升散,因而夏季养心首在保持心情舒畅愉悦的同时可以顺应 “夏长”的特性。适宜兴奋精神,增加活动,并注意生活作息起居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气旺盛的特点。这一规律依据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与实践,意在夏月季节,宜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即所谓的养阳以劳,养阴以静。同时在夏季也可以多享受太阳的光照,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适当多劳动出汗,在保持情绪平和精神振奋的情况下,尽可能使阳气得以宣泄通畅。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对于夏季的饮食调摄,原文指出要在五味调养方面遵照减苦增辛的原则,即减少摄食苦味,而增加辛味食品,这一理论源自于《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云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等论述,是中医五味入脏补泻理论的具体应用。五味入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苦味入心使心火旺,心火旺则克伐肺金太过,容易使肺气伤,而辛入肺,补益肺气,补金可抑火,夏季心火已旺,故饮食上要增加辛味,避免过量的摄入苦味而致心火太过。民间亦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可以适当吃点姜、蒜、葱、萝卜、韭菜等辛味的食物,有助于补益肺气而制约亢旺的心火。暑易伤津耗气,可以适当增食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能敛汗生津,收敛心气而不使心神散越。但五味不可偏嗜太过,若一味太过就有可能会引起脏气的偏盛偏衰,从而引发疾病产生。又由于机体内阴阳互相依存,互为消长,夏季的特点是阳盛于外而阴虚于内,故《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云:"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意思是夏季气候炎热,但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恣食生冷就会使寒湿盛于体内,不容易被脾胃消化,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再则夏季四五六月,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肝肾易亏,心火独旺,故而养生要点尤其重要的是远房事,节嗜欲,勿濯冷,勿当风,免受寒凉刺激,伤及阳气。另外,《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张志聪注:“春夏秋冬,肝心肺肾之所主也。土位中央,灌溉于四脏,是以四季月中,各旺时十八日。是四时之中皆有土气,而不独主于时也。五脏之气,各主七十二日,以成一岁。” 突出说明了脾主四时之末,土能灌溉四旁,脾主运化及四肢肌肉等重要功能,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在土能生长、滋养万物一样。由于其能化生精微充养五脏,同时又处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因此关系到心、肾诸脏腑的正常活动,体现在呼吸运动,心肾相交等生理功能表现之上。恰似于自然万物以大地为物化场所,五行之中以土为母的生理特性。故李东垣《脾胃论》说:“脾胃一病,百病由生”,正说明“脾健则身无疾”的后天之本重要性。脾主运化,主管机体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因此夏季饮食要有节制。《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饮食有节……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而度百岁乃去。”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正气。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一致,才能颐养天年。夏季饮食原则上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不可偏嗜生冷食物和冷饮,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故养生防病要特别重视“节饮食,薄滋味”,以避免脾胃阳气受到侵害,这一论述对指导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

  夏季养生注意事项

  1.夏季防寒

  邪风,邪寒是致病首恶,现代社会因为空调,冷饮,夏天成为最易受邪风,邪寒侵蚀的季节,尤其是夏天人的毛孔是张开的,风、寒长驱直下,“形寒饮冷则伤肺”, 直接的反应是感冒,肠胃病,更可怕的是秋天出问题,也就是肺、皮肤、呼吸系统出问题,过敏的、哮喘的、花粉症。

  所以夏天是最应该防寒的,有条件的,把自己办公室的空调关掉,特别高温时可以温度调到26度左右,而且要避免空调直吹,如果头上有冷风出风口,要求用透明胶封住,头部吹冷风最危险,容易中风。夏天女士随身携带丝巾,长袖外套,男士办公室放件西装外套很有必要。而在家中,如果要开空调,可以打开客厅空调,让凉风温和地进入卧室,切忌直吹冷风,切忌后背吹冷风。

  夏天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随时驱寒,也是很好的事后处理措施,如能配合艾灸驱寒,更佳。

  2.夏季养心

  春天是计划的季节,夏天则是执行最热烈的季节,事情一多,难免心烦意乱。而夏天又是养心的季节,心火太旺,容易影响睡眠,引发肠胃疾病,火生土,心没养好,容易影响到肠胃,所以很多人夏天肠胃不好,腹胀厌食,根源在于养心;或者上火。更严重的是,火克金,夏季没养好,秋季就没有可以收获的了。

  养心的措施:睡好子午觉,保证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睡眠,中午11点到下午1点间,有条件的睡个午觉,没条件的在这个时间段打坐或者站桩。15分钟即可。

  3.如何“使志无怒”

  儒道互补的养生之道很值得推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拿得起,放得下。

  已经怒了要怎么办呢?要找合适的地点、场合,把它发出去,绝对不要去制怒、压在那儿。上策是采取物理方法:揉膻中穴,拨心包经,平复下来之后打坐,站桩,让自己静下来。中策是把怒气发作出来,最不可取的是憋在心中。如果做不到上策,注意生气的时候千万别吃东西。肝气是往上走的,怒发 冲冠嘛,吃东西是往下咽的。这个足阳明胃经也是从脸往脚上走的。一个往上顶,一个往下压,一口气是无形的能量,但是加上你吃的这个东西的话, 这就变成有形的了,就形成了这种很难化解的郁气。

  形成这种郁气之后,往往容易出现肠胃的毛病,胀、痛,这时候可以采取艾灸的办法,在平时常灸的穴位之外,加膻中,中脘2穴,便可及时缓解。

    13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