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排毒养颜>

中医冬季祛湿的方法有哪些

梁珊分享

  体内有湿气的人整天都困顿不堪,做事都提不起劲,所以要及时祛湿哦!那么,中医冬季祛湿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冬季祛湿的食物

  1.姜

  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值得提醒的是,仅在做菜中放入生姜调味,是无法起到化湿作用的;辣椒虽然也能开胃助消化,但在祛湿方面却功效一般。

  2.赤小豆

  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在西方营养学里,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而且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且富含叶酸,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针对需要祛湿健脾的朋友来说,可用鲮鱼和赤小豆共煮来调理。

  3.扁豆

  中医认为,扁豆味甘入脾胃经,主治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中医书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扁豆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等,扁豆角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

  4.鲫鱼

  鲫鱼可以健脾利湿,且含动物蛋白质比较丰富,对脾胃不和有帮助,与薏米等其他可健脾利湿的食材配合食用,效果更佳。入汤宜以白鳞鲫鱼为佳,民间谓之“白鲫”。中医认为它有补胃弱、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

  5.薏米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薏米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此外,薏仁也是五谷类中纤维质最高的,低脂、低热量,是减肥的最佳主食。薏米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也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肤色,并且它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冬瓜

  冬瓜性味甘、淡、凉,能利水消肿,消热解毒。适用于口干、水肿、小便不利等人士。冬瓜中含钠较低,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阻遏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转化,并减少水钠潴留,消耗体内脂肪,为肾脏病人、浮肿病人的理想蔬菜。

  中医艾灸祛湿的方法

  1、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4、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5、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6、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体内排毒祛湿的方法

2.体内如何祛湿排毒

3.19种食物帮你排毒祛湿

4.去湿排毒食谱

5.9种食物帮你排毒祛湿

6.祛湿排毒“吃”出来

7.夏天祛湿排毒的方法

8.18种祛湿排毒的食物

    29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