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励志故事>

中学生励志哲理故事

锦贤分享

  励志的事迹有很多,但是光看是没有用的,期中道理只有我们自己了解后并去付诸实践后才能完全了解,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学生励志哲理故事

  中学生励志哲理故事:金字塔顶上的蜗牛

  一支考古队,到胡夫金字塔考察。他们凭借直升机的力量,用吊绳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不远处,几只雄鹰受了惊吓,落荒而逃。

  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只有雄鹰才能登上巍峨的金字塔。雄鹰有强劲的翅膀,这也不足为奇。但接下来,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在胡夫金字塔的顶部,他们居然发现有不少蜗牛的躯壳。究竟,这些蜗牛是如何从地面来到海拔136。5米,相当于40层楼房之高的金字塔的?有人猜测,或许,是雄鹰从地面叼上来的美味佳肴,但在每一个躯壳里,蜗牛的身体都毫发无损。这确实很难解释。那么,是粘附在飞机的表面,最终坠落下来的?也不是。因为,按照常理,飞机发动后,那股强大的气流,足以把蜗牛吹得无影无踪。后来,陆续有了更多的发现,那就是,在金字塔的中上部不断发现有蜗牛爬过的痕迹,还有许多粘附在塔体已经干枯掉的蜗牛。原来,这些号称爬行速度最慢的蜗牛,经过无数次的坠落,一个月、两个月,最终,竟是自己从塔基,一步一步,爬上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石头建筑,也攀上了自己生命的最高峰。

  蜗牛,向来是爬行缓慢、效率低下的反面教材。但正是这种看似懒散懈怠的小虫子,做出了连人类不依靠外力都无法达到的壮举。那一刻,几乎所有的考古队员都有了一种深深的感触与震撼。

  蜗牛之所以能够攀上金字塔,就是源于坚持。而且,即使在这坚持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蜗牛,能够巧遇阴雨,蕴蓄充足的水分,才能成功登上塔的顶端。再长的路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走也无法到达。在蜗牛的简单思维中,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即使摔得头破血流,也永不退缩。

  很多时候,号称贵为万物之灵,并且统治整个地球的人类,倘若单从攀岩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其实和蜗牛一样微不足道。自从能够制造工具,人类就具有了超级的思维,并且懂得了迂回与退让。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人的幸运,也是人的不幸。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待做一只凌空飞翔的雄鹰。但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却往往就是那么残酷。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像蜗牛一样,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没有雄鹰的天赋,就必须具有蜗牛般的毅力。不要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要拼搏奋斗、永不停息,终究可以留下一丝令自己感动的痕迹。

  不能像雄鹰那样振翅高飞,那么,就做一只蜗牛吧。但,即使是做一只蜗牛,也要背着沉重的壳,一步一个积累,在生命的长河,留下奋斗的足迹,爬向成功的彼岸。

  中学生励志哲理故事: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

  1978年,有个男孩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总分也惨不忍睹。他的目标院校叫做常熟师专,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相当的遥不可及。他回到农村老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在光线微弱的煤油灯下继续复习,又参加了下一年的高考。这次的成绩有所提升,距离常熟师专的录取线,却仍有不小的差距。再次回到老家,村里人开始嘲笑他不自量力,当面喊他“大学生”。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干农活,为父母分忧,而他,却像个废人一样,整天只知道读书。

  在县里的培训班苦读了一年后,男孩第三次挑战高考,乡亲们取笑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一张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男孩以总分387,英语95分的成绩,被录取到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他的农村口音和“哑巴英语”在未名湖畔受尽了同学的嘲笑和心爱女孩的冷眼,但他却在毕业多年后创办了一所英语培训学校,名字叫做新东方。这个男孩的名字,你一定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俞敏洪。

  也许你要说,这样的故事离我们太过遥远,根本不像是会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下面这个故事,则来自我的一个朋友,我完整地见证了她命运翻转的过程。

  她是一位38岁的农村妇女,居住在湖北荆门石牌镇横店村,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已经多年。她每天读书、上网、写诗,一应的农活和生计全靠父母操持,就连洗衣服这么简单的事,对她来说也是难如登天——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姿势怪异,且有心无力。包括写诗这件事,也需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用最大的力气左手压右腕,才能艰难写出一个字。

  她从没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甚至认识的字都有限,但自从2003年开始,写诗,已经成为她的生活重心和精神支撑。乡邻们并不能理解这个整天钻在纸堆里的农妇,网上的诗人们也高高在上地俯视并嘲笑着她从灵魂深处掏出来的那些文字。这一切,都不影响她以每年数百首的速度疯狂写诗。

  终于,2014年的一天,她的诗登上了全国最权威的诗歌杂志《诗刊》的重点栏目,两个月后,又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名,在诗刊社微信平台上风靡一时,火遍全国。大批媒体蜂拥而来,在那一个月时间里,她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了大洋彼岸。许多专业的诗人和批评家都对她的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甚至把她和美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女诗人相提并论。这个农妇的名字,叫余秀华。

  我们的时代盛产励志故事,它们总是显得面目雷同,总有一个平淡的开头和传奇的结尾,总有一个一开始被嘲笑,最后闪闪发光的梦想。我也曾和你一样,对这样的故事不以为然,不肯相信它会发生在现实生活里,不肯相信它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爱做梦,但绝大多数人输在醒得太早。我们常常在心里先就认定了自己不可能做成某些事,于是“明智”地选择了激流勇退,转战到另一个似乎更加切实可行的目标。而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是由普通人一步步做出来的。

  所谓才华,不过是长久的努力。所谓才华撑不起梦想,不过是坚持的时间太短。我们和梦想之间,所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那些闪闪发光的传奇,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它其实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潜伏在每天拼老命挤地铁的人群中,在大学图书馆寂寥却坚忍的灯光下。

  前面提到的余秀华,就是在我眼皮底下一夜成名。她爆红网络的那条微信,甚至还是我亲手编辑的。当我在那篇微信文章的标题处,敲上“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这句话时,我的确设想过文章的阅读量会因此而有所提升。但我万万没想到,公众对她诗歌的热情,会达到那样盛极一时的地步。

  从2003到2014,余秀华努力了十一年。在十年时间里,她的诗都被别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2014年那个普通的冬天,谁能想到,一个脑瘫农妇,会在全中国刮起一阵诗歌的龙卷风!看到她的梦想与坚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懈怠和动摇?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不在于出身、相貌、学历,而在于他所面朝的方向。是不同的梦想,对未来不同的规划和坚持,把一个人变得安常处顺,而另一个人逐渐闪闪发光。在荆天棘地的人生道路上你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路上,你怀揣的那个梦想。悠哉游哉,翱翔蓬蒿之间是一生;海运乘风,扶摇直上九万里,也是一生。

  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神话,常常有一个平淡无奇乃至于举步维艰的开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曾像我们一样,在狭窄破旧的出租屋里过灰头土脸的日子。你凭什么觉得,自己不会站在世界之巅指点江山?你凭什么觉得,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终究要落成一个普通的人生?谁允许你这样想的?

  年轻,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要善于创造并坚持梦想。不要看轻了自己,不要总去怀疑,你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不反过来看看呢,你的梦想,它配得上你吗?

  如果时光倒退三十年,那个叫刘德华的年轻人只想当个出色的理发师,而那个叫李宗盛的小伙子满足于多送了几罐煤气,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刘德华和李宗盛。

  当周星驰为了一个一秒钟被打死的龙套镜头和导演争得面红耳赤,当身高仅有一米八三的艾弗森出现在NBA的赛场上,可以想象,会有多少嘲笑的目光。

  事到如今,这些目光的主人们,又在哪里呢?

  其实,一个有梦想的人,一定不会去嘲笑另一个人的梦想。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害怕别人因梦想脱颖而出,被梦想带离他们平庸的行列。嘲笑的背后,其实暗含着恐惧。

  在这世上,那么多人驽马恋栈豆,那么多人鼠目寸光,而你,是否下定决心,和他们一样?或者,你敢不敢,为自己人生的戏剧,写下天马行空的大纲?

  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给自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你闪闪发光。

  中学生励志哲理故事:有一种努力,叫做知“耻”而后勇

  表哥说,叫嚣着的梦想永远都体会不到现实是多么艰难。

  大学期间,表哥也曾一度过着睡觉、游戏、外卖的消遣日子。同寝室的几个哥们总是感叹着学习无用论。在醉生梦死、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除了游戏的级数和体重逐渐增长外,其他各项指标都是有退无进。

  年终岁尾,表哥向家里通报了三门考试挂科的消息。看着从小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的儿子日趋堕落,大姨开始苦口婆心,可表哥总是拿一句“能拿到学位证就行了”来敷衍应对;后来,大姨声泪俱下,可沉浸在游戏虚拟世界中的表哥仍旧难以自拔、满不在乎。

  母子间的大战终于在那年的大年初六一触即发。

  “学习又不是唯一出路,就算不学我也能混出个样。”表哥提上行李,摔门而去,决定到“北上广”去闯荡自己的天下。大姨也一狠心,不再阻拦,并且断了表哥开学的学费。

  那一年起表哥辍学了,而他随身的几张信用卡里也仅仅只有1000多元。

  一个人飘飘荡荡,表哥来到了魔都,据说这个可以帮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似乎缱绻着他的美好未来。但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渗着水的地下室里,几天的压抑就让表哥感到崩溃。像所有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一样,表哥每天白天投递着简历,晚上就把一份泡面掰成两份。可他连本科学历都没有,连像点样的餐馆都拒绝他。

  那时表哥才感觉到深深的无助与绝望,用他自己的话说,偌大的繁华中却容不下他一个人的立足之地。

  那是一个月没有洗澡、没有吃饱、满怀挫败感的黑暗时光。他最终回家的车票都是一个在北京上学的同学暗自里帮他买的。

  二

  回到家后,表哥并没有选择复读,而是报了日语学习班,申请出国上大学。

  因为有了之前的经历,表哥不再浑浑噩噩,而是经过了近一年的苦学,高分通过了日语测试,并如愿拿到了日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出国的日子也并不轻松,他那时经常打电话给我讲着异国他乡的故事:每天除了上课时间外,他打了两份零工“勤工俭学”,早上四点钟准时起床,然后挨家挨户的送报纸,倘若风和日丽还好,要是赶上刮风下雨,常常自己被淋得湿透也要把报纸保管“安全”;一个人在异乡的夜晚,常常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就昏昏睡去,但有时也会饿的在半夜突然醒来,面包蘸“老干妈”算是他最常见的宵夜,在静的可怕的夜晚呆呆地看着窗外的星空与田野,瞬时便会泪流满面;语言上虽然大体可以听懂,但毕竟不像国语般这样娴熟,与周围的外国小伙伴长篇大论的交流常常力不从心,偶尔也会受到同学的嫌弃……

  但是表哥还说,这一次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外面,不能再给家里丢脸。北京的那段生活让他刻骨铭心,虽然留学的日子同样艰难,但毕竟这里有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

  就这样,五年后的今天,表哥终于能够骄傲的站在东京30层的高楼上俯瞰夜景,也终于可以西装革履,在日本和中国的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来回穿梭。

  当然,他最感激的仍然是那段在北京颠沛流离的一个月,那段时间,他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或许更确切的说,现实送给他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成为了他的成人礼。

  三

  同样励志的,还有表姐。

  印象里,表姐永远是精致的妆容,干练的作风。本科毕业后,表姐被一家不错的私企录用,单位的门槛其实不低,工作待遇也还算优厚,她是那一年唯一被录取的本科生。

  工作上,表姐不可谓不拼命:她曾经在春节的小长假时,在没有公司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提前两天返回,进行相关项目预算;某次加班到深夜,她曾在小雨淅沥的路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近2个小时,到家时已是凌晨两点半;还有几次,由于上级主管交代的事情七零八碎,她为了省去上下班的时间,竟将自己的“折叠床”搬到了办公室,包里顺带着各类瓶瓶罐罐的洗漱用品和化妆品……??

  即使是这样,在工作了一年半后,面临调职时,原本属于她的职位仍然让人给“顶”了。上司抛下了这样一段解释:“你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也正是因为你身上的闪光点,公司才会破例将本科学历的你留下。但倘若此时再给你升职,恐怕会引来其他同事的非议。下一次再有机会,一定是你的。”

  表姐笑着转身出了门,她再也没有下一次了,不是公司未来没有她的升职空间,表姐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学历授人以柄,她自己对上司说了拜拜。

  四

  辞去了工作的表姐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就连最好的闺蜜对于她的选择也大惑不解:事业虽然平淡,但却也如同碌碌的众人般,有一个为之拼搏的理由;薪酬尚且可观,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说不定以后一个人就能养家糊口;至于学历,社会上的本科毕业生一抓一大把,未必真的需要通过提高学历而抬升身价……

  但是,铁了心的表姐,还是选择了读研。

  第二天,她就将自己辛苦攒了几年的披肩长发剪去,理成了平头,除去在家复习以外,少有的几次外出全部带着帽子;将自己的ipad、笔记本统统锁进了保险柜,而保险柜的钥匙则邮给了远在天边的同学;自己银行卡里的资金一半给了姑姑,一半存了死期……这一年的闭关,她誓要全力以赴、破釜沉舟。

  每日,表姐仍然保持着严格的作息,依然妆容精致,只是变得足不出户,连我那时偶尔的几次拜访,她也只是稍作寒暄便立即将自己锁进书房,颇有一种准备高考的态势。

  期间,表姐也曾有一次打电话向我哭诉,那是临考前的前几天,她说,自己一年来背负了太多别人的期许与内在的压力,倘若失败,这一年的时间不但打了水漂,未来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好在,生活没有辜负她的努力,考研成绩揭晓的那一天,表姐更新了一年来的唯一一次朋友圈:“400分,换羽新生!”

  五

  表哥与表姐的经历更像是两碗鸡汤,但却是我们这一代,在我身边真实上演的“逆袭”故事。

  故事的尽头不外乎几近理想的戏码,但他们认识到差距,知“耻”而后勇的奋斗、努力却真正存在于他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今,我的母亲总是把他与她的故事说与刚刚毕业的我,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上进与努力,复制他与她的“传奇”。

  也许每个人的结果未必会像表哥与表姐那样圆满,但只有真正看到差距、感到恐慌之后,这样的努力才会更有韧劲。不安于现状的动力,正是来自于生活和他人的比较、亦或是自己心中的不满足,有了这种“耻辱感”,就会真正试图努力去扭转自己的世界,力争让自己达到理想的高度。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无数个月明星稀的深夜,有无数个诸如你我的年轻人仍伏案疾笔。倘若甘于生活的平淡,让琐事消磨了打拼的激情,那些所谓的未来与梦想终会如同美丽的泡沫,华丽破碎。

  每个人都会有或自卑、或堕落、或沮丧、或沉沦的时光,这样的“时光黑洞”只能自己去填补,唯有知耻而后勇,才能把无垠的黑色转化为身后的阴影,永远踩在脚下。

  毕竟,每一段咬紧牙关的旅程,都是一段生命的沉淀,而所谓的成熟与老练,就是不停的尝试、经历然后成长。

中学生励志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1.优秀中学生励志故事

2.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3.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4.人生感悟

5.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66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