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故事>

佛教故事大全经典篇幅

锦贤分享

  佛教故事大全经典篇幅 释迦牟尼佛

  教主、教义、教徒,是构成一个宗教的三大要素。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是否为我们人生所需要,我们一定先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能是否值得我们崇拜信奉?我们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们解脱人生的烦恼痛苦?这是我们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课题。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余年前的四月八日,降诞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方),取名悉达多,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太子诞生后七天,圣母摩耶夫人往生,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养育成人。

  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成年后,娶耶输陀罗为妃,不久生下罗睺罗,后来成为佛教第一位沙弥。悉达多太子虽然出身贵族,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期间虽经净饭王百般劝阻,终究无法满足其「人生没有衰老的现象、没有疾病的痛苦、没有死亡的恐怖、所有的东西不损不减」等四个希望,于是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开始十二年的修道生活。其中雪山六年的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麦,但苦行终究未能令他开悟。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羊女的供养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立誓「不成正觉,不离此座」。于此通过重重考验,一一降服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等内外魔障后,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正觉。

  成道后的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三转四谛***,度憍陈如等五比丘,从此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僧团因而建立。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在弘化的生涯里,宣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槃经》共八年。

  佛陀对弟子的教化,善于观机逗教,应病予药,对执空者说有,对执有者说空。佛陀对于能够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给予调教;对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摄受;对于懈怠不知精进的弟子,激励他上进;对于过分刚猛的弟子,则教以缓和。佛陀对弟子的爱护是无微不至的,佛陀所教化的对象,则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信仰等,例如度拜火教外道优楼频罗迦叶三兄弟,以及外道领袖舍利弗、目犍连皈信佛教。佛陀的弟子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各国国王,及王妃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阶层的莲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理发匠优波离及担粪的尼提。总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法养众。

  佛陀一生弘化、度众无数,但也受到外道**及各种的灾难。根据《佛说兴起行经》记载,佛陀历经孙陀利谤佛、战遮女系盆诬陷、奢弥跋谤佛,以及被木枪刺脚、被掷石出血、食马麦、受苦行、患头痛、患背痛、患骨节疼痛等十次灾难。其实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无有生灭,佛陀为了度众,才应现这些灾难,主要是为让众生明了业报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恋有为色身,而能断恶行善,获证永恒法身。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岁仍然孜孜不倦,带著弟子四处行化传教;临入涅槃之际,仍然不舍任何众生,接受一位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为最后的弟子。佛陀进入涅槃,虽然令弟子们悲痛不已,但是诚如佛陀的教言所说:「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不能违背法性。」佛陀开示弟子说:「如果你们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万年,于汝何用?如果你们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它;你们要精进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伤心,因为天地万物有生就会有死,***会必然有别离,这是无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后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问题,告诉弟子: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佛陀并再次叮咛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悟处、说法处、涅槃处。最要紧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佛陀进入涅槃,遗体荼毗后,留下舍利八斛四斗和三颗佛牙。舍利被分成八份,由与佛陀因缘深厚的八国各取一份,建塔供养。

  佛陀出生在社会阶级十分不平等的印度,他敢于向不平等的制度挑战,不只是尊重人权,且尊重生命,更进一步肯定每位众生都同等尊贵,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的传教生涯里,应该得度的已经度化,未能得度的,佛陀也为他们种下未来得度的因缘。佛陀虽然应身已经离开了人间,但是他的慈悲、智能,他遗留的伟大教理,却能永传人间。佛陀是我们人格最高的模范,是我们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更是众生的救主!

  佛教故事大全经典篇幅 世间的人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爱面子的动物。就算一个痴痴呆呆的人,也不愿人家说他的坏处。尤其是爱面子的人做事好胜,只欲成功不能接受失败和耻辱。可是世间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而且一切成功的事,都经失败而来。自尊心重的人就经不起打击,而懊恼丧志失意,或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要知世间那一件辉煌的事业,不是从种种打击失败中而得来呢?

  从前有一个农村,在晚上集合许多人在那聊天,谈论世事与谈天说地。在谈论中讲到某甲,某乙说,某甲这个人的品德很高,人也很仁慈,只是很可惜也有一个坏处!‘什么坏处’,人类最奇怪的是,爱听人的是非。某乙又说,‘某甲虽是一个好人,可是脾气毛燥一点,做事也很鲁莽!’刚好这时某甲从这里经过,听到这样的批评他。

  某甲立刻暴跳如雷的说:‘我什么时候毛燥?’于是举手就打某乙,傍人说:‘你怎么可以打人呢?’‘我怎么不可以,他说我脾气毛燥,作事鲁莽,我什么时候毛燥和鲁莽?你们说?’众人说:‘你现在发脾气不是毛燥,举手打人不是鲁莽是什么?’某甲因理屈而不好意思的就走了。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若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消灭短处即是成功的人。若是怕人批评又不肯修改,其长处也因此而被隐没。所以自古圣贤说:‘闻过即喜’。即是虚心肯接受人批评的人,也就是能成功的人。学佛修行更是要虚心请教,接受人的批评,才能时时改过。若是不肯接受批评的人,闻过即闷在肚子里,或欲争执到底,甚至发生动武之举,即不但阻塞了善路,一切的是非斗争都由此而发生了。

  古人说:‘世人孰无过改非为圣贤’。依佛法说:众生无始以来六道轮回,做过许多善事,故内心有许多善性,也做过许多恶事故内心也存有许多恶性。善性多即是一个好人,恶性多即恶人。只要我们肯改自己的恶性,而发挥自己的善性,即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反过来说:若不肯改恶而让恶性一直增长,则不但是恶人,而且将来地狱、饿鬼、畜生必有份。

  世间有许多人喜欢饮酒、赌博、花街柳巷而荒废事业。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干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若有人善意的规劝,不但不肯接受,还要嗔恨他人,或无理的争执,所以做好人的就少了。如果和他同流合污,或随喜作恶朋友就多了。

  听说过去大陆的丛林,住的出家人都是上千人,五六百个人,所以规矩和戒律都很严。现在台湾的佛寺都是住十几个人,五六个人,寺多而人少,规矩也比较放松,因为寺多人少,所以你多说他几句,他就开溜了。这里住住,那里也住住择没有人管他的地方,才肯住下来。规矩那里能够严得起来?当然如此修行道业必然是荒废的,欲求了脱生死那就更难了。

  佛教故事大全经典篇幅 改过自新

  京城里有一士人叫方栋,非常有才气,但为人轻薄放荡,特别不守节,他每一次在效野路上遇见游玩的女子,就总是要轻佻地尾随在人家后面追逐一阵子才罢休.

  清明节的前一天,他偶尔到郊外去游玩,看见一辆小车,挂着彩色帐幔,十分华丽.有几个婢女骑着马相随慢行.其中有一个婢女,骑着小骏马,容貌长得非常美丽.光彩照人.方栋被这漂亮女子所吸引,也骑着马紧随其后.稍稍逼近一些,发现小车的帐幔掀开,露出一处小孔,从这孔,从这孔里望进去,他看见里面坐着一个女郎,芳龄大约十六岁。红妆艳丽,娇美绝伦,举世无双,确实是平生从未目睹过。方栋就象被勾了魂似的,身不由已。目光一直不能离开车内的漂亮女子。他骑马和小车紧紧相随。有时他的马走到前边。他就让马稍停一下;有时他的马落在后边。他就又把马拍打一下,让它赶上去。就这样,他跟随那漂亮女子一直奔走了好几里路。

  方栋在马上忽然听见车内女子叫骑马的婢女走近到车跟前,那女子说道:“把车帘子给我放下来,外面哪来的疯狂轻薄儿郎,不停地往车里边偷看。”于是婢女将车帘子放下来,回头对方栋怒气冲冲地说:“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仙境中芙蓉城的七郎子的新媳妇,现在她要回娘家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她和那些没有身份的农家娘子不一样。怎么随便叫秀才偷看呢!”婢女说完话,很快从地主掬起一把被车轮辗压得很细的尘土。向方栋猛得扬过去,方生的双眼顿时被眯得睁不开了。等他擦拭了一阵再去看那车子,车马和人早就走得很远了,只留下一丝渺茫的幻影。方栋又惊又疑,只好悻悻地掉转马头回家去了。

  方栋回家后,眼睛一直很难受。他就请人翻开上下眼皮,看里边还有什么东西,结果发现眼球上生出一个白翳,正好盖在瞳仁上,睡了一晚上,眼睛更加难受,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后来,白翳长得越来越大,几天后,竟然长得跟铜钱一样厚。不久。右眼上也长起一个螺纹状的东西。见此情形,家里就帮他四外求医找药,但什么药也治不好他的病。方栋内心十分痛苦,对自己不检点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

  方栋听说[金光明经]能够解除他的厄运和痛苦。于是就找来一本[金光明经],请人教他诵读。刚开始的时候,方栋还觉得烦躁,时间长了,他便安定下来。早晚没事的时候。他就盘腿坐下,只管捻着珠子诵读[金光明经],这样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时间,一切世俗杂念都因此而被净化了。

  有一天,他忽然听见左眼里有像苍蝇嗡嗡那么大的声音说话:“这里面太黑了,像漆一样,真是无法忍耐憋闷死人了!”右眼里边有相同的声音呼应说:“是的,咱们可以一块出来游玩一会儿,透一透闷气也会舒服些”。紧接着,方栋便隐隐约约感觉到两个鼻孔在轻轻蠕动着,十分痒痒,再接着就好象有什么东西,离开鼻孔出去了,过了很长时间,那东西又回来了。仍旧沿着两鼻孔爬上去,又进到眼眶里去了,然后,两个眼眶里又有像苍蝇嗡嗡那么大的声音在说:“很长时间为到花园里去观望了,那些珍珠兰没人浇灌,已经都枯死了。”方栋平时非常喜欢香兰,在花园种植了很多。平日里都要去亲自灌溉。现在,自从双目失明之后,一直没有顾得上去浇灌。刚才,当他听到眼睛里的对话后,心里就很着急。立即问妻子道:“花园里的兰花怎么会枯死?”方栋的妻子很奇怪。于是就反问他怎么会自己知道花园里的兰花枯死了?方栋将自己眼睛中两上东西对话的事向妻子说了。方栋的妻子当既到花园看那些兰花是不是真死了,结果确实像方栋说的那样,兰花全枯死了。方生的妻子异常惊讶,就悄悄地藏在房子里,等待方栋眼睛里的东西出现,果然看见有两个小人顺着方栋的鼻孔爬出来,这两个小人还不开黄豆那么大,从门里飞出去。越飞越飞远,最后竟然消失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过了不久,方栋的妻子发现那两个小人手臂相挽着从外面回来,飞到方栋的脸上,就像进洞穴里一样钻进方栋的两个鼻孔,方栋妻子观察了两三天。

  后来,方栋又听见左眼眶里的小人在说:“每次迂回着从鼻孔出出进进,就像钻隧道一样麻烦,这样太在方便了,还不如自己重开一道,出入会很方便。”右眼眶里的小人回答说:“我这儿壁膜太厚了,要弄开一道门,很不容易。”左眼眶又说:“让我先在这边试着开辟门道,如果能开出,就和你一块从这儿出进。”话音刚落,方栋即觉得左眼眶里的眼膜像被抓起来,使劲地撕裂着,方栋觉得疼痛难以忍受,这样持续了一会儿功夫。方栋再睁开眼睛,立即觉得已能豁然看见东西了,方栋高兴极了,赶快告诉妻子,妻子过来仔细看他的眼睛,发现他的眼膜上果真被撕开一个小缝隙,眼膜里的黑眼球炯炯有光,就像绽开的花椒。

  再睡了一个晚上,方栋眼睛里的幛膜已经完全消失了再仔细看时,竟发现左眼里多了一个瞳仁,然而右眼里的族螺还像以前那样,没有作何变化。方栋这才知道他左右眼里的瞳人已经合住在一个眼眶里了。方栋虽然瞎了一只眼睛,但是比起得过先前用双眼去看工区东西,却更加清楚了,因此,方栋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检点,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乡里人便称赞他的美德。

  异史氏说:“乡里有一士人。有一天和两个朋友中路上骑马而行,他远远看见有一个少妇骑着驴出现在前方,他开玩笑吟诗说:“有美人啊。”又回头对两位朋友说:“驱马前去,睹一睹那漂亮女子的芳容。”于是,几个人会意地大笑着驱马赶上前去,很快地,他们就追赶上了前边骑驴的漂亮女子,仔细端详时才发现,那女子原来是他的儿媳妇。他心里极其愧疚,一下子沉默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的朋友假装不知道真情,对他的儿媳妇进行十分下流的评论,他非常难堪羞愧,结结巴巴地说;“那是我的大儿媳妇。”两个朋友听后,不由都转过脸去偷着笑了一阵才算罢休。轻薄的人在谋图侮辱别人的时候,往住最后反而侮辱了自己,这实在可笑。至于那人迷目失明的方栋,则是遭到了鬼神的惨报,主持芙蓉城的神仙,不知是什么神,难道是菩萨现身不成?然而小郎君能够洗心革面,鬼神即使凶恶,也何曾不允许人们悔过自新啊。

    5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