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淑贤分享

  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科学家诞生,中国的科学家你认识谁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篇1

  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

  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

  这份小小的试卷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痴迷学术,组建“自杀俱乐部”

  1938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钱学森留校任教。为从事火箭研究,他和几个同学结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没有资金和设备,他们就到旧货摊上、废品仓库里去拣废旧零件自己安装;没有试验场地,就在自家房后草坪上进行。由于成天和电机、火药、二氧化碳、废弃零件之类的物体打交道,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他们将这个小组戏称为“自杀俱乐部”。

  有一次,小组在古根海姆大楼实验室里进行火箭喷射推力的试验,竟然发生爆炸,古根海姆大楼都摇晃起来,钱学森等人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在地,金属零件也被炸飞,好在大家都没有受伤。不过这次爆炸后,学校便勒令火箭研究小组停止一切活动。为了继续搞试验,这几个不怕死的年轻人将实验室迁移到远离洛杉矶的马特里山的一个偏僻的山谷中,还亲自动手盖起一座简易的火箭试验台。

  几十年后,这里成为美国宇航局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中心所在地。

  那时,钱学森年轻的头脑里只有科学,他思维缜密、治学严谨,利用一切时间和条件进行学术研究。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篇2:叶企孙先生

  今天是叶企孙先生以及中国早期大学建立过程故事的最后一部分。这里写到的所有的科学家都早已乘鹤西去,老多还在唠叨他们的故事,就是希望,现在的我们能接过他们留下的科学精神的接力棒,让科学精神在我们手里继续传递下去。中国要更加强大,中国人要更加文明,就像当年叶企孙先生含泪对王淦昌先生讲的:“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要想我们的国家不遭到外国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学!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所以没有其他路可走,只有科学之路。

  科学精神的接力棒不是背诵前人的名言,而是凭着我们的好奇心,站在前辈思考的肩膀上,用我们自己的思考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的一次次进步。就像叶企孙先生的学生们,他们不是背诵恩师的教诲,而是接过恩师手中科学精神的接力棒继续前行,成为中国各个科学领域的开创者,两弹一星的元勋。

  叶企孙这次重回清华园是受梅贻琦(1898-1962)的邀请。梅贻琦是天津人,比叶企孙大9岁,他是第一批庚款留美的学生之一,1914年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以后回到北京,1916年在清华任物理学教授,1931年任校长一直到1948年,后来他在台湾创办新竹清华,直到1962年去世,梅贻琦是一位典型的谦谦君子,他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启蒙者与奠基人,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他在清华当教授时,正是叶企孙再次考取清华,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梅贻琦就成了他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这两门课又是叶企孙最喜欢的。梅贻琦十分喜欢叶企孙的认真和勤奋好学,而叶企孙也对恩师的谦谦君子风度和深厚的学问非常敬佩,师生之间的友谊从此开始。

  1925年清华作为一个留美预备学校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时间,此时梅贻琦开始酝酿清华改制的事情,他要把清华办成一所真正意义的现代大学,这样就必须把清华作为一个留美预备学校的物理科、化学科等改为和西方大学一样的物理系、化学系。要想办一所牛叉的大学,首先要有牛叉的教授,在为将来的物理系招聘人才时,梅贻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多年前的学生,那个能认真地从《九章算术》的“商功”里挑出“一语之误”的毛病的叶企孙。叶企孙接到梅贻琦的邀请,恩师邀请自己,而且又是回到母校,叶企孙哪里能推辞,而且他不但自己去了清华,还把东南大学的两个高徒赵忠尧、施汝为(他们两位都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大师和奠基人)也一起带到了清华。于是在1925年8月,小荷才露尖尖角,叶企孙再一次走进离别了7年的清华园,从此开始了他当老师的一生。他就像一个贪玩的孩子王,带着一群群和他一样贪玩的孩子们,用自己心中的好奇、智慧,以及他优美的品格,开始了中国的读书人从未玩过的游戏——物理科学。

  叶企孙不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却可以把各种精密的物理学实验玩得非常牛,从外表上看叶企孙不苟言笑,说话还有点口吃,他却是一个具有优美品格的,真正的谦谦君子。不是心灵手巧、说话还带点口吃的叶老师,能教出啥样儿的学生呢?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点击下一页了解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33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