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故事>

奥运奖牌背后的故事

秋燕分享

  奥运健儿们备战数年,就是为了在台上那闪亮的一幕,拿到奥运奖牌,他们在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辛酸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奥运奖牌背后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奥运奖牌背后的故事篇1:傅园慧

  2015年的喀山世锦赛,傅园慧斩获50米仰泳金牌,还和队友们一起拿下4x100米混合泳冠军。此时距离奥运会正好一年时间,很多人都期待傅园慧可以把优异的状态延续到里约。谁料到,备战奥运的过程中,因为生病她的状态滑到谷底,险些无缘里约奥运会。年初举办的澳洲三国对抗赛上,她的200米仰泳成绩比去年同一时间段慢了11秒,“你知道11秒意味着什么吗?”她反问记者,“11秒就是我从泳池这边游到泳池那边的时间。”

  傅园慧并没有回避状态下滑的原因,她坦言这和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着很大关系:“我从去年喀山世锦赛后状态一直不好,总体上我已经有半年没有系统训练了,差一点得了肺炎,因为生病很严重,就导致身体很虚弱。”

  一训练,这边就会肿、就会发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教练为了我的身体也就不会上太大的强度,但他们也是没有想到我会游得这么差。”

  2016年3月底,在出席浙江省十佳运动员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女运动员称号的傅园慧在被问及里约奥运会的目标时,面对台下众多领导以及学弟学妹们,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奥运会备战准备得很差,但是没关系,我们输也要输得漂亮。”

  据傅园慧爸爸傅春昇说,很多时候女儿貌似癫狂行为的背后,是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

  “我真的是尽了全力在游,没有任何保留,但是比赛中感觉非常累,所以我说想要去死!”今年年初在澳大利亚某次比赛结束后,傅园慧曾经这样对媒体说。别看她采访时经常没正型,微博上能把平时不太接触体育的逗得捧腹大笑,运动员背后的压力其实很少人能懂。

  奥运奖牌背后的故事篇2:郎平

  中国女排今天的胜利为观众们带来的不仅是份荣耀,更是一份时代的印记。回忆整个里约奥运的心路历程,郎平说:“我觉得特受刺激特激动是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就是一关一关地过,就那种难受和胜利后的喜悦使我百感交集。但是到了今天的总决赛,就最后的决赛,觉得心情非常平静。因为我以前带队也经常进入总决赛,这种场面见得可能比较多,然后今天获得冠军以后我觉得,就人特别轻松特放松,当时就已经激动不起来了,就觉得松了一口气。我们输了三场比赛,其实我觉得不应该输的,所以我特郁闷,但是不能表现出来。有两场球我觉得我们没有全部发挥,对手确实很强、发挥得好,最郁闷是第一场,觉得是应该赢下来的球,这场球对我们后面的排位是关键的一场球,后面弥补不了,其实谁也不想排第四,去交叉巴西,那不是找死嘛,但后来也没有办法。”

  谈及今天对战塞尔维亚的始末,郎平说:“应该是从昨天起我觉得我们有胜利的希望。但是不敢多想,这东西不能想。你想就走神了,然后我们就想,打完半决赛、打荷兰。因为每次比赛受完刺激后,人大脑特别兴奋,也睡不好,我睡了三个小时,就起来看塞尔维亚的录像,反正脑子里转的全是塞尔维亚,又调了我们的录像。你得把它看明白了,看明白以后我得集中精华要跟大家讲,所以我脑子转都是怎么打塞尔维亚。反正我想就两种情况会发生,一种就是塞尔维亚打特别好,但是我觉得这种现象必须得我们特傻的时候才能打,这一场我们不会这么傻了,而且我们现在的状态调出来了,但是我是有一点点问号,有一点点担忧,我担心她们不要命。今天我跟队员分析了可能出现的状况:如果上来第一局,像巴西打我们一样,我们没法打,她们打太好了,输一局怎么办?输两局怎么办?因为担心她们没有准备,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心里面会有想法,我们不能再让她们有太多的想法了。还有一种就是说,今天技术上我们准备了很多,我们按这种执行就是跟她们较着劲,只要能较劲,只要坚持后面就有希望。因为第一,我们这个球队经历过大赛,以前的世界锦标赛冠亚军决赛,我们当时准备时间特别短,对美国队不是特别了解,与冠军失之交臂,这是我们的经验。去年世界杯必须要赢日本那种心情,我觉得从心态来讲,我们的经验参加决赛经验要比对手多。”

  曾在开战找不到状态的中国女排在对阵东道主巴西队时实现了大爆发,对于这场比赛郎平说道:“我们打巴西之前对我来讲我也不知道这个结果是什么样,我没有看到我们队员发疯的时候,我们就鼓励队员,今天有多少全拿出来,跟她们较量,别让她们轻易过咱们这关,我能咬你一口就咬一口,咬不了,就咬两口,一分一分的,每一分不让你轻易得,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大家就发疯吧,再不发疯没机会了,其实我们大家比赛以前也都不知道能否赢,因为确实是综合实力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我跟大家讲,如果我们坚持打、给对方很大压力,到后面肯定是她们出问题,因为第一她们没有想到这场球会输,她输不起,这场球是八进四,呼声是他们和美国要进决赛。我跟队员说她们现在肯定还在想怎么样打美国,怎么样进决赛,根本就没把咱当回事,况且咱自己也没打得太好,如果说我们真正给她一定压力的话,我们会出现机会的。”

  奥运奖牌背后的故事篇3:菲尔普斯

  他是不可多得的泳坛天才,15岁开始参加奥运会,在来到里约之前,已经拿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18枚金牌。然而,这还不够,在里约奥运赛场蔚蓝泳道,他将自己的奥运金牌总数累加到23枚,他就是人称“金牌收割机”的迈克尔·菲尔普斯。每次夺冠后,菲尔普斯都会和自己的母亲拥抱,如今,他拥抱亲吻的家人还增加了他的未婚妻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在菲尔普斯经历酗酒和大麻带来的迷茫和混乱后,是爱情和亲情彻底改变了这位“浪子”。菲尔普斯说,为了里约,他可能从未如此努力过。在菲尔普斯接受采访时,谈得最多的家人是他的母亲。他成长于单亲家庭,是母亲的爱和理解陪伴他成长,积极面对人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菲尔普斯的成长历程:

  菲尔普斯幼时是一位多动症患者,他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老师经常找到他的妈妈黛比告状,说他上课骚扰同学,不能集中精力,“干什么事都专心不了”。黛比很懊恼,但她没有放弃尝试各种方法让儿子从多动状态里解放出来。黛比发现,当她为儿子定了严格的时间表以后,情况好像有了好转,她让儿子每天过紧凑的生活,当生活作息井井有条了,儿子就安静了下来。同时,她还发现,体育运动特别是游泳能够让菲尔普斯专注。于是,她又鼓励儿子游泳。菲尔普斯第一次接触水和泳池有些害怕。黛比就先教他仰泳。在他慢慢熟悉水不害怕后,才教他其他的竞技游泳姿势和项目。在学校里,菲尔普斯不爱阅读,黛比就想方设法把阅读和他所喜欢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她开始让儿子接触一些体育读物,比如分享体育知识的书籍和报纸里的体育版,提高儿子阅读的兴趣。慢慢地,菲尔普斯也能静下心来看书了,在学校的表现有了一定进步。

  人们观看菲尔普斯游泳的视频,常常会惊讶于他的耐力和速度。这些素质在体育比赛中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有高要求和期望的运动员,只有集中了注意力,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赢得比赛。可是菲尔普斯在刚刚学游泳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思维也经常不连贯。为了帮助他,黛比会不断地在他训练的时候提醒他,“每当你向前一步,每当做出一个动作,都要想想它的后果”。最开始,菲尔普斯只能完成一步,就是想出一个后果。后来渐渐熟练了,他开始可以想出一连串的后果。这样,他培养起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母亲的努力见到了成效。

  有网民分析,虽然菲尔普斯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运动员,但是在观看他得奖视频的时候,仍然可以发现他在情绪上波动很大。他们说他是一个有情绪感染力的人,“他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得奖之后会大爆发。事实上,黛比到现在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知道不能放弃菲尔普斯在做事专注上的培养。在他一心二用,一边和母亲说话,一边和别人发短信聊天的时候,黛比就会十分严厉地提醒他,让他只做一件事。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或多或少在童年时代会遇到很多阻力,黛比也像那些“问题孩子”的父母一样,心中充满了焦虑。老师经常因为菲尔普斯调皮捣蛋而把她叫到学校,黛比坚强地正视这个问题。她首先向老师提出“你打算怎样帮助菲尔普斯”,然后在家里想尽一切办法,给菲尔普斯最严的要求和最大的耐心,期望他一点一点地好起来。在这样的坚持、爱和信念之下,菲尔普斯一步一步,朝着好的方向慢慢地改善,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33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