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2)

锦贤分享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3:参透人生便是禅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我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涉及思想,让我困惑不已。随着人生境遇的不断改变,禅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么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参禅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我顽固地认为,修身养性固然不错,但我绝不可能达到不恨不怨的豁达境界。试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会不怨天尤人?生活中,被人伤害,为什么不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向敌人示弱,为对手鼓掌,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一种懦弱行为?难道好人就是软弱可欺的吗?

  一直很欣赏这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读到以下四句偈语,一颗心才突然了悟,原来烦恼都是自己找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无一物,怎会染上尘埃?这之后,人生所有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了。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静。那禅精要义,就如奔流的溪水,温暖地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原野郁郁葱葱。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不惑之年的我,沉静地微笑。智洪与赵州禅师的境界,我永远无法企及,但我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不断地接近。

  在偈语妙谛中参透禅机,在禅意玄机中觉悟人生。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佛说原来怨是亲。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也要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人,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种种人生的磨难,我们的心灵就无从升华。心宁静,以致远。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间。人活着应该是努力让心灵得到升华,把现实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你关心的,应该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无物不美,但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

  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一位年轻人热恋了4年的女友跟着一个商人跑了,感情遭到洗劫的年轻人痛不欲生,后来,终于不堪于感情的痛楚,选择在深山里一座寺院削发为僧,成了一名小沙弥。

  那是一座香客盈门的寺院,为了接受香客们的布施,寺院的住持除了接受施主们的香火钱,还专门在寺院的园子里开了一块花圃,供施主们在佛前种些花草。

  这片园子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经开垦之后,很快生机盎然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门手捧着一棵棵花草,像是擎着一炷炷芬芳的佛香,虔诚地铲土,施肥,烧水、埋土……没过多久,园子里一派姹紫嫣红,蜂蝶翩跹其间,煞是可人。

  寺院里的僧人们闻着花香,看着美景,心情也十分舒畅,唯有小沙弥,终日愁眉紧锁,对着园子唉声叹气,住持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问小沙弥,别人都眉飞色舞地照料园子,为什么你半步也不敢接近那些花草啊?

  小沙弥苦着脸说,住持,您不知道,园子里有许多不堪入目的花朵,例如,火红的杜鹃花、鲜艳的牡丹花,还有芍药、映山红,甚至还有玫瑰!佛门清净之地,怎能容得下这样烟火味充斥的花草,岂不是乱了僧人们的心性?

  住持听了小沙弥的话后,不疾不徐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佛门清净之地,许多妖艳的女施主都可以进入,如果说乱心性,我们岂不是要关起门来,把许多香客拒之门外?我们出家人修的是心性,心若磐石,八风吹不动,心若柳絮,稍有气息便扬于山门之外了!

  当天下午,小沙弥便被住持赶出了寺院。

  收拾铺盖出门的瞬间,小沙弥自己也不解。但是,小沙弥想,天下之大,难道没有容身之处,他很快通过做苦力挣了些钱财,在寺院所在的山脚买了一问门面,专门销售佛香。一年后,他发迹了,娶了一位漂亮的女人为妻,他的妻子是位极富商业头脑的人,看到许多人上山拜佛都大老远带着花草到寺院栽种,于是,妻子和他商量,在后山开辟一块花圃,这样的花草,离寺院最近,最能接到神佛的灵根,香客们岂不是很愿意购买?

  他接受了妻子的提议,但是,他和妻子约法三章,不能种颜色鲜艳的花朵,只能种些诸如茉莉之类的清淡花草。妻子一听就怒了,指着他的鼻子说,原来你还这么信佛啊,如果你这么信佛,还娶我干啥,还去当你的和尚就是了!

  年轻人一听,瞬间不知所措,这时候,一位香客恰巧来他们店里请几炷佛香,听到他们的争吵之后,香客抚须而笑,香客说,我是个做药材的生意人,上次来这座寺院上香的时候,正值我生意亏本,连三炷香都请不起,当时,我是焚着了自己吃饭用的筷子许愿的,但是,照样灵验,而与我同行的一位富商捐了大批的钱财,最终还是生意亏损,还招来了牢狱之灾,因为,他是个毒贩子。住持告诉我,只要六根清净,处处皆见莲花开……

  年轻人瞬间醍醐灌顶,后来,年轻人在山脚开了一家花草店,取名“六根清净”,许多香客们都从年轻人的花圃里挖出花草,发现这些花草的根部泥污不堪,争相打趣他说,你这分明的“六根不净”啊?

  年轻人笑着说,六根不在花草上,六根是在我们心里啊!

  时光更迭,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妻子也早已归西,只剩下他孑然一人,他一生事佛,做事皆善事,所以,山上寺庙的住持也换了多人,但是,每一位方丈都会告诉香客们,除了到寺院拜佛,也别忘记到山脚的花店去拜一拜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因为,山上为“泥香佛”,山脚的才是“活佛”啊!

  后来,活佛圆寂后,人们在他的花店发现了六颗耀眼的合利子,再后来,花店变成了“六根寺”,成了万千香客必去拜访的第一站……

  至今,六根寺的大殿里还放着活佛的手书:“妖艳于外,清净于心。”这八个字,正是活佛留给世人的不朽智慧莲花一一从排斥到接受,从烦恼到欢喜,周围世界没有变,改变的是人心。心宽了,心净了,自然就容下了万物,也容下了理想和幸福。

  
猜你喜欢:

1.佛教经典故事大全精选

2.佛教的经典故事

3.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4.有禅理的小故事大全精选

5.佛教经典小故事

12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