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蕴含的哲学思想论文(2)

坤杰分享

  蕴含的哲学思想论文篇二

  亚当·斯密问题及其蕴含的经济哲学思想

  【摘 要】“亚当?斯密问题”是围绕斯密两部著作中的人性论矛盾而出现的, 我们从斯密的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辨证关系,以及利己与理性的不等同性两个特征中可以看出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出水乳交融的整体性。

  【关键词】亚当?斯密问题;利己;利他;经济哲学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44-01

  一、“亚当?斯密问题”的由来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思想家、道德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是“自然自由体制”即现在所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者。斯密的一生著述很多,最主要的、也是他亲自监督出版的只有两部著作,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作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人性论作为两部著作共同的哲学基础贯穿始终,但是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看法是《国富论》奉行的人性论是利己主义,然而《道德情操论》奉行的人性论是利他主义。这样看来,两部著作的人性论是互相矛盾的,因此产生了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

  二、“亚当?斯密问题”的内涵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

  正如在《国富论》第一篇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中有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①

  斯密并没有片面地强调人的自利本性,只是在其经济理论中抽象出了市场经济中行为人的一个侧面,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则丰富了“经济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即“经济人”不仅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而且他还会通过情感的共鸣以及“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将其经济行为与道德价值联系起来,使经济行为具有了道德性。由此可见,斯密的经济人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二者统一于经济活动中。

  (二)亚当?斯密的“道德人”思想

  所谓“道德人”,是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道德人”即是有利他心的人。作为一个人,绝不可能仅有自利的一面,必然还会有利他的一面。没有一个人会是一个仅关心自己的利益而毫无同情心的那般纯粹的人。在《道德情操论》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在人的天性中总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眼中是如何自私,他总是会对别人的命运感兴趣,会去关心别人的幸福;虽然他什么也得不到,只是为别人感到高兴。当我们亲眼目睹或是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时,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同情或怜悯。”②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描绘了人类的六大动机,即:自爱(利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自爱。人们追求利益乃是其利己的本性使然。但这种利己的本性常常会因“同情心”而遭到抑制,从而做出利他的举动来。在斯密的思想中人的自爱本性是与同情心相伴随的。

  在自由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道德体现为交易者之间的诚信与利他。斯密在论及价格机制——这只市场交易的“看不见的手”的同时,也提出了市场交易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道德规则。道德规则构成了对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力。

  三、并非问题的“亚当?斯密问题”及其蕴含的经济哲学思想

  近现代的许多学者已经否认了“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认为所谓的斯密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事实上,在道德和经济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斯密论述和分析的出发点虽然有所不同,《国富论》的出发点是利己主义,《道德情操论》的出发点是同情心即利他主义,但是贯穿于两本书始终的人性论是一致的,既不是极端利己,也不是单纯利他,而是利己与利他相结合。

  首先,《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书都源自于斯密的“道德哲学”讲稿,是其庞大的道德哲学整体写作计划的不同部分,而且主题同样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国富论》论证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指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条件,以及相关的基本政策。而《道德情操论》则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遵行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论证了提升人类美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亚当斯密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论理学家。

  其次,《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写作和出版也是交替进行的。1759 年4月,斯密整理了讲稿的第二部分,创作了《道德情操论》,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从1759年到1774年斯密又进行了四次修订出版,在这个修订过程中,酝酿创作《国富论》,所依据的资料是他的道德哲学讲稿第四部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776年《国富论》问世。之后斯密继续修订这两部著作,1778年《国富论》第二版,1781年《道德情操论》第五版。1784年《国富论》第三版,1786年《国富论》第四版,1790年《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从表面上看,斯密是在交替创作和修订再版,而实际上是他的思想体系核心的经济学和哲学的有机渗透的过程。

  最后,斯密认为,一般道德美德和经济美德的内涵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道德情操论》论证的一般美德是:谨慎、仁慈、正义、自制。斯密赞美这些美德。《国富论》论证的经济美德是:勤俭、节约、诚实、自制。斯密同样赞美这些美德,相信它们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也有利于个人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

  斯密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两部著作及它们给予后人多少经济理论知识,更在于他把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想用于他的道德实践,避免了哲学思想的真空性,尤其是把他的哲学思想渗入经济现象的思考中,斯密以特有的离析的方式完成了那个时代的哲学与经济学的完美结合。

  注释: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②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看了“蕴含的哲学思想论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水蕴含的哲学的论文

2.成语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3.哲学思想论文读后感

4.哲学方面的论文

5.选修课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论文

257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