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谈哲学就是爱智慧的优秀论文

坤杰分享

  哲学是目前学科中最古老的学科,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是从哲学的思考中引发出来的,哲学也是一个爱智慧的高贵过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谈哲学就是爱智慧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谈哲学就是爱智慧论文篇一

  【摘要】哲学在大多数人心中是一个高智慧,神圣不可高攀的学科,即使它作为一门学科,也会使人觉得深不可学,是作为一般人不敢学习,也觉得不现实的学科,但是哲学作为一种文化,其对于启迪人的智慧以及生命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爱;智慧;基础;高贵

  哲学是目前学科中最古老的学科,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是从哲学的思考中引发出来的,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哲学”的概念,只是人们以各种方式去思考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断的通过智慧改造人类的内心,使人获得新生,脱离普通人的身份,进入另一种层面的生活。

  一、哲学中体现的爱智慧思想

  哲学一词,英文写作Philosophy,其词源为希腊文philosophia,据说是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最早创造这个词,意即“爱智慧”。19世纪一个叫西周的日本学者最早用汉字将它译为“哲学”,1896年,中国学者黄遵宪首先借用这一日本译名,随后它便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译名颇为贴切,因为“哲”字本身就包含有“爱智慧”的意思。首先“爱”即是“热爱”,“热爱”就意味着“探究、追求”,哲学作为爱智慧、求智慧的学问,表现为一种对智慧的不断的追求。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哲学就意味着追求”。

  哲学从其本源的意义来说,哲学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爱。“爱”就意味着情感的卷入,就意味着关涉人的活动。没有爱的色彩的哲学是可疑的;没有爱的色彩的哲学是一种变了形的哲学。我们几乎总能从好的哲学中看出爱的色彩:对大自然奥秘的卷入,对人生世事的无尽的探求,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迷恋以及对美好艺术的情感偏爱等。这其中也不乏对异性的情爱性爱。在希腊文中,表示“爱”的词语,Philia,Eros,Agape,Storge,Xenia 等虽有差别,但也有联系。每一种爱的情感,里面都不同程度地掺和着这四种爱的因素;而一个人格上完整的人,都具备完整的爱的能力。这种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是一种情感的深沉状态,是对事物更为本原的追寻,对个性之中的普遍意义的渴求,对万事万物变化背后的恒定性的向往与憧憬等等。没有这种对待对象的态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发生,也就不会出现真正有生机有价值的哲学。因此从古希腊哲学家到近代的西方哲学家、从中国先秦哲学到今天的近代中国哲学都是从爱智慧的角度研究哲学问题,从而探求世界的本质,从西方哲学的“水、土、火、木、无定”到中国哲学的“水、火、土、木、金、理、气”等,无一不是探求世界的本质,它们的目的都是揭示不可见的东西,就是让人看见隐藏在诸般表象后面的不可见的东西,智慧揭示的真理如此神奇,以致于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真理,但真理就像古希腊哲学的秘典传授中出现的幻想一样,仍然是凡夫俗子看不到的,因此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学者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学习哲学是一种爱智慧的高贵过程

  为什么说是高贵的过程,因为对于马克思的一句话:“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不论是现在还是遥远的古时期,几乎都适用,但是对于哲学家而言,这句话适用的程度并不是那么深刻,因为他们可以抛开物质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大多数人类是做不到抛开物质去享受精神的,因此正式因为这种高贵的情操,才让人觉得学习哲学是多么的高贵。

  从哲学起源到发展至今,在古希腊时代对于学习哲学付出艰辛的学者数不胜数,比如:我们熟知的著名哲学家,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王族子弟―赫拉克利特,出生于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王族家庭,他本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卑斯山附近隐居起来,他曾经说:“我研究我自己”。他把一个目光对准自己内心的事业,他隐居起来,成功地排除了其他人的干扰,把自己封闭起来,他才有可能潜入到灵魂的深处,才会有流传到至今的“永恒的火”、“无物常在,一切皆流”、“逻各斯”以及“对立统一”辩证法的开始。

  不仅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与西方哲学相比较,在相应的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哲学大家,为追求哲学而放弃高官名禄,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孔子,出生于春秋战乱的大环境之下,在其三岁之时,其父去世,沦为社会下层的孔子,在其早年时,“贫且贱”做过小吏,晚年做过司空,大司寇,在其从政期间,不畏王权,发扬自己“仁”的思想,从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器”的世界,而是一直向着心中孜孜以求额“道”,“闻道”对于他而言是最高的一切,所以他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论语》里仁中,明确地可以理解到孔子对于物质是多么的轻视,例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之,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胡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于是。”又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如在《论语》卫灵公中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从以上的语句我们可以反映出物质对于一个真正追求“道”的哲学家而言,是置身事外的,他不会因此而受到干扰。

  因此,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哲学家,他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的人:(1)出生于名声显赫的贵族世家,对于物质丝毫没有牵挂,只有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基于自己哲学的爱才去学习和研究它,从而为人类作出贡献。(2)出生就家境贫寒,这一类的哲学家,物质对于他们而言,更是微乎其微或者说是遥不可及的,他们是站在贫苦大众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来拯救整个人类社会,他们是出于对人类自然、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来拯救大众,从而拯救自己。但是这两种人在与其所处的社会永远是格格不入,这些哲学家的先进思想总会被统治者所封杀,他们自己也会受到各种逼迫和惨害,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走下来,坚持自己的真理,这就是他们的高贵之处,这也是哲学发展为什么是高贵过程的重要原因,因为哲学的高贵是用无数哲学家的可贵的气质和信念换来的。他们不但深爱着自己的职业或者是爱好,而且极力去维护自己的成果,虽然维护这一过程是很艰辛的,但是他们做到了,所以我们才可以学习到他们的知识,因此哲学是一个爱智慧的高贵过程。

  参考文献:

  [1]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

  [2]苗力田.西方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8).

  [3]但丁,田德望.神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6).

  谈哲学就是爱智慧论文篇二

  谈哲学就是爱智慧论文的精彩内容如下:

  摘要:爱智慧,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爱”和“智慧”的矛盾,“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也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是由此开启哲学学科的大门。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决定了我们在哲学的研究之路上,是要“重新来”、“重头做”而不是“接着来”、“继续做”,哲学的的精神核心是创新,创新同样也是智慧的要求。爱智慧不在于要从此案到达彼岸,爱智慧的快乐在于永恒的探求和研究之中。

  关键词:哲学;“爱智慧”;“智慧”

  哲学(英语:philosophy)是从希腊语(Philosophia)转变而来,是古希腊人在距今2500多年前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戈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特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戈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毕达戈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

  爱智慧,“爱”在古希爱智者那里固然有理性、理智的涵义,然而“爱”这个字本身就包含着感性的欲望,“智慧”,则是对于事物的理性把握,去除了表面的、感性的掩盖,而使得事物的本质、本真得以显现出来。

  “爱智慧”把“智慧”作为“爱”的目的,把理性作为感性欲求的目标和目的,的确,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爱”和“智慧”的矛盾,“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也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是由此开启哲学学科的大门。

  那么哲学意义之下所指的智慧是什么呢?我们一般说到智慧,是知识或学科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具有功利性和有用性,而哲学意义下,追求和热爱智慧,为的是智慧本身,是宇宙自然最根本的奥秘,标准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只能爱智慧。换一句话说,哲学家应该是谦逊的人,他们知道人最多只能爱智慧而不可能占有智慧,因为智慧是“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个人和整个人类的有限性是无法占有智慧的无限性的。

  到这里,一定有人忍不住要问,我们“爱智慧”有什么用处吗?是的,哲学的确是不能用来吃,不能用来穿,不能用来玩,甚至不能炫耀夸口,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讥讽哲学家是望天者,因为哲学家走路时只注意观察头上的星空不看脚下的路,结果跌进了大坑里。还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哲学家去乘船渡河,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懂不懂哲学,船夫摇头,哲学家叹息说如果不懂哲学人生将失去大半的意义,过了一会儿,河上扬起了大浪,小船眼看要被掀翻,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哲学家摇头,船夫说道如果不懂游泳生命的意义将要全部没有了。这样看来,哲学家在实际的厉害关头并无“智慧”。

  哲学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科,是一个“爱智慧”的学科。其他科学知识呈直线性发展,知识是积累的过程,当下最新的成果就凝聚在当下的载体当中,我们拿过来就可以学习,比如说我们当今中学生具备的数学知识可以轻轻松松超过几百年前的数学家,今天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能让医学始祖波克拉底望尘莫及。然而,哲学不同,即使是当今的哲学大师、大家,也不敢夸口他们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研究的问题深入了多少,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更加“先进”了。

  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决定了我们在哲学的研究之路上,是要“重新来”、“重头做”而不是“接着来”、“继续做”,哲学的的精神核心是创新,创新同样也是智慧的要求。就比如说我手里正握着写字的笔,这支笔是从哪里来的?使笔成为笔的,究竟是构成笔的材料还是构成笔的概念?构成笔的材料和概念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现实中的笔会生灭变化,笔的概念是不会变的,那笔的概念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如果笔不存在了,笔的概念还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为什么说这是笔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我们可以形成关于笔的知识吗?笔的知识和真实的笔和笔的概念一致吗……如此等等一系类的问题,这些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的问题,都是哲学上的问题。要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来回答关于笔的问题,他的观点是:世界上存在着3支笔,一支笔是画家所画的笔,一支笔是现实中的笔,一支笔是作为笔的概念的笔。柏拉图认为,画家所画的笔是模仿现实中的笔,是最不可靠的。现实中的笔不能够永恒存在,是不完善的,也不能算作是真实存在的。作为笔的概念而存在的笔,不会因为现实的毁灭而消失,在柏拉图看来是真实存在的。当然,此后的经验论哲学家不会赞同柏拉图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真实存在的,能被我们所感知到的笔,才是实在的、有意义的,作为笔的概念的一般并不存在,也没有意义。接下来的哲学家们,对于上述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意见。每一种对于哲学问题的解答,都不可能穷尽这个哲学问题,都是“爱智慧”的结果,而不是终极答案。

  有人还有满腹疑问:哲学是科学吗?哲学和科学有何不同?哲学不是科学,哲学和科学都是智慧的好朋友。当今科技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得全世界甚至也其他星球的信息,人们借助转基因培育技术在严冬里可以品尝盛夏的蔬菜瓜果,人们打开电视就可以“近在咫尺”地游览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日新月异的电脑、手机所拥有的超强智能,越来越越“人性化”、“傻瓜化”,人们只需轻轻按一个键,就能得到预期效果。我们在享受这所有的科技成果的时候,并不需要懂得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是否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物化”、“傻瓜化”,把各位大哲学家的思维成果用一个键、一个按钮让大众享用?世界上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世界上也没有永远有道理的道理。因为我们人类自身就是尚未定型的、永远开放的存在,因而,我们的至高无上的终极理想本身同样是尚未定型、永远开放的自由存在。因此,哲学问题不可能有最终的答案。因此,爱智慧根源于人的本性,正是因为人的未来是尚未定型的,人要不断地塑造自己本身。因此,哲学问题是人类明明知道永恒无解,却不得不永远追问下去的难题。哲学问题不是科学问题,是人类精神所特有的问题。

  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爱智慧不在于要从此岸到达彼岸,爱智慧的快乐在于永恒的探求和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谈哲学就是爱智慧论文篇三

  以下是谈哲学就是爱智慧论文的详细内容:

  摘 要:对智慧的追求使哲学具有恒久弥新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今天的哲学教育似乎正在背离它原来的目标,把哲学知识等同于哲学智慧,哲学教育成了对既定哲学遗产的继承。为此,必须恢复哲学的智慧功能。首先,教育方法应注重启发性和探讨性。其次,考核方式上应注重能力的评价。相信凭着哲学的智慧,哲学教育终将摆脱困境,走向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哲学教育 哲学智慧 自然辩证法 教学 改革

  1. 何谓哲学

  自古以来,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关于哲学的定义,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很难给出一个清晰、完整而又为大家都接受的定义。然而,哲学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悠久漫长,它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向人们展示出时代的精神和智慧,它把人们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思绪进行提炼、加工,成为照亮众人的智慧之光。由此可见,不管人们把哲学称之为什么,毫无疑问,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科学。从词源来看,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文philo(爱) sophia(智)两个词,译成汉语即“追求智慧”之意。在这里,智慧不等于知识,如果说知识属于静态的范畴,那么智慧则属于动态的范畴。智慧最重要的涵义就是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们对宇宙、时代的认识只有挣脱了静态的知识表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升华成动态的哲学智慧。智慧的第二个涵义是哲学的洞见。哲学洞见不是指哲学知识,因为知识的堆砌不等于智慧。不仅如此,知识会老化,而哲学洞见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相反,哲学智慧具有恒久弥新是价值。正因为如此,成书于2千年前的《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才没有因年代的久远失去其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而是代代相传,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正是这种对智慧的追求,使哲学具有充分的生存权和独特的魅力,从而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痴迷,,为之陶醉。然而今天的哲学教育却并不尽如人意,哲学教育步履艰难。

  2. 哲学教育的误区

  作为一门追求智慧的科学,哲学教育似乎正在背离它原来的目标。虽然人们仍然在不断论证哲学的智慧,其实质却已逐渐蜕变。人们忽视哲学的智慧功能,把哲学知识等同于哲学智慧,从而使今天的哲学教育出现诸多误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哲学教育当成了对既定哲学遗产的继承。众所周知,哲学具有启迪人们智慧的功能,同时,正是这种启迪智慧的功能使哲学具有恒久的魅力而在各门学科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中占据一席之地,哲学教育也从柏拉图学园发展到今天的大学教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对哲学的误解,人们往往把哲学知识等同于哲学智慧,结果是把哲学教育当成对既定哲学遗产的继承,使哲学课堂成为向学生灌输哲学知识的场所,这种对哲学智慧功能的放弃,必然导致哲学教育的对象失去对哲学的兴趣。在校园之内,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在校园之外,人们对哲学也是“另眼相看”,最终导致人们对哲学本身的放弃,进一步引发哲学教育的危机。

  3. 恢复哲学的智慧功能

  首先,教育方法应注重启发性和探讨性。正如大家所知,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批判性思考和理解的智慧,而不是某种现成的具体的结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哲学教育更应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单纯在课堂上灌输某些现成的哲学知识[1],我校是一所医学院校,对于一个医学生、一个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诸如医学发展的目的,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等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和哲学问题,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适应非常重要,也是一个必然要面临的课题,如果只是就医论医,缺乏批判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在复杂的现实面前可能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正是基于此种考虑,在我校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医学哲学中的若干焦点,热点问题。

  其次,考核方式上应注重能力的评价。一直以来,对学生的考评都是以其对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为唯一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使学生把注意力单纯投向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原理的掌握,从而形成一种哲学即等于哲学知识的错误观念,完全忽视了哲学最重要的功能—启迪智慧,学生可能因死背概念、原理而获得高分,但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却未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校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中,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哲学知识掌握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将卷面考试与平时课堂的发言,讨论以及出勤情况结合起来,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为了激发同学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发言和讨论中来,一是平时每一次发言都由同学自己签名,同时学期最后对讨论发言的情况进行评优,包括小组评优和个人评优。在最后对本门课程学习的评价上,除了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以外,还包括平时成绩分,主要包括专题发言,讨论发言分,考勤分,对于讨论发言评优的同学实行加分机制。

  总之,哲学教育要走出误区,摆脱困境,就必须进行改革,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而这三方面又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2]。考核方式的改革往往关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能否有始有终,没有考核方式的改革做支持,其他改革可能落个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相反,没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最终只能不欢而散。因此,哲学教育改革必须从各个方面齐心协力,可以预见,它的路是漫长的和艰辛的,但是应该相信,凭着哲学的智慧,哲学教育终将摆脱困境,走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学礼.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我校医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探索[J]. 医学与哲学2005.26(12):72-73

  [2]杨莉. 加大教改力度 推进素质教育[J]. 《医药产业资讯》,2006.17:299

  作者简介:李虹(1963-),女,湖南湘潭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哲学、卫生法学研究。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谈哲学就是爱智慧论文

256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