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概念论文范文(2)
哲学的概念论文篇二
摘要 道德哲学概念只有在道德概念出现之后才有可能。“道德”是在人的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绝对的、权威的、直接的伦理习俗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不同于传统伦理习俗的“伦理”。这种“伦理”已经不是传统的未经反思的直接的“伦理”,而是取得了主观思维形式的新的“伦理”——“道德”。在本质上,道德的哲学本性在于它的反思建构性,与反思相结合的伦理就是道德。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是第一个道德哲学形态。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形态,与前康德道德哲学形态不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是先验纯粹的“道德哲学”形态。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道德哲学 道德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 B8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539(2012)04—0041—05
任何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研究都避免不了对“伦理”与“道德”、“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作基本的概念分析。“伦理”一词源自于希腊文的“ethos”,它的本意是指共同体成员“居留”或“居住”的地方。它仅仅意指一个有人群长期居住的共同地域,本身不表示任何规则或行为价值尺度。在一个人群共居地,一个共同体成员如果长期居住或生活在一个地域,为了生存的缘故,他总免不了要与他自身之外的其他成员和事物打交道,他在与人和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就会慢慢积累或熟悉这个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居住在一个地域的共同体成员的意识中就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固定的习惯或风俗。“‘持久生存地’之所以需要伦理,根源于人的世界中的一对矛盾:个体自由的意识和行为的交往性质——个体在意识中追求自由,但行动却具有相互性。这一矛盾导致行为期待的不确定性,进而产生对行为可靠性的期待。”这样,习惯或风俗就成为了“伦理”(ethos)一词的引申意义。亚里士多德用“ethike”一词来意指关于“ethos”的学问。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伦理学深思人的居留,那么把存在的真理作为一个生存着的人的原始的基本成分来思的那个思本身就已经是原始的伦理学”。这就是“伦理”(ethos)和“伦理学”(ethike)概念的来源。“道德”一词源自于拉丁文“moralis”。“‘道德’(moralis)这个词据说是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将‘ethos’拉丁化转换而来的,其意义大致相同,但更多的强调了对ethos(风俗、习惯、伦理)的接受、认同和适应。”当拉丁文化接替希腊文化成为西方主流文化时,西塞罗用拉丁文“mores”来翻译“ethos”,用拉丁文“philosophia moralis”一词来翻译希腊文的“ethike”。从此,在罗马哲学中,“道德哲学”的名称就开始代替“伦理学”名称。令人疑惑的是,“道德”概念或者具有“道德意蕴”的概念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如果“moralis”(道德)是西塞罗用拉丁文翻译“ethos”(伦理)的对应词,希腊文中有没有与“道德”相对应的词?如果希腊文中没有与“道德”相对应的词,那么,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本(译本)中的“道德”概念从何而来?
一、“道德”概念的出场
在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文本中,“道德”与“伦理”概念并没有被严格地区分开来,他将“道德”概念理解为“伦理”的同义词。在《伦理学简史》中,麦金太尔说:“苏格拉底对其学生的发问依赖于当时的希腊社会所产生的道德习俗。如果我是对的,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生活的充满疑惑的道德情形是由于也是部分地在于这个事实:道德习俗已经不再是清楚一致的了。”麦金太尔从道德习俗的支离破碎这个社会道德语境的意义上确认苏格拉底诉求普遍性概念就是对这个不一致的道德情形的拯救。在《哲学史讲演录》“苏格拉底”篇中,黑格尔严格地将“道德”与“伦理”相区分并对“道德”概念的出场作了深刻的阐释。黑格尔认为,苏格拉底所属的希腊民族精神已经达到了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层次,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的哲学规定性就在于任何东西都必须由主观思维在意识中建立。这是一种主观思维的反思精神,唯有通过主观思维的反思的东西才是真实有效的。这样一来,规律、真理、伦理习俗的善等东西就第一次成为主观思维的对象。未经反思的城邦伦理是至高无上的自身满足的被城邦共同体成员确信为直接的绝对存在物。伦理习俗的正当性标准就在于伦理习俗自身,它是绝对的命令,任何共同体成员都承认它的绝对性且必须遵循它。现在,苏格拉底及所有的雅典人开始将雅典城邦的民族伦理习俗置放于主观思维的意识里面而成为思维或反思的对象物。他们所诉求的是一切伦理习俗只有经过主观思维的理解和确认才能被接受为意志行动的根据。由此,主观思维的理解和确认成为了伦理习俗正当性的标准。“他(苏格拉底——引者)通过对自己的意识和反思来关心他的伦理,——普遍的精神既然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他就在自己的意识中去寻找它,因此,他帮助别人关心自己的伦理,因为他唤醒别人的伦理意识,使人意识到在自己的思想中便拥有善和真,亦即拥有产生道德行为和认识真理的潜在力。我们不再是直接拥有这些东西,像随处都有水一样;而是像在某些地带的一只船上,自己预备水。直接的东西不再有效准了,它必须说明它存在的理由。”黑格尔是站在精神哲学的层次,从人的自我意识或者自我精神的发展的角度把已经丧失了的普遍性精神重新建立起来,而这个建立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恢复,而是经过一个否定环节的辩证扬弃的过程。在苏格拉底时代,普遍性精神就是理想的具有普遍性的伦理习俗。现在这个东西已经不再是那种理想状态的东西,普遍性丧失了。因此,普遍性的精神必须重新建构。
无论是麦金太尔还是黑格尔,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基本上可以概括苏格拉底寻求普遍性概念的充分理由。苏格拉底在寻求普遍性概念的时候,回到自己的理性,回到自己的意识中,通过意识的反思性活动,让普遍性概念直接呈现出来。在意识中认识自身的时候,把一切外在的绝对的习俗伦理这个存在物形式回复到自身意识之中,回到自身的过程就是对习俗伦理的怀疑和反思过程。在怀疑和反思中,一切伦理习俗已经作为意识呈现在意识之中,成为意识当中的意识,使僵死的外在存在着的习俗回到自身意识之中。意识对意识之中的习俗伦理的意识进行确认和抽象,把一切伦理习俗的内容抽象掉,建立起自身的意识,这种向意识回复的过程遵循着这样的程序:从外在的存在物形式回到自身意识,使外在存在物形式的意识与自身意识相对着存在于意识之中,然后自身意识再对外在存在物形式的意识进行确认和抽象,把内容抽象掉,从而建立起自身的意识。这个过程确立了意识本身的独立性,也就是自我意识的确立,也就是道德自我意识的确立。“因为意识在这个统一之中,在对于自己的独立性的理解中,已经不再直接承认那要求人遵守的东西,它必须使自己在这种东西前面合法化,也就是说,它要在这种东西里面理解到它自己。这个折回就是使个别从普遍性中孤立起来……伦理开始动摇了,因为已经有了一种看法,认为人自己创造出自己的特殊准则;而且个人应当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伦理,——这也就是说,个人变成了道德的人了。没有了公共的伦理,道德就立刻出现了。”
看了“哲学的概念论文”的人还看了:
2.哲学的论文范文
4.哲学与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