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2)

坤杰分享

  高中哲学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化学教学与哲学思想

  摘 要: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灵魂,化学的产生和发展更是伴随哲学思想的形成而进行。因此,化学教学过程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渗透哲学思想。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哲学思想 矛盾 一分为二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灵魂,哲学是智慧之学,哲学思想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学习中应用哲学思想,才能将某种知识学习研究得更系统,更深刻,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化学教学中不但要传授课本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哲学思想,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说明。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哲学思想,人类对化学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比如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其中包含了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从最初的最简单的道尔顿结构模型原子是个小实心球,再经过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卢瑟福的行星绕太阳式到比较先进玻尔的分层理论,现代的电子云模型,已经非常合理地解释了电子运动的特征,人类对原子结构探索至今仍没有停止。只要人类存在,对世界的认识就永远不会终止,没有最正确,只有更接近真理。我们要让学生既能够学习和接收前人的伟大成就,又要敢大胆地质疑。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数人的理解是,牛顿说这句话是谦虚的表现,是想说自己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归功于前人。但反过来想,能够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就是一种超凡的勇气和智慧,他是想比巨人看得更远,是想超越巨人。只要勤奋努力,也许将来在我们的学生中能产生提出更先进原子结构理论的科学家。人类对元素的认识也是如此,最初希腊学者认为元素只有四种——土、空气、水、火,而我国古代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认识物质世界。到中世纪炼金术士的炼铁为金的骗人把戏,到拉瓦锡可以认识到33种元素,到俄罗斯门捷列夫绘制出比较科学的元素周期表。到目前为止,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所以叫做不完全周期,但科学家预计未来有可能发现新元素把第七甚至第八周期排满。

  量变引起质变,结构决定性质。在学习在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硅硫氯等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因而杂乱难记。但是学习了周期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将学过的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对比研究。这里面有很强的规律性,它们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教材这样编写很合理,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以后,就能够根据一个不熟悉元素的原子结构或者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出它具有的性质,反之亦然。比如,钡是第二主族第六周期的元素,是以前不熟悉的元素,推测一下它的单质是否活泼?能不能和冷水反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还是弱碱?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高氯酸,此酸的酸性比硫酸如何?原子结构结构是本质,化学性质是现象。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官能团就是有特殊结构的原子团,就像鼻子、眼睛这些器官一样。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分子原子电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化学反应实际上就是微粒的运动碰撞,并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过程。在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时候,更应运用这一观点。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增大,实际上是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加快了,碰撞机会增加了。浓度增大,虽然微粒运动没有加快,但数量多了,碰撞机会也多了,所以反应更快。这样从本质上认识了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的认识更深刻。在化学平衡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并不是静止,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被打破。一杯已经饱和还有氯化钠颗粒的食盐水,看上去就是一杯静止的液体,实际上溶解和结晶正在进行,不过它们已经速率相等,达到了一种平衡。我们用动、等、定、变这几个字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

  化学中包含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想。矛盾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相互依存而又会相互转化。黑与白,冷与热,酸性与碱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与还原,分解与化合,正反应与逆反应,加成与消去反应,这些都是矛盾。每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就会逐渐增强,而过渡的中间就出现表现出来两性的元素,比如导电性、硅锗等是半导体,铝的氢氧化物表现出了两性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氧化反应的同时必须伴随还原反应,一种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弱,氧化剂得到电子之后其氧化性就会减弱,而还原性则增强。强酸性的溶液中也有氢氧根存在,强碱性的溶液中也有氢离子存在。

  化学中包含一分为二的思想,科学可以为人类带来福祉,也可以带来灾难,如钢铁可以铸造犁铧,也可以铸造刀剑。化学的发展为人类生产出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带来了灾难。弗里茨·哈伯,德国化学家,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9年,他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使无数人摆脱了饥饿,并因此获得了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的谴责。而现在氮肥大量使用又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氮肥渗透地下并形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是容易引起癌变的物质,河流中的氮超标造成藻类过度繁殖,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近海发生的赤潮、浒苔就是与水中氮超标有关。人的物质愿望是没有止境的,物质要求属于一种低层次的需求。我们的祖先一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曾经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今后我们不能继续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道路,宁愿发展慢点,也不要以破坏环境、牺牲人民健康为代价。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养成节能环保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远比记住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重要得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化学教学中,坚持不懈,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一思想,一定会有所收获。

  看了“高中哲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了:

1.哲学的论文范文

2.大学哲学论文范文

3.高二政治哲学论文

4.哲学类论文范文

5.高中政治论文范文欣赏

6.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2)

7.哲学科学论文范文(2)

252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