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哲学论文读后感
哲学与医学存在最奇特和特殊的关系,是医学中的“医学”。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医学哲学论文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医学哲学论文读后感篇一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医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世界医学会在《日内瓦宣言》中也倡议,医生应当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现代医学界与哲学界都在努力寻找两个学科结合的空间与方式,试图构筑一个医学与哲学互相融通的对话平台。对医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则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途径。自196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首次设立医学人文类课程以来,哲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为医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医学的特殊性使医学思维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征,如何加强对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然而,虽然哲学教育对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医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未得到应有的投入,尤其是医学哲学素养的提升尚无根本性改观,这些薄弱环节从深层次影响着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此,本文希望从哲学思维能力在医学生医学思维能力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如何开辟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方法进行探索。
一、哲学是医学中的“医学”
离开科学的进步,哲学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哲学,科学就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哲学与医学的关系,也受这样的关系制约。但是,我们不能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仅仅简单停留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的抽象层面,这对于解释哲学与医学的关系是空洞而没有意义的。“哲学与医学在人类千百种学科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其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哲学是人文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与医学之间表现出一种最奇特与深刻的关系。
哲学与医学的产生、发展是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同步的。当人类反省自身的存在,思索生命意义的时候,哲学便产生了。当人类关注自身个体生命的需要,为减少身体痛苦而开始努力的时候,医学便产生了。从古希腊到近代,在西方,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大师都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如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被尊为化学医学学派的鼻祖,等等。同时,对生命和医学领域的影响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中医理论至今仍被广泛的实践所证实。中医理论受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观的影响,认为疾病乃人体自身的“小宇宙”与周围环境的大宇宙失去平衡所致,疾病可依阴阳平衡与交替反复的演绎理论予以治疗。这时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
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哲学与医学之间的关系具备了另一个深层的含义。科学研究本身是自觉的,但科学的应用却是盲目的。因此哲学必须承担其揭示科学社会效应的责任。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本身是中性的,但医学的应用是有价值取向的。医学能否为人类服务以及怎样为人类服务,即它的价值取向、社会效应是怎样的问题,医学本身并不能解决。这涉及人的存在方式、人的价值、人的幸福、社会进步方向、文明的含义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此时,就需要哲学对医学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和批判,以求促进医学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与进步。事实上,医学的所有重大成就与遇到的重要问题最终都需要提升到哲学层面去理解,如器官移植、脑死亡、安乐死、克隆等等,最终都演化成了哲学的话题,要等待哲学的讨论与处置。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医学中的“医学”。
二、哲学辩证思维是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本身就具有辩证性,在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性、相关性、变易性等问题上都展现出自身的深刻性,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整体联系等问题上都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辩证思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整体,缺乏分析性、确定性和形式化的内容,往往走入笼统性的误区。中国传统思维往往与人伦宗法相关,重视“天人合一”,但缺乏科学实证的基础。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是朴素形态的,体现的是农业文明,而现代辩证思维是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的,体现的是工业文明。人类对于哲学辩证思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哲学辩证思维的完整认识。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恩格斯曾指出,当自然科学积累了庞大数量的经验知识后,为了确立知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必然产生一个“复归”的辩证思维的运动。本世纪开端10年以来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再次证实了恩格斯这一观点的前瞻性。在医学领域,随着高新生命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医学在不断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同时,其所蕴涵的生命观、疾病观等都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对人类生命过程的有一个动态平衡地把握。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的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平衡状态(即健康状态)会随着生命的规律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展现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此外,“健康的生命体也并非是完全铲除和消灭了病毒和疾病的机体,而是经受住了层出不穷的疾病的残酷挑战与筛选、生命功能强大、具备抵御各种疾病的机体。”这些都需要一种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对此,所有医疗工作者,特别是医学学生们,应当有高度的自觉,必须顺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自觉运用辩证思维的一系列基本方法,从多因素、多角度、多视野认识现代医学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辩证地认识疾病、健康与人类生命体,以更好地面对目前的医学专业学习及日后的医疗服务等实践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哲学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不仅着眼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改造世界,在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不断深化的今天,医疗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科研技术人员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与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让医学生们在校园里即开始掌握哲学的一般的认知能力,提高理性思维和逻辑加工和抽象凝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我国医学生哲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新方法的探索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哲学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学科定位与教学内容比较狭窄。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普通大学生的哲学教育,基本只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大部分学生也仅仅把哲学课作为政治课来对待。其实哲学是对智慧的求索,对政治智慧的求索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其更多的应当是对思想、对文化、对人性的追究。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西方哲学中一切有意义的部分都应当成为讲授的对象。因此,高校哲学课的学科定位与教学内容都有待扩容。
第二,讲授方法比较传统。目前高校哲学课的讲授方法还是传统的“传授型”教育模式,没有发挥出哲学教育应有的特点与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被动地听讲的客体,这种机械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否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剥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机会。
第三,考核方式完全无视哲学教育的本性。目前哲学课的课程考试基本还是闭卷考试为主,题型单一。这种考核模式完全无视哲学教育的本性,使得学生仍然简单停留在死记硬背某些概念和知识模块的层面,从而使哲学教育失去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鉴于目前哲学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在哲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医疗工作重任的合格医学人才。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新方式,可以总结为“面向文本”、“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三个方面。
(一)面向文本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作为一门最古老的学科,每一个问题都被反复讨论。但是现有的哲学教材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阐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补充哲学背景知识,对于所涉及的问题,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中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对此问题的讨论都可以作为背景知识予以补充,以展现该问题整体的发展脉络。学生也可以从文本的角度了解哲学发展、演进的历史,帮助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提高逻辑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面向现实
面向现实就是将问题意识融入到医学生哲学教育中。高新生命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新问题,现代医疗技术革命导致的医患关系的新变化,这些问题都是当代医学生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并感到困惑的问题。医学生的哲学教育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指导学生以哲学思维方式去把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以实事求是的事实分析为基础,尊重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进行实际的社会调研,再利用课堂的互动,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结论,最终锻炼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三)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哲学的反思不仅仅是面对过去和现实,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揭示未来存在的趋势。哲学学习的过程,是形成哲学批判精神的过程,也是一种建构型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性的反思视角综合把握人类医疗和生命技术的各种成果,并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法为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研究展现一个新的世界,揭示新的可能,即全面的、动态的、发展的看问题。这其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以及探求创新知识的欲望,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医学哲学论文读后感篇二
《医学史》内容概要:本书以一种大致按历史年代、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展开,将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浓缩在一个前后连贯且富有趣味的描绘之中。第二版不仅涵盖了西方医学的全貌,还对丰富多彩、互有差异的东方医学传统作了生动的介绍……
《医学史》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我是很不满意的。许多地方译得相当生硬,可能译者自己也没有理解好,比如,“名门人的特点”,“隐含的知识”这类的译文,足见译者的不专业。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原文比较拗口的原因。但是,更多的一些令人气愤的错误是相当低级的,比如,第二章中频繁出现的agent,比如,通篇的naturalhistory翻译的不一致,一下翻成博物学,一下翻成博物志,但这二者是不同的。总之,我对这本中译本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当然译者的翻译勇气还是值得赞扬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医学史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但与其他自然科学有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人除了具有生物属性外,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医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医学本身的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社会学知识,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在医学领域,对医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无论是从健康或疾病的概念,到临床决策过程,还是从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到对患者的关怀,都蕴涵着对人类价值的终极思考,无不体现出医学的人文精神传统。因此,如何促进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融合,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是医学院校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医学史是通过社会、经济、哲学和文化等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医学史作为一门融合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在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史教育对于医学生全面理解医学的内涵,领悟医学与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正确认识医学的目的,把握医学发展的趋势,意义极其重大……
看了“医学哲学论文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1.哲学文章读后感
2.古代医学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