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人生哲学的心得体会

坤杰分享

  我们宣称「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在此同时,不能忽略另一句话,就是「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人生哲学的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我们宣称「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在此同时,不能忽略另一句话,就是「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哲学为什么会离开人生呢?如果说,哲学只是关在大学象牙塔中的一个专业研究领域,所以它离开了人生。那么,大学中还有许多科系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吗?它们为什么没有受到这样的质疑?

  事实上,哲学的情况确实比较特别。自从哲学成为一门学科以后,「哲学史」的丰富内容就足以耗尽学生的力气了。于是,研究哲学的人可以说出各家各派的理论,但是未必可以落实于具体的人生里面。于是,号称研究儒家的人,可能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号称研究道家的人,可能受困于名与利的诱惑而难以自拔。至于研究法家和权威呢?他可能自己都不够守法。

  西方哲学界的情况比起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公开宣称:「现在很多人在谈哲学,但是没有哲学家。」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哲学家应该「身体力行」,以生活来验证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确合理而可行。美国哲学家罗素在撰写《西洋哲学史》时,对许多鼎鼎有名的哲学家并不客气,下笔时难免有褒有贬。但是,他介绍到史宾诺莎时,不觉肃然起敬,因为他发现史宾诺莎可以实践他所宣扬的理念,悄然隐居在荷兰的小镇,不仅与世无争,也淡然自甘于沈思与写作的生活。

  不过,我所谓的「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并不是指史宾诺莎那种类型而言。理由是:如果我们做到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我们早就成为完美的圣贤了。因此,我们要换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哲学不能脱离人生,是因为哲学是「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

  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活在某一个时代,某一个社会,并且当他思考时,他必定尚未经历死亡。那么,试问:谁能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答案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但是他必须心胸开阔,愿意接受今生今世所能取得的一切经验素材。然后,「全面的」反省,要如何进行?又会获得何种成果?我们翻开哲学系的课程表,看到除了哲学史以外,还有:逻辑、知识论、宇宙论、形上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等。这些名称提醒我们:哲学是要由最广泛的角度对人生作深刻的探讨,希望由此找出人生的原理,以它做为人类行为的合宜根据。

  然而,哲学史上百家争鸣,正如庄子所云,「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意思是:天下的人大都各执一端而自以为是。看到这种纷乱的情形,谁还能判断哪一位哲学家说的有道理呢?

  简单的办法,还是回归生活经验。譬如,我们阅读《论语》,面对历代以来数百家注解,要如何取舍?一方面,要参考皓首穷经的专家的研究,让书中的观念可以自圆其说;另一方面,则须以经验来作检证,看看孔子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行得通。譬如,我在年轻时,也以为孔子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性本善」。后来稍加研究,随即发现在先秦儒家经典中,即使是宣称「性善」的《孟子》书中,也无法肯定「人性本善」一语。那么,如何诠释才合理呢?我综合自己的心得,提出「人性向善」一语来说明儒家立场。接下来,我面临的挑战是:这种新的理解可以应用在今天的生活「经验」中吗?二十余年下来,我欣然发现答案是肯定的。

  换言之,任何哲学理论都不能脱离具体而真实的人生。「经典」与「经验」必须结合与配合,哲学思想才能展现活泼的生机与动力。儒家是如此,道家的学说虽然精妙,也依然是如此。西方历代的哲学理论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哲学与人生在相互响应的过程中,为人类彰显了精神生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所谓「重要」,是指人生因它而具有意义,而值得我们珍惜。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人生哲学的心得体会

245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