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大学论文(2)

坤杰分享

  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大学论文篇二

  非洲艺术与人生哲学

  摘要:艺术是哲学家审视世界、思考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手段。非洲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发展尤为繁荣。本文从非洲传统艺术中的音乐和木雕刻探讨人生哲学。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让人生哲学渗透在非洲音乐之中;非洲木雕刻以表现生活内容为主,特別是非洲黑木雕,它不拘传统的艺术风格,提供了艺术家们摆脱现实主义传统的途径,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对人生哲学更加广阔的思考。

  关键词:非洲艺术;音乐;木雕刻;人生哲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07-02

  "艺术因哲学而伟大"。艺术家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艺术作品中渗透着、寄寓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一系列哲学范畴的东西,而作品本身所发出的哲学讯号也成为评判、赏析作品的重要依据。非洲木雕刻、音乐是非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深刻凝聚着非洲民族发展的人生哲学思想。

  1.非洲音乐奏出人生哲学

  非洲音乐 使用大量且多种类的乐器,而以打击性的体鸣乐器为主,而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而且很多非洲的历史不是通过文字记载下来的,而是通过鼓来传承的。音乐家就是讲故事的人,是他们民族和国家历史的记录者。鼓甚至还作为王权、神权、民族的象征。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不同权力等级的人,鼓的数字是不同的,在换鼓皮时,还要用人或动物皮来牺牲。他们把这种鼓当作神物来尊崇。

  为什么非洲人唱歌可以不害羞,而西方人却要对自己的歌唱技巧充满信心才敢开口?这是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原因就在于非洲人和西方人在认识论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观。

  在西方人看来,"客体"的音乐作品是与音乐行为的主体相分离的符号或比喻,可以自主的存在。存在于主体内心生活中的审美体验通过对音乐"客体"的听赏就可获得。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脱离,音乐是被少数有特殊天赋的人所垄断的技术行业,普通人只能成为沉默的听众……所以,西方人唯恐因随便开口而贻笑大方。

  而对生活在文化语境下的非洲人来说,现实是一个统一体,"生命力"或者"感知"是一个保持体验和思想统一的过程,也就是说,感知是一个描述现实的模型。在这里生活是变动不定的"做"与"被做",所有的事情都处于变化之中,"存在"被"发生"所取代。在这种精神所规定的非洲文化中,不管音乐还是其他任何事物,基本的审美观是:参与才有意义。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从生活的外部去进行观察,是无法了解任何事情的。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风俗习惯、经验与技能的综合体,音乐的体验与其他生活体验以及观念密不可分。由于人的行为总是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因此音乐和舞蹈提供了与生活联系的最好方式。表现为对音乐形式的感知召唤着人们走入生活和生命,借助相关的知识参与到音乐和舞蹈中就可以明白相互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对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认知模式来说不能从对事物直接理解的孤立范围中描绘审美体验,音乐不是可以静静欣赏的自主客体,而是身体对声音的参与,音乐的意义显现于参与的过程中。

  2.非洲木雕刻出人生哲学

  当踏上非洲大陆,不管是在家庭、机关、学校,还是在公司、酒店、大街,相信,所见到的木雕不会少于见到的非洲人。

  非洲木雕造型奇诡、风格别致,被誉为是非洲艺苑中最艳丽的一枝奇葩。这些夸张、古朴的木雕曾让毕加索、高更、马蒂斯、弗拉曼克等艺术大师痴迷,并改变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非洲木雕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人物雕像,如头像、胸像、男人狩猎、少女顶水、母亲哺婴、艺人击鼓等,表现了人的生存价值、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类是动物雕像,如狮子、犀牛、大象、羚羊、长颈鹿等,动物木雕性情灵动、生动传神,具有鲜跳的活力和独特的美感。第三类是图腾,这类木雕表现了非洲原始宗教的神秘和对诸神的敬畏。第四类是器具,包括非洲人民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不管何种类型的木雕,艺术家们用奇妙的构思、夸张的手法、简约的造型,表现出原始的唯美和对现世的关注。

  非洲木雕刻的雕刻不是艺术品,而是灵魂。灵魂是没有固定模样的,凭着他们对世界和生命的理解,雕刻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你在非洲是找不出两件相同的木雕,艺人们雕刻的是有形的东西,可在雕琢的过程中,把无形的灵魂融入进去。观赏非洲木雕,不是看雕刻是否逼真,而是透过木雕的形状看到一个灵魂、一种情感。

  3.非洲木雕细小微妙的动作表现高深莫测的精神

  捂眼睛,是指有些东西不该看。不管在家庭、单位,还是在朋友中间,有些东西可以看,但有些东西就不可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就会产生冲突,破坏了生活的和谐。

  捂嘴巴,是指有些话不该说。妄语瞎话不该说,吹牛大话不该说,挑拨离间的话不该说。病从嘴入,祸从口出。有人总与机会失之交臂,其主要原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一时痛快,酿成终生痛苦。《圣经》告诫人们: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

  捂耳朵,是指有些话不该听。谗言不该听,谣言不该听,谎言不该听。人活在世上,形形色色的话语充斥耳边,听者对这些话要认真甄别,知道哪些话是可听可信的,哪些话是不可听不可信的。凡想干一番事业的正人君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凡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要毫不动摇地干下去,决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非洲木雕诉说了历史、传承了文化、折射了生活、融入了自然,它是人生哲学的导师,教给人生活态度,做人准则,价值取向。

  4.结语

  艺术是人的审美观在本体意识中的最初的理性反映的总结,是最初的带有主观心理因素的理性反映的总结,是观察后组成的思维材料对感观的描述.而哲学是通过这种思维材料的总结和进一步观察判断而形成的有系统有规律的组合。

  艺术是发散性思维的结果,而哲学是对这种发散性思维进行深度总结和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判断的结果,所以哲学本身具有深刻的艺术美感.而哲学在发展中必然会存在于思维形式中,在这种有条理有系统的思维形下再进行艺术行为时,艺术也会变的有系统有条理起来(这一点对具体科学来说也是一样的).但这种有系统有条理的行为,在本体上依然是带有主观心理因素的最初的理性式的感性表达.因为人面对的自然界是无限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尽头的,进而艺术和哲学的发展也是没有尽头的。

  参考文献

  [1]《非洲艺术研究》作者:刘鸿武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出版

  [2]董云《Ubuntu视点下的非洲音乐》(2008-10-15)

  [3]刘植荣《非洲木雕刻里的人生哲学》(2010-08-16)

关于哲学与人生的大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人生哲学论文

2.关于哲学毕业论文

3.关于人生观的思修论文

4.大学生职业规划文章

5.高中生哲学论文(2)

244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