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
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可以使人智慧,却并不能“给”人以智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篇一
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
摘要: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可以使人智慧,却并不能“给”人以智慧。智慧在人的头脑里,并不在哲学的教材、专著里。智慧孕育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却不必然产生出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是智慧的,但任何人也都不会自动成长为智慧的人。智慧之学探讨智慧孕育于怎样的意识,能够产生出智慧的意识又何以让智慧无形湮灭,意识如何才能最终产生出智慧。“知人则哲”。在人的精神世界,知识和逻辑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哲学的智慧是让人人都拥有智慧的智慧,并非借助创造、发明来显示自己有智慧的智慧。真正的哲学是思想的学校,人人都应当学习,并非少数专家的事情。思想健康成长,人人都可以是智慧的。
关键词:数字政治;民主;信息技术
一
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使人智慧的学问,但并不是“给”人以智慧的学问。如果某种哲学自以为可以“给”人以智慧,这种哲学也就还不是真正的智慧之学,传授这种哲学的哲学教育也不会使受教育者获得他们所期望的智慧。
智慧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人的最高思维能力”??[1](p.70)?、“人的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2](p.1624)?,与人同在,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人的智慧是人类文明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源泉,蕴涵无限的创造力。一切文明创造——畜牧、耕种、建筑、文字、宗教、哲学、教育、艺术、医学、城市、法律、国家、科学、工业等——都凝聚着人的智慧。然而智慧一旦离开了人,客观化在人的创造物中,也就失去创造性,不会再产生出新的发明创造,不能再让人们正确辨析判断那些以往没有但在文明发展中却必然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文明的存在、延续,人的智慧需要不断客观化为人的文明创造,凝聚于科学、技术、艺术、制度等人的创造物之中。文明的发展、进步,则要求每一代人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前人的智慧。任何历史上已有的发明创造、思想理论,即便凝聚最伟大的哲人智慧,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文明发展却潜存无穷未知因素。如果人们自己缺乏智慧,不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正确辨析判断自己的生存境遇,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是一味照搬凝聚前人智慧的思想理论,就必然为文明发展进程所淘汰,正如伟大政治家邓小平指出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p.143)?
智慧是人的最高思维能力,孕育于人的头脑,产生于人的意识。每个人都可以是智慧的,但人们又不会自动成长为智慧的人。真正的哲学是使人智慧的学问,所有人都应当学习,并非只有专业学者才会感兴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深入人心,通俗易懂,人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并不是少数专家学者才能够理解的高深学问。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智慧,却不能直接“给”人以智慧。智慧是人的最高思维能力,并非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因此也不能像传授知识或买卖商品那样,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智慧孕育于人的头脑,并不存在于哲学的教材、专著里。哲学可以“给”人以哲学知识,但传授哲学知识并不是“给”人以智慧。
有学者指出:“整个当代中国哲学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把哲学教育视同知识教育、知识传授的问题。”??[4]?追溯根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代中国哲学误以为自己就是“给”人以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给人以‘大智慧’、‘大聪明’的学问。它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以特有的方式帮助人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5]?;“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它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它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相互关系’的‘大智慧’和‘大聪明’”??[6]?。其实,即便帮助人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的世界观理论,也同任何科学理论、哲学理论一样,只是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并非智慧本身。传授这种世界观理论的哲学教育只是向受教育者传授了有关这种世界观理论的哲学知识,并没有直接传授给人们以现成的智慧。自以为“给”人以大智慧的哲学教育,其实只是传授哲学知识的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说,不根本改变这种主导中国哲学教育的哲学观念,中国的哲学教育就永远只是知识教育,永远也不会成为使人智慧的哲学教育。事实上,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的哲学知识,来自不同文明、不同时代的不同哲学流派,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存在着争议与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果想要依据这些哲学知识来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对相互矛盾的哲学知识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就是说,人们要有足够的智慧,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须再学习这种声称可以“给”他们以大智慧的哲学。
哲学如何成为真正的智慧之学?是当代哲学需要探讨、解决的首要问题。智慧不仅是人的最高思维能力,也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与源泉。人类缺乏智慧,意味着文明陷入困境,面临危机。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科学越来越发达,知识扩展速度近于“爆炸”,但科学与知识都解决不了那些危及当前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生态危机、恐怖主义、宗教冲突、南北分化、核战争威胁等。人们曾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的所有问题,现在却发现科学并不万能,而且科学发展还会给人带来新的问题。人们重新寄希望于哲学的智慧。俄罗斯哲学家柳巴?娃·?莫列瓦说:“在千年之交,人类一直在重新发现某些古老的真理,并且在信息激流的重负下再次看到全知并不必然带来智慧。已知领域以近乎数学的精确性扩展着未知视域,这使今日的知识分子几乎做出这个熟悉的坦白:‘我知道我一无所知’。”??[7]?掌握全部哲学知识的当代哲学却没有人们期待的智慧,反而同样也缺乏智慧,在期盼真正哲学的归来??[8]?。哲学远离生活,远离民众,在社会生活中日益边缘化。德国哲学家托琵西发现:“目前哲学的基本任务是与哲学是否多余这样一种观念进行斗争。”??[9]?有学者说:“哲学的危机在于哲学常常在做非哲学的事情。”??[10](p.3)?如果哲学总以为传授哲学知识就是“给”人以智慧,以为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生产那些既无实际用处又让人望而生畏的哲学知识,迟早要为历史所淘汰。
二
智慧孕育于意识,意识却不必然产生出智慧。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探讨智慧孕育于怎样的意识,能够产生出智慧的意识又何以使智慧无形湮灭,意识如何才能最终产生出智慧。
智慧孕育于“纯粹的意识”,即摆脱本能束缚的思考、想象。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即大脑的特殊机能和属性。猩猩、猿等动物的大脑虽然没有人类大脑发达,但有关研究仍可观察到其具有意识现象。不过,“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11](p.81)?。纯粹的,就是不搀杂丝毫杂质的、真正的……。“纯粹的意识”就是真正的意识。动物有意识,但动物意识还不是“纯粹的意识”,因为动物意识还为本能所束缚,只能意识到本能,只能能动地反映本能,不能摆脱本能束缚而去思考、想象。所以动物没有思想也不能思想。所以动物仍是物,不过会动而已。所以“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11](p.82)?。存在决定意识。“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1](p.77)?。生产是人驾御、控制自然运动以实现自己目的的自觉活动。人从事生产,因此也就成为“某种与自然界不同的东西”??[11](p.81)?,人的意识因此能够摆脱本能的束缚,达到纯粹的境界。“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11](p.82)?。就是说,这时候起意识才能够去创造、发明,产生出智慧。
智慧是人的最高思维能力,只属于纯粹的人、真正的人,并非人类大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的属性或机能。人的意识可以达到纯粹的境界,却并不会随生命成长而自动达到纯粹的境界。人类起源于生物进化,“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12](p.442)?。人人都可以是智慧的,但任何人也都不会随生命的自然成长而自动成长为智慧的人。人唯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摆脱本能束缚,成为纯粹的人、真正的人、有智慧的人。正如当代人类学家格尔兹所指出:“人,这种会制造工具、会笑或会撒谎的动物,也是不完善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自我完善的——动物。”??[13](p.260)?这也就需要人的意识升华至超越本能束缚的精神境界,就是说,需要人的意识超越理性而升华出信仰。
人是“理性的动物”??[14](p.32)?,既是说,人有理性,也是说,有理性的人仍未彻底超出动物的范畴,还不是纯粹的人。理性是人认识并自觉遵循世界必然法则的意识能力。动物意识束缚于本能,动物行为亦决定于本能。本能使动物不自觉地遵循着世界必然法则。人有理性,能够依据对于必然法则的认识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所以,“求知是人类的本性”??[15](p.1)?。人类天性好奇,渴望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1](p.44)?,也是人类理性选择的可靠依据。人类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需要无穷无尽的知识。人面对物质世界,知识就意味着力量。希腊哲学家最初以为:智慧来自知识,愚昧无能源于无知。“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尽可能地通晓一切”??[16](pp.489?490)?。“爱智慧”就是无止境地追求知识,将世界万物都纳入知识的体系。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界限,知识也不例外。知识的界限就是人自己。知识所以能够成为人类理性选择的可靠根据,既在于知识正确反映了世界万物的本质与规律,也在于物质运动决定于必然,万物都没有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自由。人却不是物。人有自由。人的自由是必然与自由的辨证统一,既包括自主决定按照必然法则行事,也包括“人的活动或在作出决定时不为命运、必然性或环境所控制”??[1](p.40)?,自主决定无视甚至蔑视必然法则的客观力量,知其不可而为之。因此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知识的力量却在于必然法则的必然实现。在知识的领域里,人是没有自由的物,世界的未来也不会因人的选择而有所改变。人一旦进入知识的体系,知识也就成为了人永远无法逃避的宿命——医学知识揭示了自然生命的必然法则,人也就只能面对生老病死的无情现实。知识的界限亦是理性的界限。理性是人类认识并自觉遵循世界必然法则的意识能力,能够获得知识,但遇到问题也只能求助知识。人是理性的,人必须知道“人”是什么,否则理性选择就没有意义,理性却难以获得能够正确回答“人是什么”的知识。囿于理性,人越是不知道“人是什么”,就越要追求一种确切无疑的人的知识。人对知识的界限的无知因此也就成为人对自己的无知。人因此成为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怪物,终日苦恼于如何给自己戴上自己为自己定制的紧箍咒。雅斯贝尔斯说:“在思维之中我们人类获得了我们最高的可能性,同样通过思维我们也可能陷入毁灭的境地。”??[17](p.80)?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一味追求知识,犹如堕入吞噬一切的“黑洞”,智慧早已无影无踪。苏格拉底最先意识到知识的界限与一味追求知识的哲学的局限。“苏格拉底是以承认无知之知为基础,继而登上他思想旅程的。苏格拉底清楚地知道,在用实证的方法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正是它的界限”??[17](p.67)?。苏格拉底“从不探讨其他人热衷于谈论的万物本性的问题;从不思考决定天体现象的规律。相反,他总是极力证明用这些问题烦扰心灵的人是愚蠢的”??[16](p.198)?。因此雅斯贝尔斯说:“苏格拉底以前的思想是天真的。”??[17](p.86)?
人的意识惟有超越理性,升华出信仰——对于人的真理的“超越眼前证据的信任态度”??[1](p.53)?,智慧才能从潜存于意识中的可能转化为文明中的现实。人的真理不同于物的真理,它只是人的真理,只为人拥有,只对人成立,其客观真理性也只显现于人的生命。人作为人而成为人,就在于人的生命不为本能所主宰而以人的真理为准绳。假如宇宙间还存在其他追求真理的智慧生物,一定强调人的真理并非宇宙的普适真理,同时也一定以自己的真理为自己生命的准绳。就是说,人的真理惟有显现于人的生命,才能被证明为真理;人惟有以生命践行自己确信的真理,人的真理才能显现于人的生命。生命短暂。如果人的意识始终囿于理性,永远像追求物的真理那样追求人的真理,在没有确证其客观真理性前就不承认其为真理,人的真理就永远无法被确证为真理,人的意识就永远无法正确领悟人的真理,人就永远无法找到生命的意义。对于人的真理的无止境地追问,并非热爱真理,只是虚度人生。面对人的真理,人只有以自己生命为代价,义无反顾地以生命践行自己确信的真理,人的真理才能被证明为真理,人才能领悟生命的意义。人所以需要信仰,所以需要拥有“超越眼前证据的信任态度”,就在于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人之为人的生命准绳,即西美尔所说:“我如果说,我信仰上帝,那么,这就意味着,这种信仰与我坚信存在着以太、月球能够住人、人的本质永远不变等完全是两回事。这不仅是说,上帝的此在虽然不可确证,但我依然深信不疑;同时,也意味着……我把上帝当做生活的准绳”??[18](p.10)?。拥有信仰,人的生命就拥有了超越本能束缚的精神准绳,人就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成为纯粹的人、真正的人,从屈从于物质世界必然法则的动物性存在而升华为以世界为对象的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世界是不完善的,人的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世界更完善。人因此肩负永远的使命,生命因此拥有永恒的意义,意志因此可以蔑视一切物质力量,意识因此激发出最高能力。拥有信仰,人就能最大限度地超越个人名利得失的理性计较,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社会治理等,智慧也就从意识中潜存的可能转化为文明中的现实。农民有农民的智慧,工人有工人的智慧,科学家有科学家的智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文明丰富多彩,拥有无限生机与活力。
三
“知人则哲”(《尚书·皋陶谟》)。真正哲学的智慧是让人人拥有智慧的智慧,并非借助创造、发明显示自己有智慧的智慧。真正的哲学是思想的学校,人人都应学习,并非专家的事情。思想健康成长,人人都可以是智慧的。
意识挣脱物质的束缚,升华为拥有无限创造力的精神力量,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既是可能的,却也极为艰难。理性标志着意识的正常状态和人的正常状态——人若失去了理性,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正常意识的能力和正常活动的能力。在人类语言中,“盲”不仅指眼睛看不见东西,也指丧失理性意识能力,“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2](p.853)?。然而理性却同信仰处处相对:理性只尊重客观证据,信仰仅基于主观确信;对于理性,任何未经经验验证的观念都只是假设,不具有客观真理性,不能成为人的行为选择的可靠根据;信仰之所以为信仰,就在于人仅以自己确信的真理为生命准绳,无视客观证据。而且,文明越是发展,人类所掌握的知识越是丰富,人们也就越是相信、依赖于理性——“据说德谟克里特曾经自己弄瞎他的眼睛,以使感性的目光不致蒙蔽他理智的敏锐”??[19](p.10)?。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如果没有有效的意识引导,超越理性而确信一种无法确证的真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最先形成信仰的少数人,引导其他人的意识超越理性而皈依信仰的过程,也必然贯穿着信仰与理性的激烈斗争,必然面对人们的种种理性追问:这种不能被确证的观念何以是人的真理?我为什么要确信这种无法确证的观念并以为自己的生命准绳?……这些追问合情合理,却难以依据人们熟悉的理性思维逻辑予以明确解答。在这里,知识已经无能为力。然而信仰超越理性,也就能升华出超越知识的智慧。
面对人们的理性追问,宗教的智慧是“不讲道理”:并不直接回答人们的理性追问,而是示之以信仰,表述人的真理却不做任何解释,笃行主观确信而至死不疑,以宗教信仰者的生命彰显不可确证的人的真理,以直观的生命力量回答人们的理性质疑,使理性自觉自己的有限而信服地皈依信仰。耶稣说:“你们当信我”,“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圣经·约翰福音》),“不信的必被定罪”(《圣经·马可福音》);“那对我不疑惑的人多么有福啊”(《圣经·路加福音》)。宗教渊源于远古文明,同时离不开宗教先贤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与普渡众生的博大心胸:人在文明中成长成人,已经是人,却为本能欲望所困,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宗教现象学认为,“对宗教的任何学术研究都应该探讨拯救问题,……因为它定义了宗教自身的目的”??[20](pp.314?317)?。按基督教的理解,宗教起源于上帝,目的是拯救——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从没有意义和永无终结的欲望操纵中解脱出来。德国学者卢克曼说:“宗教植根于一个基本的人类学事实:人类有机体对生物本能的超越”??[21](p.61)?。宗教的力量显现于宗教信仰者对于信仰的终生不悔的生命践行。宗教社会学以为:“宗教可以定义为一种信仰和实践的体系。”??[22](p.23)?英文中“Religion”(宗教)一词的拉丁词根有“联系在一起”(religare)和“演习,痛苦地执行”(relegrre)的意思,隐约再现了人们在意识挣脱本能束缚进程中的执著、团结与艰难。毋庸讳言,宗教信仰目前仍是人类信仰的主要形式。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人口约62亿,其中宗教信仰人数约为48亿,占总人数的78.52%。“伟大的宗教是伟大的文明赖以建立的基础”??[23](p.32)?,绝非偶然。
“知人则哲”。哲学表述于哲学知识的体系,哲学如果“不讲道理”就不是哲学了。然而哲学要通过“讲道理”完成宗教“不讲道理”所完成的事情——引导人们超越理性而以无法确证的人的真理为生命准绳,哲学就需要超越知识从而也超越一味追问宇宙万物之究竟的自己,拥有知人的智慧。当代人类学发现:“成为人类就是成为个人,我们在文化模式的指导下成为个人”??[24](p.60)?。人不是物,因为人成长成人于文明,已经是承载文化的存在。所以人有良知,有超越本能的情感——恻隐、羞耻,“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25]?,所以人的眼睛才蕴涵种种超越本能的神情——淳朴、善良、谦和……。就是说,人的真理就在人的生命之中,人虽然困惑于“人是什么”,人的真理在人的意识中却并非毫无印记,人并非对于人的真理毫无知觉。一味追问宇宙万物之究竟,以为这样才能最终发现人的真理,其实却南辕北辙,离真理越来越远。苏格拉底是最先试图揭示超越知识的真理的西方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是在人群之中探寻真理。他自己也是一个人。……认识必须由每个人在自己内心之中去发现,它不像一件商品一样可以传递给其他人,而只能在内心深处予以唤醒”??[17](pp.67?69)?。中国哲学是真正的知人之学。孔子洞悉人的精神世界:人在文明中成长成人,人的真理就在人内心之中,无须解释,无须论证,人亦不会质疑;但人要成为真正的人,又需明确、巩固、强化内心已有的理念,使人的真理成为时刻审视自己思想言行的生命准绳。《论语》只讨论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如何成为君子,并不探讨人何以一定要成为君子,并不论证人何以不能做小人。孟子将孔子思想凝练表述为人性本善,教化成人的哲学理念:“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四端扩充”,“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尽心下》)。中国先哲的思想同唯物史观并不矛盾。马克思恩格斯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11](p.72)?。聆听先哲教诲的人们,无论学生还是民众,头脑都已不是一张一无所有的白纸。在他们或长或短的人生中,人的真理早已通过长辈教诲、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悄然潜入他们的头脑,终生难以磨灭,只需要巩固、强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当然,人不是机器。在人的精神世界里,逻辑的力量毕竟有限。人讲道理,人的意识却只归宿于信仰。一种哲学理论无论多么严谨、完备,如果“讲道理”的哲学家并不身体力行自己所讲的“道理”,这种哲学也不具备引导意识超越理性而确立信念的精神力量。面对头头是道却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哲学道理,人们无力反驳,却口服心不服。因此,真正哲学的“道理”必然同时也是哲人身体力行的生活信念。雅斯贝尔斯说:“原本的哲学思想是不可以与对它进行思考的人相分离的。相分离后依然作为客观陈述的哲学不再具备相同本真的意义了”??[17](p.34)?。中国哲学拥有知人的智慧,明确论述了人们生命中的真理;中国哲人亦以自己论述的真理为生命准绳,终生谨言慎行。金岳霖先生强调:在中国,“哲学从来不单是一个提供人们理解的观念模式,它同时是哲学家内心中的一个信条体系”;对于中国哲学家,“他的哲学要求他身体力行,他本人是实行他的哲学的工具。按照自己的哲学信念生活,是他的哲学的一部分”??[26]?。所以辜鸿铭说:“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27](p.41)?。冯友兰先生说:“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习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28](pp.3?16)?。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始终承担着引导中国人意识超越理性而升华信念的文明使命。中国文明是世界诸文明中唯一的非宗教性文明,当代美国学者艾森斯塔特称其为“专注于现世的文明”??[29](p.309)?。
当代哲学既得益于科学,拥有苏格拉底与中国先哲所无法想象的大量知识,却也为知识的魅力所惑,像苏格拉底以前的思想一样天真,以为“爱智慧”就是没有止境地追求知识,追问宇宙万物之究竟,因此拥有全部哲学知识却反而缺乏智慧。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传统的今天的存在论的根本缺陷是双重的:1?从一开始,它的主题就是对象的存在:即,一定对象的对象性和无差别的理论意义的对象,或与确定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相关的物质对象,而且通过这些对象领域涵盖世界。……2?由此而导致的后果是:在哲学问题中,它阻断了走向这样一个决定性的在者,即此在的通道,而哲学就‘是’来自于此在和为了此在的”??[14](p.3)?。意思是,传统的今天的存在论自以为第一哲学,将人与物都归结于统一的存在,永无止境地追问存在的本体、本原,以为发现存在的秘密也就揭开了宇宙万物之谜,因此也阻断了知人的通道,然而哲学却是既产生于人也为了人而存在的。当然,在西方国家的学科制度中,哲学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难以承载信仰,因此海德格尔晚年对哲学深感失望而寄希望于宗教:“哲学到此结束”,“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30](pp.1306?130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和实践的思想体系,并不仅仅是帮助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的世界观理论。应当在真正哲学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11](p.55)?就是说,人的思维能否发现人的真理,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人应当以自己的生命践行来证明自己发现的客观真理性。讨论离开生命践行的思维能否发现人的真理,不过是没有意义的烦琐论证。
哲学发展中产生了语言哲学、政治哲学等多种哲学,但真正的哲学永远是智慧之学,属于那些本身就是强大精神力量,能够引导意识达到拥有无限创造性的精神境界的哲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