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成语哲学小故事和感悟

坤杰分享

  成语哲学小故事,这些故事流行了许多年……经典,从不失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成语哲学小故事和感悟,欢迎阅读!!!!

  成语哲学小故事和感悟篇一

  擒贼先擒王

  在安禄山叛乱前的天宝年间,有一年,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入侵,唐王朝起兵出征。战事虽然发生在边关,然而却牵动着远在千里之外杜甫的心,他接连写下了一组诗共九首,称《出前塞》诗。其中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诗的大意是说,出征的战士啊!弓要选用力量大的强弓,箭要用锋利的长箭。要消灭敌人的骑兵先要消灭胯下的战马,要打败敌军先要擒住敌方的首领。

  ——彭朝丞 王秀芬《成语故事一千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它就是主要矛盾。我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如果不分主次,或抓不住中心,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擒贼先擒王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是制胜敌人的关键。

  成语哲学小故事和感悟篇二

  青云直上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睢(音ju居),由于他出身低微,虽然很有才能,也只有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做门客。有一次,须贾出使齐国,范睢跟随去了被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并报告了相国魏齐。魏齐一听,不问青红皂白,抓来范雎,毒打一顿,直到昏死过去,又被扔到厕所里。后来,奄奄一息的范雎,在好心的看守和友人郑安平帮助下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做了秦昭王的相国。

  又过了一些年,秦昭王准备派兵伐魏,魏国派须贾到秦国求和。范睢知道后,就穿上一身破衣服,步行到贵宾馆求见须贾。须贾看见他这般模样,吃惊地问道:“你还活着,现在秦国干什么啊?过得好吗?”范睢回答说:“我得罪了魏齐,逃在这里来给人家帮工,混得一口饭吃。”须贾看见范睢贫穷得几乎衣不蔽体、食不饱肚,便同情地一面命人摆上酒菜,请范睢同饮,一面又叫人拿来一件粗丝织成的袍子,送给范雎。在谈话间,范睢了解到须贾很想走相国张禄这个门子,以便完成出使的任务。范睢答应赶着马车,带他去见张禄。当范睢赶着马车载着须贾来到相国府后,范睢借口先去通报相君,走进府去了。等在外面的贾,许久未见动静,向门卫一探问,才知道范睢正是张禄,当即脱下衣服,跪着爬进相府,不住向范睢磕头,连称死罪,说:“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直上。意思是说,我没有想到你能够自己把自己送到青云之上。须贾并请求饶了他的性命,免去死罪。后来范雎没有加害于他,要他回到魏国去转告魏王,立即把魏齐的人头送来,否则秦国就要踏平魏国的京都大粱。须贾狼狈地回到了魏国。

  ————彭朝丞 王秀芬 《成语故事一千篇 》

  这则故事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范雎能青云直上,从一个“门客”到“相君”主要是由于自己励精图志,卧薪尝胆,充分发挥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离不开那看守和友人的帮助这一外因。

  成语哲学小故事和感悟篇三

  水滴石穿

  宋朝的时侯,有一个叫张乖崖的人,当上了崇阳县(今属湖北)县令。有一天,县衙里有个管理钱库的小官,下班回家时,别人从他的头巾里发现了一文小钱。张乖崖知道了,便把他抓了起来,施以杖责。这个小吏不服,问道:“我只拿了一个小钱,有什么了不得的事,你为什么要打我?难道你能把我处死?”张乖崖一听,见这个小吏态度不好,更是火冒三丈,便拿起笔来判了一个死罪,在判决书上写上了这样一首小诗:

  一日—钱,千日一千。

  绳断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盗一文钱,干日就是一干文。如果长此以往,岂不是麻绳也能锯断木头,屋檐流下的水滴,也能把石头滴穿吗?杀!

  这个小吏终于被杀了。这位张乖崖凭推论判案、量刑、草菅人命,固不可取。但就一般而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句话,又有发人深思之处。

  ————彭朝丞 王秀芬 《成语故事一干篇》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它告诉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水滴石穿”就是量积累的必然结果。它启示我们,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勿以善小而不为;凡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害的思想行为,我们都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成语哲学小故事和感悟相关文章:

1.关于哲学小故事及感悟

2.关于哲学的成语小故事

3.哲学小故事及感悟

4.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5.成语小故事读后感5篇

    218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