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关于哲学实践的故事

思远分享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哲学实践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哲学实践的故事篇1

  小陈和小王走进单位门口的时候,签到簿刚刚收起来,平时他们常常这样,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签了,今天暗访组的领导在,他们当然签不上了。他们大呼冤枉,说他们明明没有迟到,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

  于是,暗访组的领导说了:“赛场上、战场上莫说几秒钟,就是零点几秒你就注定失败了。再说了,你们一定是踩着上班的时间点来的,如果你们提前5分钟,哪怕提前两三分钟出家门也不至于迟到。踩着时间点,走得快一点,就刚好,走得稍慢一点那就迟到。”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让我想起了登山。我是一个登山爱好者,每逢节假日,都要呼朋引伴地去登山。而我的体力不是那么好,每次登山,明明和朋友们一起出发,一不留神,我就落在了他们后面,我自然要追赶他们。看到我落在后面,他们于是停下来边欣赏风景边等我……下一段路程,又是这样的局面,我总是气喘吁吁地追赶着他们的脚步,登山变成了追赶,完全没有了游山戏水的乐趣。后来,我学聪明了,约好登山的日子,趁大家还没有出发,我就开始攀登了。等和他们拉开了距离,我就边开始休息,边欣赏蓝天白云、奇秀山峰,等到伙伴们追上我,他们开始休息的时候,我已经休息好了,开始了下一段的旅程……这样一来,登山的乐趣出来了,不但从容而且有时间欣赏到美景。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准备早点去报到,好早一日看到向往的学校的样子。所以,报到前两天就到了学校,心想我一定是新生中第一个到校的。到学校早已分好的寝室一看,一个远方的室友已于三天前到达。他说他不但想看学校,他还想去迎接新生。新生还迎接新生?

  走在点之前此后,这位老兄事事、时时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准备考研,他就开始准备毕业作品了,我们准备毕业作品的时候,他开始利用大四的闲暇到处打工去了,我们专心读研的时候,他一边读研一边利用他各种工作的经验开始创办小小的公司……我们到处求职的时候,他的公司已经开始盈利了,我们为车贷房贷努力的时候,他却拿着挣来的盆满钵满的票子到贫穷的山区去散千金去了。大学寝室里,他常常畅谈他的理想,他看到了很多关于贫穷地方的报道,他立志“千金散尽还复来”,如今,他已经开始实现他的理想了。

  踩着点走也许没有错,但踩着点走,永远是慌张的、心里的弦是紧绷着,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点,而选择在点之前出发,就要从容许多,欣赏风景、实现理想。陈文茜在《树,不在了》中有一句话:“我们可以选择停留,但其他的人会选择奔跑。而世界在他人的奔跑中,无意间已改变了样貌。”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我们选择踩着点走,但其他人会在点之前出发。而世界在他人的前行中,无意间已改变了模样。”

  关于哲学实践的故事篇2

  19世纪初,在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山谷内,住着一群古老的村民,他们的饮用水需要到很远的一条小河里去挑。于是,村长把这个挑水的任务交给了两个年轻人,并承诺每挑一担水就支付他们一定的报酬。

  两个年轻人欣然应诺,然后各自准备了一副大水桶,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十分辛苦,但好在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他们都干得很起劲。其中一个年轻人想,等自己攒够了钱,就可以修房造屋,娶妻生子,那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另一个年轻人想,每天翻山越岭,负重而行,根本不是长久之事,况且挑水占去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毫无自由和乐趣可言,要是能将山外的河水引到山谷里来,岂不是不用挑水了吗?当然,要想将河水引到山谷里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耗费很大的工程,但年轻人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一个夏日的黄昏,年轻人收了工,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长,并希望他号召全体村民,集资修建管道,彻底解决大家的饮水问题。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建议遭到了绝大部分村民的反对,因为这儿的人世世代代都是靠挑水生活,他们从未想过从外面引水,也觉得这不现实。他的同伴也好言相劝,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挑水吧,不要异想天开,断了自己的生路。

  虽然年轻人的提议没有得到大家的采纳,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利用业余时间,伙同了几个支持他的人,一起悄悄修建管道。几年后,与他一起挑水的那个年轻人小发了一笔,不但盖了新房子,娶了妻子,还买了很多家具和粮食;而他仍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他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修建管道中。

  又过了几年,他修建的管道终于连通了整个村子,白花花的水汨汨而流,源源不断,大家喜出望外,纷纷出钱购买。没过多久,他的同伴就失业了,因为管道放出的水远比挑水的费用低。就这样,修建管道的那个年轻人每天不用工作,也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而他的同伴却不得不去别的地方继续挑水挣钱。

  原来,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未来,眼界宽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窄者其作为必小。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缺乏理想,不敢轻易冒险,结果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勉强度日;而有的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想要一蹴而就,结果四处碰壁,前途暗淡。其实,我们应该像修管道的年轻人那样,首先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其次要为自己的梦想准备基金,人活着就得生活,就得工作,不能为了理想而饿肚子,因此,要学会迂回,一边工作一边赚取经验,等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关于哲学实践的故事篇3

  会成功的人,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会成功。

  最重要是能吃苦,态度敬业,这是成功的最佳秘诀。

  最近几个大企业家因担忧台湾未来的竞争力,愿意带领年轻人创业,做他们的导师(mentor),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别人。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这个聚会。

  那天因为是聚餐,气氛比较轻松,有人就大胆地问:为什么你们现在从事的,都不是你们原来在大学念的科系?这不是所学非所用吗?

  这是好问题,《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瓦德华(Vivek Wadhwa)曾说:“你在大学读的学科与你的成就或人生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多你在职场用到的东西在你念大学时,还未发明出来,大学教你的不过是求知的方法和做事的态度而已。

  世界趋势不停在变,你必须眼睛锐利变得快,还得跟对老板。建安七子的王粲写道: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一位总裁说他去美国留学时,暑假须去餐厅打工赚学费,他和同学一起去应征,当时景气不好,只找到最低工资的洗碗工,他的同学觉得自己是台湾最好大学的毕业生,洗碗是大材小用,做得很不甘愿,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就被开除了。而他的态度是:不甘愿就不要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每一分钟都努力地做。

  他因为盘子洗得又快又好,就被升为打杂人员(bus boy),又因他做事干净利落,客人前脚一走,他马上把桌子收拾干净,使下个客人可以立即入座。桌子翻转得快,侍者的小费就多,他这个没有小费的打杂人员竟然做到连侍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小费分给他,可见他的厉害。

  所以会成功的人,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会成功,因为他们态度敬业、不怕吃苦。这其实就是成功的秘诀。

  另一位总裁在美国留学时,曾去面包店卖过面包。他每天的业绩都比别人好,客人宁可排队也要等他来服务。为什么呢?原来客人眼睛在看面包时,他就顺着客人的眼光,去拿他中意的那个面包,他会挑盘子中最大的面包给客人。

  对老板来说,面包不管大小,只要能卖出去就好。盘中反正永远会有最大的,下个客人来,再拿最大的给他,客人心满意足,下次就会再上门。他懂得顾客心理,难怪经营企业很成功。

  他们的话使我想起上次去偏乡服务时,开车的修女带我们去买台东最有名的包子,车上七个人统统下车去买,我以为店家一定很高兴这么多的生意上门,想不到服务的小姐脸很臭,爱理不理,我气了就不买了。虽然客人愈多员工愈累,但他们忘了,没客人上门,店倒掉时,他们也就没工作了。

  在这个社会上,要成功一定要双赢才行。不管什么工作,敬业是第一,做到最好时,别人一定会看到,工作会自己找上门。所以“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人要能了解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的短处,态度和智慧永远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成功法则。

    192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