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作文

坤杰分享

  翻开第一篇《学而篇》,主要是孔子关于如何学习的一些观点,好好诵读一番,发现读了许久的书,我自己并不懂得学习的正确方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作文,欢迎阅读!!!!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作文篇一

  《论语》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也是春战时期儒家思想的智慧结晶。一直以来就知道《论语》值得去读,值得好好去研究,只是我却是一个粗人,大学时期就开始读过它,但也仅仅是简略翻阅了一番,之后就是云里雾里,连一些人所皆知的经典语句都背不下来,更谈不上对它的领悟和评论了,所以读了等于白读。近日又翻开那本前年在员村家乐福买的袖珍版《论语》,晚上空闲时断断续续读起来,好好感受古代圣人的智慧和语言。

  翻开第一篇《学而篇》,主要是孔子关于如何学习的一些观点,好好诵读一番,发现读了许久的书,我自己并不懂得学习的正确方法。孔子的言论精辟,把学习和做人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谈论书本学习,因为做人更需要研究如何去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就可看出,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一是学习要经常去温故以前学的知识,二是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进步,三是不为别人的不理解而抱怨。三句话三个意思,其中有2点说的是做人。还有一个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观点讲的就是先做人,后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兄弟,说话言而有信,团结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这些还有时间的话再用来学习文化知识。又有子曰:“其为人也,孝俤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为仁之本与。”此句可看出,孔子讲究做人要“务本”,“仁”是作为君子的核心,而“孝俤”乃“仁”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应该说,整个“学而篇”孔子讲的都是做人的问题,而课本知识的学习却是笔墨甚少,人最根本的就是学会做人,然后再是做事学习。

  中国从古自今都是讲究人情化的社会,而孔子对于学习的观点,总结下来就是认为学习做好人是学习好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却是符合中国人的特点。之前我对“学而篇”从未认真研读和思考过,这一次我对于此篇的研读,总算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想《论语》是值得去精读的一本书,所以我准备好好研读,耐心地读下去,把它内化为我的知识和素养。读完此篇,回想过去将近三十年的时光,发现自己并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和学习,所以近而立之年,我并没有真正的“立”起来。如果曾经好好研读过《论语》,好好思考过“做人”这个问题,或许我的人生不需要走那么多弯路,不需要遇到那么多坎坷, 我甚至认为,我们小学课本不能缺失《论语》这本书,因为做人要从小开始抓起,而我们当今的教育一直强调和偏重的就是学习知识,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素质。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作文篇二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都是在学校时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几句。不过在看过三字经之后觉得,不管是《三字经》还是《论语》还是《道德经》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我们中华民族最注重的礼仪、道德、仁义,诚信之事所写。

  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过来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了呢?”

  从这章里面我知道,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一定会逐步提高。“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应该尽心经力的去帮助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应该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看完这一章我的感悟就是,不管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多好,一定要做到每天反省自己,要诚信待人,要学以致用,要温故而知新,才会让你的先天与后天条件更加完美。继续坚持读这本书,相信自己一定受益匪浅,一定会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作文篇三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2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