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坤杰分享

  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一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二

  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三

  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给出准确内涵和外延的,信仰对一个人的作用,可以说是灵魂的统帅,能影响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自己选择信仰什么,这个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

  对于宗教的信仰,除了心怀敬畏,我从来都是有所保留的,尽管我也百分百确信上帝或者佛祖在一个人内心的存在会让人学好行善做更多的有益社会的事情;另外,我认可只要是真的信了,无论是什么信仰,走进那一套理论体系,就一定能让人从中找到可以自圆其说的解开困顿指明方向的答案,所以信仰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和自己的取向是否合拍的问题。就我而言,目前我愿意走进的是中国古典的哲学学说,加上我愿意积极生活,所以现在我关注儒家学说。怎奈古文知识极度匮乏,实在参不透那些简短句子蕴含的深邃含义,所以就只能看看名家们是怎么解读它们的。当我看进去以后,我发现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些论调。所以预备把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简要地做个读后感整理下来。

  (一)读《心灵之道》

  人生百年,孰能无惑?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假如这个缺憾和不如意不被正视,而被放大,那么这个人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进而影响到生命的质量;这一点科学是可以证实的,一个人的忧郁可以改变内分泌系统,用特定的测试仪会看到呼出的空气是灰色的,因为二氧化碳非凡多。人生苦短,谁都希望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快乐充实有质量,那么怎么去化解这些缺憾和不如意,让自己能够轻松上路,不浪费生命呢?

  首先,必须承认正视生活中存在不足。

  当你面对一件事情想不通时,你怎么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到里面一遍一遍地去问为什么。缺憾是人生的附属品,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不要妄想自己假如怎么怎么样就一定可以比现在好过,别忘了,人生的事情那么多,也许你处理好了这件事情,你会忽略了其他事情,一样会有缺憾的。承认了遗憾的存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情接受下来,这是化解遗憾的前提。

  而后,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遗憾。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说的是当所有烦恼、迷惑和惧怕压在眼前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变得更加聪颖,变得更加无惧,那么外在的一切烦恼也就不构成威胁了。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心遮住了阳光,我们太在乎得与失,而不在于老天对我们有多不公。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不要把希望托付给一份浅薄的骄傲。

  那么,“勇敢”指的又是什么呢?

  “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也就是说这种勇敢必须是一种仁义之勇,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难;而道德的约束并不是被动的,对于君子而言,这来自于内心的制约,是一种理性约制下内心的自信和镇静表现出来的一种气度,一种力量。还有,怀揣一颗仁爱之心,因为当一个人内心有美好的东西,他才能看到外在世界的美好,才能气定神闲。这种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旷世的勇气,在个性张扬的今天,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更为重要。

  总结语:心灵的勇敢,指的是那种从容、笃定,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不要做受伤的刺猬,一个人小心舔舐伤口却把刺露在外面蜇疼宽慰你的人。假如你的心很敞亮,你有一种仁厚,你有一种坦率,你有一种心灵的勇敢,那么外在你碰到的人都是机缘,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诉你;你也就能最快地战胜困难走出阴影

    212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