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于丹读论语读后感

思远分享

  论语是一本教书育人的好书,所以论语能流传几千年。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于丹读论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于丹读论语读后感范文1

  国庆长假之前,买了四五本书,准备在假期里大补一番。但是,人往往如此,想得滚圆滚圆,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圈圈。刚开始时,会觉得假期还长着呢,一切可以慢慢品味。等“释放之日”过了一半,前几天培养的惰性已经可以左右自己的行动了。不过,在最后两天,早上洗漱时——其实已经快到中午了,突然觉得自己面目可憎。于是逼着自己捧起了其中一本书《于丹〈论语〉心得》,就着早饭,品读起来。

  于丹是一个其貌不扬之人,估计她算作美人的时代,不是过去了就是还没有来到。但是从她嘴中蹦出的滔滔不绝的智慧,足以征服类似以成龙这样的汉子。刚刚在北京卫视看了一个节目,是于丹和成龙的“文武会”,成龙差点就拜倒在于丹的牛仔裤下。

  翻开《于丹〈论语〉心得》,扉页上写着一行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整本书阐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真是道道都挺在理啊。

  于丹读论语读后感范文2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是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读过它,知道它的大多数典故呢?我们都知道,中国台湾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注意古代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意义,许多的小学生从小就读《论语》,而国内情况就不容乐观。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专科毕业,对于《论语》也是知只甚少,想学也无从学起。

  于是在我的心中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读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便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让我们普通人对《论语》都能有一种感知的认识。

  于丹读论语读后感范文3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例如: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告诉我们内心的从容缓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个抑郁症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戏剧演员的演出,忘怀得失,那个患者满面流泪地说,我就是那个戏剧演员。质疑我们在角色之外,还留有多大的空间,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呢?这样的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心领神会地颔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都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的,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社会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957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