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经典>

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

坤杰分享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我非常喜欢这首童谣,因为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欢迎阅读。

  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二十四孝》

  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南宋时期的画家赵子固有“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元代学者谢应芳在《龟巢集·二十四孝赞》序中说的:“常州王达善所赞《二十四孝》,以《孝经》一章冠于编首。”清代吴正修作《二十四孝鼓词》:“论起这二十四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

  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有关孝道的国学经典《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童蒙养正、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规范和对照自我的经典。

  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今天的孝道《中国人的孝道》

  内容介绍

  《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集结两位作者多年来有关华人孝道的系列研究,以心理学的观点,将原本以文化色彩著称的孝道概念,由人文学的研究范畴,引介到华人本土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分从“社会态度”与“认知发展”两种不同取向切入,探究孝道如何在日常生活运作中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前者主要针对孝道的静态组成内涵进行检验,进而探讨各成分间的关联及其作用;后者则强调由动态的认知思考历程,分析影响个人孝道行动的各项认知特征,以探讨各项特征是否组合成不同认知组型,并据以界定不同的孝道认知发展阶段及其影响效果。《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不仅有助于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思考,对于关切家庭与亲子互动、华人社会文化变迁等议题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者,亦可提供研究取向上的互补与联结。

    209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