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经典>

对国学经典的看法和感受个人心得体会

思远分享

  每个人对于国学经典的认知与判断,都有不同的阅读看法和感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对国学经典的看法,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对国学经典的看法范文篇1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了彤彤!”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知道了,一会就来。”接着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对国学经典的看法范文篇2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现在的“国学热”暴露了两大问题:一是反映了我们以往教育的不当,学生接受的人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以至于到现在还有那么多读者——不仅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上了年纪的人——还要买一些解读经典的书籍而非原著来对文化经典表示佩服;二是正因为我们人文教育的缺失,所以整体的人文水平下降。一旦脱离课堂教育走上社会,在人文学习和经典教育上应该读什么书完全就找不到方向和感觉。他认为,个性化的阅读是衡量一个社会人们素质的参数。现在个性化阅读的严重退缩,说明人们的素质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国学热,加速了史学和传统文化的通俗化进程,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传统文化,不再使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也使原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读,让一部分人觉得严肃文化其实可以通过“戏说”来加以认识,这也是其弊端。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只是到了近代才衰落下来,不能说是民族的悲哀,但这是历史的趋势所在,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理由自豪,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相应的需求,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国学无疑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开始研究国学,从中汲取精神食粮,至于国学的复兴我想应该理性看待,毕竟一种文明的复兴,不是容易的事!

  对国学经典的看法范文篇3

  我高度赞同并大力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加强学习优秀国学经典。不过,这种赞同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从内容上说不是仅读传统意义上的“经”,而是包括“经”在内的一切优秀经典。否则,就会在四书五经的狭隘圈子中走向教条与僵化,就像历史上科举的八股化一样,结果是糟蹋浪费了经典中充满活力生命力的宝贵思想资源。其二,从学习方式上说应作为现代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不是主体。也就是说,国学学习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仍然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国学学不好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当然是一种遗憾;但倘若不能掌握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则会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那就不仅是大遗憾而且是大悲剧了。真理超越半步便成谬误,我们对此不能不有所警惕。

  如上的判断和分析首先建立在这样的认知之上:国学中的优秀经典,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完全可以转化为极其宝贵的精神情感和思想智慧资源,深入当代人的生命历程,参与当代人的生命建构。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特别是其中的技术部分,确实是一代胜一代后浪推前浪的,前者只能作为“史”的意义而存在。比如张衡的地震仪不管当时有多么先进,今天都只能放在博物馆供人瞻仰、写进科技史让人追思,更不用说当代手机电脑等高科技新产品对原产品的快速替代了。人文科学的精华则是超时空的,并不存在着必然的替代关系。在精神情感领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不因古今而异。我们今天读李白读苏轼读曹雪芹,每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叹,道理就在于此。国学中的优秀经典,在净化当代人心灵、丰富当代人情感、健全当代人人格、提升当代人修养等方面,因了疗治现代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彰显出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业余新闻写作人,对国学经典的认知与判断,当然也有一份个人的阅读体验。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我在老家中学读书。那时候文化之“命”已经被“革”殆尽,除了干巴巴的教科书几乎完全无书可读。教语文的马老师看我确实喜欢读书,郑重地把他珍藏多年的一本民国版的《唐诗三百首》送给了我,嘱我认真研读。我永远难以忘记初读此书带给我的巨大震撼,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们完全征服了我的精神世界。有了这本书,无聊的岁月不再无聊,枯燥的学习不再枯燥。等高中毕业时,这三百首唐诗我已经倒背如流。适逢恢复高考制度,我在几乎没有系统学过数理化的情况下走进考场,与十届学生同场竞争,能够顺利考入师院中文系,成为全校当年唯一一名考上的大学生,此书直接间接带给我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发挥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包括今天从事业余新闻写作,能够多少取得一些成绩,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并出了一本《人大新闻作品选》,都与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的思想智慧养分密不可分。人生不能假设,但我有时忍不住会想:如果没有!老师那本《唐诗三百首》,我的人生轨迹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看了对国学经典的看法和感受还看:

1.读了国学经典有感

2.学习国学经典感悟

3.国学经典六篇感悟

4.读国学诵经典心得体会

5.国学经典讲座心得体会

    193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