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古代知识>

古代胡服是什么样子的

书荣分享

  古代服装其实也是很多样很美的,一些制衣技术其实比现代机械做出来的要更纤细更有技术含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一种被称“胡服”的衣服吧。

  古代胡服是什么样子的

  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汉服,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服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妇女渐渐对汉族女装发生了兴趣,甚至连汉族妇女的“三寸金莲”,也深得满族妇女的青睐,并极力加以模仿,尽管被朝廷多次禁止,但仍有不少妇女乐此不疲。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

  胡服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唐代流行于西域地区以及波斯等国的胡服卡弗坦,卡弗坦形制为锦绣浑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流行的原因是初唐至盛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及胡舞的兴盛。

  《新唐书·五行志》中即记有"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的史实。 唐代所谓的"胡服",不单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大量异国之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当时的首都长安,不仅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都会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心。据史书记载,和唐朝政府有来往的国家,先后有300多个,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汉族人、回纥人、龟兹人、南诏人,还有大量的外国人,如日本人、新罗(朝鲜)人、波斯(伊朗)人、阿拉伯人、越南人及印度人等。这些兄弟民族和外国使者云集长安,从中国文化中取吸了大量精华,直到今日,在中国东邻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地,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服制。中国人民也从异族文化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胡服在中原地区的流行,就是一个具体的反映。 和以往相比,唐代崇尚胡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妇女著胡服者甚多。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胡舞的流行,对妇女服装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正统衣冠是什么样子的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不是“汉朝的服装”。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一纯读书时曾读到过“胡服”——一种北方民族的传统着装,标志为窄袖衣和革皮靴。

  然而,在近期的学习中,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这种窄袖胡服其实是殷商上流的服装!

  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出土的玉人雕像就是证据:

  这些玉人身着窄袖短衣,衣服的纹饰繁密精美,头戴平顶帽,应当是大臣或贵族身份。

  还有一种戴高巾帽的玉人,同样也身穿窄袖衣服。

  真是奇怪,照以往的认知,古代统治阶层的形象不都是宽袍大袖的吗,怎么商代的上流都穿着“胡服”呢?

  其实殷商的势力范围在河南一带,是妥妥的中原人,这种窄袖衣本来就是中原服装。

  但是,自从周人制定礼仪推崇宽袍大袖后,就把短衣窄袖视作“胡服”,认为是不入流的服装。春秋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虽于礼不符,但却很实用,他希望强国强兵,自然得穿着便于活动的衣服,若是两袖坠着大袖管,别说弯弓搭箭,上马不被绊倒也很难。

  虽然从周朝开始窄袖衣被冠以“胡服”之名,但这无损于我们了解它的本质,所谓的“胡服”是殷商服装,是中原固有的服装样式。

  周灭商后,殷商子民有一部分逃往北部,比如燕和赵,韩愈云“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大概也和这段亡国历史有关。

  这些殷商人保留了穿着窄袖衣服的习惯,同时,为了适应新环境也会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后来唐朝的“胡服”,已经没有佩戴黻fú(蔽膝),且把下袍改成了紧身裤,这其中应该是经过演变的。而殷商服装原有的元素被周朝吸收,一直传至秦汉,成为中原政权的正统衣冠。

  所以,您说到底哪一种才是我国的正统衣冠呢?

  我们中国人有着大一统的观念,建立的国家也是多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我们的格局是广大的,万不可画地为牢。自古以来,南北方文化争斗又融合,这片土地拥有着高度的包容性,所以,我们今人无需囿于前人成见。在我看来,宽衣博袖代表的“汉服”和短衣窄袖的“胡服”都是我国正统衣冠的一部分。

  朝代更迭却相互有继,服装也是如此。

    396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