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篇600字

若滢2分享

  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污水管道算什么,风雨之后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只要希望还在,你就还拥有一切。这是一部值得细细观看的电影。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一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由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而来,这部作品英文版一经推出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可见其影响之大,同样的,这部电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都说这是男人必看的一部电影,但单纯从性别区分就会让电影变得很狭隘。这部电影通篇充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温馨基调,《肖申克的救赎》的副标题为“春天的希望”,这一主题也在电影中很好的表达出来。

  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怀疑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而进了肖申克监狱—一个弱肉强食,强权统治的黑狱。终身监禁的注定了安迪灰暗绝望的人生,但是,安迪并没有放弃希望:接近颇有声望的瑞德,让他帮自己搞来小锤子;精通税务的他帮作文http://Www.zUoWEn8.coM/监狱长逃税,洗黑钱,扩展图书馆等等。

  后来在一名叫汤米的偷窃犯口中知道了真凶,去找监狱长却被拒绝,导致汤米被杀害,这时他知道了只有越狱才能救自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安迪带上监狱长洗黑钱的账簿成功逃脱肖申克。联邦警署根据安迪的账簿粉碎了监狱长的势力。

  影片的最后,安迪在德州边境的小镇与好朋友瑞德相聚。镜头从空中升起,鸟瞰远拍,他们的旁边就是广袤的太平洋,蓝色的大海是多么明亮,多么的深沉,多么的美丽!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你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二

  肖申克的救赎,​我刚开始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以为主人公的名字叫肖申克,我以为主人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是我发现不是这样,肖申克是监狱的名字,主人公叫做安迪,主人公还是进入了监狱,被关了将近二十年,最终还是没有在大众面前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以逃狱的方式获得了自由;那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做肖申克的救赎呢?我认为这场救赎不仅是主人公自己的,更是整个监狱所在人员的自我救赎。

  安迪,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却在他的老婆与其情夫被枪杀后被污蔑为杀人犯,即使他再怎么反驳都没人相信他,并且大众都对他拒不承认的态度感到失望。没有例外,他被带到监狱开始生活。监狱中的人都并非善徒,有些人在监狱这个大环境下惧怕规矩但是心中那一份邪恶却越积越大Www.GuaZe.Com瓜泽网。典狱长的冷酷、狱警的残暴、“三姐妹”的恃强凌弱都让他伤痕累累,表面上看起来安迪是弱势方,但在我看来,并不是。当面对狱警恶狠狠地要将他退下屋顶时,他能够面不改色地说出自己能够帮助狱警的想法,为他今后业务的拓展到最后为典狱长做事做铺垫;在面对“三姐妹”的威胁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让他们无可奈何。

  看起来好像是这些人以暴力和冷酷迫使他做一些事,但事实上安迪一直在把这些最原始的冲动与愤怒化为智慧和理性,他的默默隐忍只为最后的致命一击。安迪可以二十年来的每个晚上都用小小的锤子凿墙,可以两年来每周写信到每两周写一封信给州政府,最后建成了图书馆。就像最后瑞德说的那样,有些鸟儿不能被禁锢于牢笼中,因为他们的羽毛太过闪耀。安迪在监狱里所做的事情为他出狱后的生活做好了准备,监狱的高墙关不住他对自由的渴望。安迪让我感动,他身上的毅力和理性是我所没有的。

  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安迪将音乐广播出去,肖申克监狱里的所有人都停下了自己手中的工作,他们享受着这片刻的自由。就像瑞德说的,我未搞懂他们在唱什么,其实我也不想弄懂,此时无声胜有声,她们唱出了难以言传的美,美的令你心碎,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入牢笼,使岩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肖申克众囚徒仿佛重获自由。这或许是他们在监狱里的几十年生涯中听到的唯一一次歌声。安迪告诉他们,希望是好事,身在高墙内,但要拥有些东西是高墙关不住的。我认为安迪内心始终富有激情、热情和自我信仰。他没有被体制化,他没有像瑞德说的那样“刚开始憎恨它,后来习惯,最后依附于它”而生活,他始终是他自己。安迪或许能够给人带来很多的启发,狱友可能从他身上重新获得对生活的希望,从而得到自我的救赎。

  就像安迪写给瑞德信中写的那样: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三

  总感觉这部电影很沉重,甚至在前半段甚是压抑——百口莫辩的审判,不留情面、视人如机器的典狱长和守卫们,新来的囚犯眼中的迷茫失措,尤其是那个当晚被打死的小胖子,后来他的死讯从一位囚犯口中蹦出,众人一片沉默的场景,更是把气氛拉到了最低点——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利漠视他人的生死,哪怕他犯了错,丧了心智。然而,众人的无奈让人认清了,这就是那四堵高墙所围住的现实。

  然而主人公安迪只是眼神闪动,却静默无言,但他的心仍然有着一样这些现实无法控制的东西——希望。这,便是安迪监狱生活的全部。而他和瑞德的许多话,至今留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这是汤米,唯一一个终于可以证明他的清白而最终被典狱长因一己私心设计害死的一个人走后,万念俱灰的他不再对这个牢笼有什么期望了,他下定决心自己要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于是他逃出来了,还将这些作文http://Www.zUoWEn8.coM/视人命如草芥,眼中唯有利益的长官揭发上报,让这个假惺惺地信奉上帝的无耻之徒只能自尽桌前。他难过过,反抗过,最终逃离了这个根本不属于他的地方,让那些人性的丑陋都无所遁形。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这是瑞德感触最深的一句活,他和老布,都在这围墙中度过了四五十年,甚至在外面都无法生存,不适应到想要犯法再回去,想要自尽生命。正像电影中所说:“大多数人都会被惯性推着往前走,在一个失去自由的世界里,让阴暗腐蚀灵魂,不单是失去了身体的自由,连灵魂也锁在了那样大小的空间内。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被惯性推着走,忙着等死还是忙着活,这不是个简单的选择。这个选择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付出。自由世界里的我们本就容易丧失方向,丢弃希望。失去自由后,希望变得尤为珍贵。不能将心束缚,不能丢弃希望,无论身在何处,坚持最初的梦想。”

  这便是影片的精华所在吧。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四

  “在肖申克监狱里的任何人都是无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误判被指为杀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进了当时最黑暗的监狱—肖申克。遇到了一群无罪却被律师陷害的人以及残暴的警官,贪婪的监狱长。

  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有人每天都过着相似的生活:吃饭、工作、睡觉,没有兴趣爱好的他们只能从挖苦别人身上寻找短暂的乐趣。而安迪却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即使狱友不断提醒:不要对现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与希望,那将是一件徒劳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却用行动证明着:冒着生命危险买来了钳子,每天雕刻着象棋与其他玩物;每天坚持读《圣经》,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开始渐渐麻痹自我时,只有安迪仍保持着激情与信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个老友—在监狱中生活了50年后的一个老人出狱了。老人出狱后,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终却选择了自杀。只因为他早已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离开了监狱的他就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变得作文http://Www.zUoWEn8.coM/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许是他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忱,失去了失望与信仰。而没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独自慨叹,抑郁而亡了。

  “圣者渡人,强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动渐渐感染着监狱中的每一个人。从向政府投递几百封信,只为获得捐赠书目以及修建图书馆开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学习、识字、阅读,这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不至于在出狱后茫然的面对外面的世界与人。

  看完影片,真正让我感慨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不公,我敬佩着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寻找幸福的安迪。试想,我们是否也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温不火,失去创造力,每天所拥有的仅是一个不剩任何东西的躯壳。

  当然,安迪着一类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们遭受苦难时,仍保存着自己的尊严,心存信念,充满希望,并积极采取行动,即使躯体受了禁锢,灵魂却从未被套上枷锁。

  我想,实际空间上的大小并非所谓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们心中,只有拥有希望,才不会迷失真正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五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错判为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但是,安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经过20多年的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的污水管道中爬了出来,获得了新生。

  在看书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简介,没想到他是一个恐怖小说作者,我就在想书中营造的氛围,应该会比电影中黑暗很多,不过和看完电影一样,我的心灵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处也许也只有像斯蒂芬·金这样的恐怖小说家才能表现出来,从来没有一间监狱能让我们这样害怕。作者笔下的肖申克就是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监狱里的暗无天日让里边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谁,在他刚进入肖申克的时候,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监狱扯上关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 在不知不觉中,它磨去了人的棱角,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让你从恐惧慢慢变成依赖,正如德瑞所说,“起先你也许厌恶它,后来也许会喜欢它,再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

  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的还这个故事中透出来的生命的光辉。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监狱中是独特的,他的独特带着一种生机,同时也带着一种无名的光亮,作者给他定义为希望。其中有两件事,更让我完全的感受到了这种生命的希望。一次是安迪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用监狱的广播播放了音乐,对于监狱里的人们来说,音乐就是他们唯一还剩的精神享受,单纯却意义非凡;还有一次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几个人修完房顶之后,吹着风,沐浴着阳光,喝着啤酒,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在肖申克发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聪敏做到了。看到这我是多么感动,安迪在用他的行动给他的朋友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积极向上。可以说这两次行为是一种灵魂的呐喊,虽然孱弱,但是顽强,他是安迪对肖申克,对生命的不屈服。

  连安迪的朋友们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们也许会觉得他伟大,但是不会相信他能够获得他们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终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污水管道算什么,风雨之后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只要希望还在,你就还拥有一切。

    7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