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电影《少年的你》优质影评精选10篇(2)

福萍分享

  《少年的你》优质影评范文六

  少年的浪漫,倔强而坚定

  1.撞梗。白夜行和嫌疑人X献身,太经典,不得不说。但个人觉得应该是撞梗或者汉化,见仁见智。不过说实话,本作对于男主的塑造确实不如白和嫌,毕竟主题是抨击校园霸凌,塑造人物的重点是女主,这一点也不可厚非。(不给分)

  2.美术。除了动不动怼大脸的特写,其他部分的美术真的很OK,风格既潮又浪漫,像少年一样,最喜欢结尾处在警车上男女主脸上流动的光斑,仿佛这个世界终于舍得让他俩偷得一点光。(给一分)

  3.演技。___不用说,从来没让人担心过的演技,不管怎么扭曲邋遢都真实得可怕,举重若轻,歇斯底里又不会用力过猛,司马脸都能演得如临深渊,小姐姐的演技真的是不给对手戏活路。四字的演技相比之下就真的一般,严格起来只能给及格分,有些台词讲出来莫名喜感,但幸亏角色设定给力,四字的少年感又是老天给饭吃,加分不止一点点。还是那句话“全靠同行衬托”。(给一分)

  4.浪漫。这片子太浪漫了,关键是这种无限贴近真实的浪漫,咱还真的很少看啊。我们经历过高考,我们也见过困于现实牢笼的少年,只为一人奋不顾身的倔强和坚定。但我没见过,这两个场景互相交错重叠,成为密不可分的故事框架。真实引人共情,浪漫使人向往。我们也曾经为了高考拼尽一切,却鲜少有一个少年为我们拼尽一切。(给一分)

  5.现实。抛开本作可能为了正常上映做出了剧情改编和妥协不谈,本作的主题表达很到位,剧情矛盾虽然是校园霸凌、原生家庭和应试教育,但也通过许多边缘人物展现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少年教育、家庭暴力、性侵、女性对于性侵受害者的偏见,这些现象不应该只是某个新闻制造的热点,当更多的文艺作品开始讨论、揭示这些问题,人们才会注意到它们,更多的关注它们,才有可能去改变它们。(给一分)

  《少年的你》优质影评范文七

  光

  其实仔细想想陈念和小北是在相互救赎啊、在惊叹小北对陈念付出种.种的同时都容易忽略了陈念对于小北的意义啊、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你跟着我,我一定不丢下你” ——“你保护全世界,我保护你” ——“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生活在阴沟里也要记得仰望星空” ——“陈念就是小北的星空,小北也是陈念的星空” ——“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小北,你是第一个拼了命保护我的人” 刚看完电影下楼坐电梯的时候插着耳机旁若无人的掉眼泪、走在回学校的路上吹着风循环片尾曲、等走到宿舍楼下突然就释然了、甚至开始沿着路边的石砖走一字步、奈何世界千疮百孔、至少陈念和小北一起走出去了、而且陈念还是陈念、小北也还是小北、

  《少年的你》优质影评范文八

  我的完全主观影评

  本来以为会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看完之后,很有惊喜。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开始关注校园暴力的题材。校园暴力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直都在却也一直被人无视,这种冷漠更助长了施暴者,电影里有句台词“人长大了,才会学会同情。”我深以为然。

  先说故事,前半段我很喜欢,这是我第一次看国产青春片产生共情,熟悉的校服,熟悉的高考,熟悉的操场,这就是我的高中生活。对校园暴力的刻画也非常入骨,配合偏暗的镜头色调,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但后半段,剧本明显抄袭了《嫌疑人X的献身》。结尾拖拖拉拉,篇幅过长,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有好几次我都觉得可以到此为止了,导游偏要说下去。让我感觉头重脚轻,扣点分吧。

  再说演技,也是很让我觉得惊喜的地方。电影用了大量的人脸特写,对主角们的演技是很大的考验,___有很多独角戏,但都演技在线。易烊千玺更是超过一众流量小生,不说多厉害,看的毫不违和。眼神可以充满戾气,也可以是天真少年,真是涨粉。两位主演为了电影,把头都剃了,特别是周冬___为一个女明星做到这点不容易。赞一个。

  关于校园暴力的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的日本动画《声之形》。主角从施暴者到被施暴者,最后得到曾经受害者的原谅,完成救赎。电影的结构会比这部《少年的你》好一些。

  这不是一部看完开心的电影,反而还很致郁,但还是推荐大家去看,是一部国产佳片。豆瓣现在8分多有点虚高,稳定在6到7分应该差不多。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很对并不开心的回忆,到此为止吧。

  《少年的你》优质影评范文九

  《少年的你》:欠你一场迈过盛夏的同行

  2010年6月的盛夏,我清早来到教室,发现同桌同学的书桌桌肚里被恶意洒满了酸奶。那酸奶粘稠地蔓延在她的作业、课本、桌椅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我清楚地记得,那天距离高考只剩6天。

  我并不特别意外,毕竟高三这一年,同桌陆陆续续被欺负很多次。开始是莫名丢了复习用的课本、大费周章写的作文作业,后来书本作业被撕得稀烂。可是在班里沉默寡言的同桌,一直在无时不刻地遭受着精神暴力。有人说她有味道,不讲卫生,而她每次都默默忍受了下来。直至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如果欺负你的事敢举报,休想看到明天的太阳。”当年的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拿着这封信愤怒地找到了班主任,还仔细比较了字迹,打听了谁是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基本锁定了班里的那位“凶手”。

  可是这件事在班主任强调了几句后,还是不了了之了。首先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更主要是同桌沉默的隐忍。马上要高考了,她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想息事宁人。已经习惯忍受一切暴力的她,也只是红着眼把桌上的酸奶擦干,并因为污渍连累到了我而向我道歉。

  那是我人生第一遭,感受到了人性的扭曲和恶意。

  当电影里陈念被用排球砸头,被堵在家门口殴打,被推下楼梯,被身边的同学议论纷纷,那些同桌经历过的画面仿佛都跑到银幕上,我再一次闻到了高三那年酸奶的恶臭。

  你知道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吗,在于他们不懂得分寸。那是杨警官口中,把同学活活打死,却表示不知道这样会死人的分寸。是带着小白鼠跑到同学家门口,却没想过可能逼对方跳楼自杀的分寸。还好,电影里还有一个叫小北的少年,最懂得分寸。

  他保护陈念的方式,就是默默跟着她,保持几百米或者一条马路的分寸,你回过头不远不近恰好能看到他,心里就多了一分安定。他保护的承诺也极有分寸感,拿出作业本和笔,写下“陈念欠小北一次”,欠什么不明。

  《少年的你》写人物最好的一点,是没有人是完美的。陈念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当年没有帮跳楼的胡小蝶面对恶意,以至于产生“现在遭受的霸凌或许都是惩罚”的念头。选择隐忍不一定是懦弱,而是可怕的自我否定。加上母亲的债主天天追到家里来,她难免认为自己或许真的有罪。小北也是自卑的,母亲带着肉包回家,却把他暴打一顿,难免让他产生“因为自己阻碍了母亲得到幸福”的念头。于是他去混社会,打架斗殴变得不可一世,无非是掩饰内心那份卑怯。

  就这样,令人心疼的两个孩子相遇了,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影子,互相保护撑持。遇到杀人意外后,勇敢地铤而走险,结成坚不可破的同盟。任由大人们如何审讯、恐吓,甚至拿出陈念被欺凌的视频,两人目光都那么坚定,即使闪过细不可察的难过。是要受过多大委屈,吃过多少苦头,下过多大决心,才能如此不肯动摇,在黑黢黢的审讯室里,沐浴唯一那一束光。

  陈念从垃圾桶里跑出来,脸上那么脏,可是小北说你太干净了,你不懂。小北斗殴回来身上都是伤,陈念问他疼不疼,他咬着牙说不疼。这是两个多么孤独的灵魂,在破旧的棚屋里相互取暖,舔舐伤口,获取勇气,唯一那点希望就是考出去。

  中国青春题材想要拍得独特,首先要关注我们拥有一段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共同经历。《少年的你》在大银幕完整呈现了让人窒息的青春怪兽——高考。这是穷人相对公平的唯一上升通道,却也是无数孩子的噩梦。他们肩并肩脚挨脚地跑操,在巨大的红色横幅环绕中宣誓。高考试卷犹如圣旨一般从车里运输、解锁、开封。批改试卷的屏幕冷酷绝情,电影用凝练的镜头描画出这具让无数少年恐惧的怪兽模样。

  郑易警官这个角色也有很多维度,他同情陈念,又不能徇私。看透了两个少年的盟约,却深知倘若让小北一人扛罪,陈念也必将终生陷在负疚之中,这份沉重或许他承受过,才会生出一丝悲悯。看似是充满恶意地逼问,或许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种保护。

  最后不得不单独说说片中角色的演技,《七月与安生》就是彻底被___和马思纯飚戏的火花征服。《少年的你》里,周冬___依然好,她的好仿佛是只在曾国祥镜头下才迸发出的。而易烊千玺则是非常意外了,在陈念身边守护时佯装大人的可爱,把陈念按在地上时眼梢嘴角的抽搐,审讯室不屑又阴冷地抬头一瞥,都让人惊喜。

  两部作品之后,陈可辛、许月珍监制,曾国祥执导,以及几位编剧的团队,几乎可以说是国产青春片的品质保障了。沿袭了《七月与安生》令人享受的组合剪辑、故事反转、时空闪回,加上完全是电影视听的叙事手法,可以说将作者性和商业性进行了平衡,非常了不起。

  想变聪明,押得中人生;想变强大,足够保护她。只有你赢我才没输,你在乐园我才在天堂。笔记本上,陈念欠小北一次,欠的不是钱,不是饭,或许是高考结束那天,他们本该同路牵手迈过十八岁的盛夏。而不是一个走在前,一个走在后。一个在铁窗内,一个在铁窗外。一个守护保护你的承诺,一个负罪走向没有你的未来。

  刚才,我发信息给当年受过欺凌的同桌,告诉她最近有个电影叫《少年的你》上映了,推荐她去看看。她回我:好,不过估计这周没空看了,得下周。

  好的。

  《少年的你》优质影评范文十

  抄袭的你,如此作呕——这才是真正的沉睡魔咒!

  我哭了——没错,是难看哭了。

  为了防止粉丝不看内容便一股脑说我故意黑,首先在开头申明一下:导演基本功底绝对过硬。___、易烊千玺以及诸位主演这次的表现都全程在线。其中易烊千玺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甚至可谓惊艳,潜力展现出来了,未来可期!而周冬___疑问最佳,已经成长到名副其实的影后级别的表现,hold住了整个人物。可惜,演技和镜头语言是整部电影唯二的优点,其中只有演技对得起全程135分钟大银幕,而这个故事绝对配不上主演们用心的演技。

  再多嘴一句,如果你发自内心觉得电影好看,我是羡慕你的,谁不想看一部好电影呢?尤其是期待已久的,感觉花的钱也值了是吧! 进电影院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也是怀着期待与好奇的心情。可能不同的只是我并非以粉丝的身份。

  打一星只是代表个人不喜欢而已,我主观想法是如何就会如何评,不受噱头和风向影响。但不代表电影本身就是这样,或许是我审美有问题,或许是我存在一定误解。有看过的,想和我讨论,消除我误解,反驳我拙见的,请尽情。我接受一切合理且和气的批评与反驳~

  同时我也欢迎所有无脑喷我的留言,不会删除(至于回不回复则看个人心情咯),不过恳请想喷我的不妨看完全文再喷?不然我只会觉得很好笑hh。

  不用只看了个标题就指我是针对原著却来给电影打低分,事实上往后看你们就知道“原著抄袭与电影责任之间关系”只是我在最后才提到的问题,前面一大段说的都没有论及到抄袭,只在谈电影本身的问题。

  以下使用了比较多问号、感叹号,显得我好像很激动的样子,事实上在打字时确实如此,但不代表我不接受任何有道理的反驳。我等待着各位过来说服我(因您的合理反驳评论很有可能被淹没于如汪洋大海的茫茫唾沫下,所以如果有想和笔者讨论的欢迎私信)。

  回归到电影本身,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影片定位是什么?是校园暴力?青春言情?还是高考生活?悬疑推理?亦或“致敬”《嫌疑人X的献身》与《白夜行》?

  在这135分钟内,定位显得非常迷离且散乱——当然了,观众的解读是对作品的“再创作”,一部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模样可以是没有被固定限制的“定位”,通常这类作品比较两极,不是很好就是很差,但是作者在创作时的出发点是不能没有“定位”意识推动的,而在这部电影中我就感觉不到这一点。待我慢慢解释,先让我们观众的眼光聚焦于它的宣传旗号:校园暴力、现实题材。

  整部电影是以这么一个敏感且“注定本身就有一定加分”的题材为主打,它打着校园暴力的题材口号,从一开始就告诉你有一女孩跳楼自杀,然后引出同样深受校园暴力其害的___,花了些许笔墨讲述她在校园与校外遭到的暴力侵犯,然后她遇到了不知因何原因同样遭到挨打的易烊千玺,从此二人在不断磨合间开始了互相保护——其实前60分钟的故事没什么问题,你想作一个校园暴力的铺垫,首先讲述反派有多狠,以美丽的外貌与蛇蝎心肠加强形象的反差(多嘴一句,长相有点像Angelababy),而清纯却家境惨淡的主角又有多惨,通过冰冷又直接的镜头煽起观众的情绪。

  好了,该打的打完了,该有的伤痕妆也化好了,那么紧接着呢?要知道,这些都是表面,并不是说你拍几场校园暴力的直击现场就可以称之为“关于校园暴力的现实题材电影”。何为“关于”,就是你必须有能力与心思透过现象去挖掘本质,透过表面找到内在的原因。

  而当我一心以为男女主与警方这两条线接下来该开始针对校园暴力现象作深入探讨引人思考,并以现实的数据情况作基础巩固说服力的时候,情节居然开始讲述男女主的调情了?!这时候我就有种药丸的危机感了。

  可惜还是我低估了编导离题的能力,完全没想到在青春言情的突变画风下居然还能填充了一堆莫名其妙的高考片段?!

  你弄那么多尴尬的高考片段和主题有关?能引起或辅以什么共情?

  可能有人会这么说(同时也是我在观看时候对编导意图的猜测):这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这是本土化的尝试,证明了这是只有中国才拍得出来的电影!

  黑人问号???我寻思你这是《银河补习班2》吗?你这部片的主旨是讲中国的教育问题吗?是让我们怀念高考青春吗?我完全看不出来诸如“呐喊助威、拍毕业照、考试现场”这些出现多次的片段与校园暴力到底有何关系?你单独拿暴力事件出来,再另外单独拍几个中国高考现场,血肉与骨架完全不嵌合,这叫什么“中国化的校园暴力”?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以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暴力为题材的电影作品。我知道在中国不多,能上映也很难,但你真要拍一部仅属于中国的校园暴力电影,是不是应该切入与校园暴力相关联的中国情况。你有站在加害者角度客观且冷静地深究暴力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原因吗?你有讲述过加害者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下成长的吗?你有了解过家庭、学校、社会对她产生了什么影响吗?你有讨论过现在我国法律和社会机制在相关问题上处理的弊端吗?没有!不过蜻蜓点水,一瞬即过。主要只是说了反派有多狠,___的脸有多惨,我却完全无法产生共鸣,因为你给不了我一个她们的形成来由。人物就像导演的符号,她们只知道要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做。而我,同样不是要how,而是要why!

  OK,无所谓,如果你没有能耐深入挖掘这些因素,那不如在另一面——亦即如开头的暴力行为表现部分——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令它的张力更强一些,对观众的冲击更大一些?通过简单粗暴的观感体验“强迫”观众直面暴力的残酷与黑暗,也能引导情绪的波浪。

  但是,你仍然没有做到。

  其中所用的暴力表现形式不过是在网络上散播讯息,镜头一闪而过,又或不断跟踪你暴力你,这都是在诸多校园暴力题材电影中很普遍很基本且应有的表现。

  校园暴力除了热暴力,还有冷暴力,现实中暴力的形式手段有很多种,而在本片中呈现的更像是未曾在生活中经历或了解过,仅仅从新闻或其他媒介加上主观的想象形成效果。

  还是说回如何加工吧?我也说不清楚,但我相信如果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对比,大家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例如同为相关题材的韩国电影《记得我》,同样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它主打最后的反转,所谓“未成年人暴力”只是作为背景,没有深入探讨的意图。但是它在暴力的呈现方面能引起我来自心底最原始的愤怒,引起一种意欲亲手手刃恶人的冲动;

  再例如《小委托人》,小男孩临死前相机拍摄到的那一幕,是无比具有张力的;

  《白小姐》中女童的惨状同样……

  其实优秀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其他社会暴力事件题材的电影,可拿来参考的实在太多了,在这里只是举了几个我个人近期观看过的,且认为没有对社会问题作严肃钻研但非常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它们的优秀就在于针对“暴力”这一点进行感染力最大化。

  如果你不想或不能作太严肃深刻的探讨,就最好在这方面有能引起观众情绪的表现,或者尝试走《药神》《嘉年华》《狗十三》的结构。可惜,本片没有……

  影片过了一半的时候我就有种感觉,整部电影仿佛都在围绕着核心兜圈子,无奈核心包围得相当紧实,而你仅仅隔靴搔痒刺不进去。我不怀疑导演的硬实力,镜头等各方面都处理得不错,但在这样一个情节发展下,反而让我觉得架空了现实,地基不够牢固,而开头___阴沉着脸如行尸走肉走过去为自杀女生盖衣服只是导演的一种故作深沉。

  所以,这不仅不是一部“中国化的校园暴力”电影,也不是一部合格的校园暴力题材电影。

  不要拿什么“广电总局”为借口,据我所知本片只剪了3分钟左右,剩下了135分钟。刚开始还有点惋惜,看完之后我甚至认为剪得还不够,到100分钟就差不多得了,也不会让我如坐针毡。如果编导真的有实力,即使在限制下,也不应该呈现如此糟糕的故事。如此糟糕的故事呈现,绝对无法拿别人当挡箭牌。

  但它的糟糕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剑走偏锋”,完全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剧情走向竟达到令人忍无可忍怒发冲冠的发指地步。

  后段才发现,原来校园暴力只是个背景幌子,更离谱的是直接融梗两部在中国如火如荼的畅销小说,电影与其套路结局、表现形式基本都一样,属于极不讨喜的投机取巧,换汤不换药,我不得不全程司马脸以表尊敬。

  双栖共生的关系、过失杀人后帮忙处理尸体的情节、不在场证明的设定、装作跟踪狂投案顶罪的发展、女主良心过不去最终自首的结局——主线逻辑的结构和发展等等等等,恕我直言不讳,这不是致敬,也不是借鉴,它就是在抄袭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与《白夜行》!

  首先说明一下,我知道这部电影改编自玖月晞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此书在豆瓣的评价已被多人指为抄袭,且这位作者过去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有与原著直接作对比的抄袭实锤,是真真正正洗不了的。当然了,你或许会说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那么,改编抄袭作品的电影就没有责任了吗?我认为不是的。如果说在电影组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那或许情有可原;问题在于易烊千玺为白夜行点过赞的历史证据确凿,且从电影画面安排来看剧组对两部著名作品不知情的可能性不高。

  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完全没接触过《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也丝毫未曾了解过它与东野的关系,但在观影过程中,剧情自然而然就令我想到了东野的作品,电影结束后上网搜索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个背景。所以不用再说我是先入为主来作主观偏激的评价了……客观事实上剧组为抄袭的原著IP付了天价的费用,助纣为虐,助长了扭曲的创作观念与非常不端正的风气。而这样的成品毫无深度、技术(当然并非指导演与演员的专业领域硬实力)、原创可言,电影改编后的节奏与脱离主题逻辑涣散的情节过渡更是惨烈。所以我认为背大锅的是原著,但该喷的电影仍然该喷。

  所以很抱歉,我知道包含导演与演员在内的主创团队的用心良苦,我无比肯定你们的努力,也并非说镜头与演技无法加分,我不否认这部电影有好几处优点。但真的很可惜,我作为观众决定的评价在于成品质量如何,而不是你拍摄过程有多么努力。或者也可以说,只有你的成品优秀,我才会更进一步去了解背后你有多努力。而抄袭是原罪,为了抵制抄袭,必须一星。所以你拍了这么一个故事就只能无奈背锅了。

  好,凡事以辩证思维看两面,上述我只指出它抄袭的问题,接下暂且不论,退让一步海阔天空,仍然回归到故事本身。因为如果你抄袭抄得好,那起码也不会被喷得很过分是不是~~~

  但我还是想问:你最后搞这么一出抄袭故事和你开头“校园暴力”的主题到底有什么关系?对,我知道——是因为校园暴力所以反杀,但这只是引出你最后“悬疑风”+套路煽情的导火索,完全不是服务主题的产物!后半段悬疑推理的部分对主题有什么首尾相连,还是什么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又或者是回收伏笔铺垫啥啥啥的?什么都不是。

  开头与结尾女主成为了教师的戏份完全有理由删掉。所谓“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后一句我能理解,但对于前一句我是真的无力吐槽了,为何有如此假大空的口号呢。且一个成年高中生过失杀人后留有案底长大还能考取资格证当教师,作为一个法学生表示,很有难度吧……

  好,我也不说你后面与主题有啥关系了,我就单说你的推理和逆转的水平:很烂。没错,是很烂。有多烂不知道吗?

  真不要以为随随便便拿车子、指纹、不在场证明这些作个简简单单的推理和明眼人乍眼都能看穿的隐情作悬念就有模有样的感觉,其实只是很小儿科的运用。更何况这是抄袭的套路,而原作的诡计和线索、彼此之间的博弈可是高明得多。放到这部片,编导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些“道具”。

  没错,就如警官在影片中责骂男主一样:很愚蠢。

  这段话倒是全文我最有底气说的,至于为什么,你不用质疑我对悬疑推理这方面有多了解,何不点开主页,便明了。

  说实在的,我看的过程中全程跳到东野的作品影像中去。如果没有看过那两部经典作品,可能真的会被感动,我承认。但是,讲道理,真的相形见绌……同时我又想到,如果国产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给这位导演按照这样子来拍,我敢肯定绝对比苏有朋已经正宗改编的要优秀不少。

  而最大问题就在于,你这是《少年的你》啊!

  所以到最后,我还是那个问题:我想请问一下,影片主题定位是什么?是校园暴力?青春言情?还是高考生活?悬疑推理?亦或“致敬”《嫌疑人X的献身》与《白夜行》?

  不妨多加一个:以上几方面有哪点达到一定完成度了?

  我是在首映日早上9点40分观看的电影,算是相对较早的那一批了吧?看完写短评的时候豆瓣还没有出分数。但是之后——好吧,我也是看到这个8.7分的开局有点如鱼刺哽在喉中,实在不吐不快,所以才写下了这篇长评。或者这部片不如我主观认为的那样垃圾,但是各位(包括制作组)试问一下自己,8.7的评分,不管对不对得起观众,但能对得起其他人的其他电影作品吗?

  ps:今天早上看完少年还看了渣渣辉的《催眠:裁决》,仿佛看了一部超级英雄大片。呵呵,一天内在电影院看了两部一星大片,真的是历史级别的壮举了~

  没有想过这篇评论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但被顶了上去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少人与笔者有同感吧……只是高处不胜寒,不知此文能坚持存活到什么时候呢?


相关文章

1.《少年的你》最新观后感5篇

2.《少年的你》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

3.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4.20年的你》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

5.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

17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