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6篇(2)

小琼分享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4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起震惊全中国的重大案件。时任红军抗日军政大学队长的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此事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时值国共合作抗日时期,在国统区,国民党的喉舌机构《中央日报》则将其作为桃色事件大肆渲染,攻击共产党政府“封建割据”、“无法无天”、“蹂躏人权”。(跟现在美国抨击中国人权问题是一样的)。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将黄克功处以死刑。历史上称为“黄克功事件”。

如今,7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历史案件在这个打老虎的敏感时期,被搬上了大荧幕,其影射的意义不言而喻。黄克功,放当年也是响当当的“红一代”,在井冈山就和毛主席打革命,走过长征,立功无数,算是老毛手下一员大将。虽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是天理,但在当时的角度来看,此案对黄克功的死刑判决,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法律意义。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著名的情节。官渡之战,曹操缺少粮草,于是让粮官发粮食的时候用小斛代替大斛,引起了士兵们的不满后,曹操立刻将粮官以贪污粮食的罪名斩立决,士兵的愤怒立刻就平息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觉得皇上是好的,只是被奸臣蒙蔽了,杀奸臣是平民愤的最好办法。我们都知道杀粮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缺少的问题,杀贪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污的问题。但“民意”这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总需要一个出口来发泄。

民意究竟是什么?民意就是真相吗?举个例子,近日有一则新闻:美国白人警察枪杀黑人,被判无罪。引起了很多城市的骚乱。美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我相信法庭是通过公正合理缜密的证据才下的判决。但这件事不单单是一件法律事件,而是可以上升到政治高度的重大事件,美国人将政治问题司法化,虽然公正合理,却酿成了意料不到的后果,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缺乏弹性。也说明了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说到黄克功之案,站在当时的角度,黄克功必须死,他杀死的不单单是一个女学生,而是整个共产党的法制体系。只有他的死才能防民之口,防敌对势力之口。在政治的天平上,小孩子才分对错,政治家只看利弊。

回头说这部电影,看得出借鉴了韩国著名悬疑电影《杀人回忆》。同样有不健全的法律体制,苦苦抽丝剥茧追求真相的人。一部主旋律电影也拍的有声有色。影片没有回避当时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深刻现实。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早已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但今天打老虎还如此的费力,法制和人治孰轻孰重,如何权衡,实在值得深思。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5

这是一部比较有意思的电影,不要因电影的红色基调将其归类为主旋律电影,甚至也可以根据电影的题材称之为反主旋律电影。总而言之,一部法庭电影,在市场环境下比较少见,而一部讲述发生在陕甘宁边区的法庭电影,那就更稀有了。

黄克功,俺孤陋寡闻,还是因本片才了解这个人。黄克功,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二渡赤水的娄山关战役中立大功。延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15队队长、第三期第6队队长。一个老红军老革命,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也是电影故事的起因。本片用了大量侧面描写,突出黄克功的革命生涯以及战功显赫,同时渗透本片的背景,在全面抗战正是用人之际,随后便展开本片的故事线,一个杀人的战斗英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一个战斗英雄究竟是走法外之情还是戴罪立功秋后算账,是电影突出的卖点。

因此而言,别看本片是讲述陕甘宁边区的故事,但并无半点主旋律味道,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法制,从某种程度上让人联想起了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但内容完全不同,本片故事起因描述的是一出桃色事件,犯事的是军官,又是一个战场上以一敌十的战斗英雄,正值抗日全面开展之际,本片关键点其实是情与法纠葛,同时又抛出了大量悬疑点,比如黄克功究竟是否是枪走火而杀人,还是故意杀人?电影有一个标准法庭电影所应有的戏剧元素,将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件公开,情理与法理之间的对弈,构成了本片的最大的冲突点,从事件起因到“罗生门叙事结构”,再到线索调查乃至最后的公审,一气呵成,抛弃电影故事场景,《黄克功案件》乃是工整的法庭电影,模式很西方化。

其实本片真正的主角是成泰燊饰演的雷经天,这位老戏骨在本片中奉献了超赞的表演,其出场以审理一场离婚案为主,从侧面突出了其公正铁面的立场。而本片因故事场景的特殊性让戏剧元素发生了强烈的冲突。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唯一的法院中,董必武等正选法官因故出差,仅剩下雷经天一人够格审理案件。其次,雷经天与黄克功还是老相识、老战友,在长征之际,后者还用一片生姜救了雷经天一命,但这个关系在审理中无法回避,令电影在情与法纠葛之中有了第二层矛盾点,使得电影的故事在随后的发展中变得更加令人揪心。成泰燊在本片中的表现, 正如当年法国《解放报》对成泰燊的评价“河流一般沉稳的表演”,照搬过来真是相当贴切。一面是以公正廉明为己任的法官,一面是饱受情感煎熬的凡人,片中他的一句台词:“两碗水都要端平”可以概括其心理活动,面对自己多年的战友,面对无辜死亡的女学生,雷经天的两碗水究竟该如何端平?

《黄克功案件》以真实事件改编,因此在剧情走向甚至结局上不存在夸大其词的改编,电影公审之处,在陕北公学的操场上,两千多人参加,有12位群众代表发言,事件参与者包括贺子珍、张闻天、胡耀邦等知名人士。电影的结局正如史实那样,被称为近代版“挥泪斩马谡”。而电影的特殊的题材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能够还原出当时的历史事件也是令人刮目相看。一场“打老虎案件”,无论是借古谈今也好,还是还原历史尘封悬案也罢。本片除去是一出张力十足的法庭题材,更有法不容情的立场在里面。

一声枪响之后,一位边区军官没有死在敌人的枪炮下,死在了人民公审的法场上,或许时至今日,观众也能体会到一段史实所传达的内容以及意义,而电影所讲述的内容,一个发生在主旋律背景下的非主旋律电影,没有了以往的歌颂,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法字当头,是否有代表性?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6

《黄克功案件》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编剧的一部“党史解密”电影,也可以称之为“警世电影”,这部电影和每个共产党人息息相关,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用心看一遍这部电影——事实上,该片解密的并非仅仅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更是对时下现实的映射,影片中所表现的实现社会公平公正、铲除特权腐败、依法治国等亦是当下执政者重要的治国理念。

可以肯定地说,即便是放在今天,《黄克功案件》仍是一部题敏感材,其敏感原因在于:该片根据1937年10月5日,战功卓越的红军师级干部黄克功向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逼婚未遂,枪杀刘茜后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公审判处死刑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当时,这场震惊国共两区和国际社会的非常事件,一再被被西方记者大肆爆炒为与八路军有关的“桃色新闻”,其影响之大,争议之多,介入高层之多,前所未有。

电影开篇就抛出一个问句:月黑风高夜,一个人抱着一具女尸,悄然走进浑浊的河水中,他——到底是谁?女尸被发现后,真相逐渐大白,有人开始质疑:一个多次立功的人,可能是杀人凶手吗?这句话再普通不过了,可里面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要知道,“黄克功案件”发生在国共合作抗日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我党局部执政的特殊形势下,当时处置黄克功也是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曾经的功臣,究竟让他以命抵命,就地正法?还是让其戴罪立功,战死杀场?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该案发生前不久,国民党内部也刚刚发生一起震惊中外的“桃色事件”: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蒋介石的黄浦爱将张钟麟因为情感纠葛枪杀妻子,步行到南京受审,蒋介石以“爱才”之名,特赦张钟麟。而后,张钟麟改名张灵甫之后再度奔赴前线。在此种情况下,发生“黄克功案件”后,请求毛泽东特赦黄克功的呼声自然不小。因此,在刚刚建立起边区政府法律条文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能否正确处理好此案,直接关系着人民对共产党的信赖。换言之,特赦能换来士气,但会丧失民心。

最终,审判的重担落在了边区法院审判长雷经天身上。但富有巧合的是,雷经天和黄克功在长征路上是生死之交,当年,正因为一块干姜,黄克功救了雷经天的命。而当时的情况也分为“杀”和“留”两大阵营:其中公诉方、陕北公学学员及部分群众代表是坚决要求判处黄克功极刑的一方;黄克功的战友——江西老表集体声援,而抗大同仁亦是想尽办法保全他的生命;作为审判长的雷经天,又时常纠结于法律与人性之间;而中央高层则将此案完全交给边区高等法院自主审理,态度似乎不甚明朗。

所以,在法理和人情之间,在“杀”和“留”两个阵营之争前面,雷经天不仅在一碗水端平,还要“两碗水端平”,所以,雷经天给自己叛了“三个死刑”: “第一,判处了使用 ‘特权’的死刑;第二,判处了情感用事的死刑;第三,判决我等待上司意见、不想独立审判、怕承担责任的死刑。我是判了自己三个死刑,才在判决书上按的手印啊!”雷经天内心的决绝可见一斑。

细数影片中各个角色,人性刻画最细致的非成泰燊出演的雷经天莫数。一方面,黄克功在长征途中将雷经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另一方面,雷经天又是法律的代表,身上流淌着公平、公正的正义血脉。所以,于还必须与法,雷经天都处于进退两难之境。而在影片中,在黄克功公审前夜,雷经天为黄克功用姜汤搓操那场戏,情感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合议庭争论那场戏中,身为审判长的雷经天含泪与力保黄克功者李兴国辩论说:“共产党姓共,就是与劳动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姓共,就是与各民主党派,同舟共济,共同抗日;姓共,就是与民众权利共享,不以特权优待自己。如果我们宽容了黄克功,官贵民贱,共产党不姓共了,人民就会与我们不共戴天……”随后,他更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后的抉择:“如果我们今天不判处黄克功死刑,以后老百姓就会判我们的死刑!”、“如果我们今天赦免了黄克功,就等于判处了我们未来的死刑!”至此,雷经天历经艰难的心理转变之后,最终完成了灵魂的升华。

在影片结尾时,雷经天当庭宣读“判决死刑,立即执行”后,黄克功即将押上刑场,警卫员快马飞奔而来,毛泽东写来了亲笔信,信中写道:“中央与军委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影片尾声,黄克功被执行枪决,雷经天百感交集地敲响了陕北公学的那口古钟,钟声“铛!铛!”响起,警钟长呜,空越时空,警醒世人。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范文5篇

虎兄虎弟观后感范文5篇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

《人间正道》观后感作文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6篇

黄克功案件观后感6篇(2)

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从严治党学习心得3篇

62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