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3篇

乐平分享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1

  一看到王小帅,我就明白了这片子将会是怎么一种状况。

  中国的导演,在技术方面,比如镜头运用上,的确是非常棒。就算很多人不喜欢张艺谋,但《英雄》中慢放的武打片断,绚丽的颜色,自有一种华彩般的美感。或者说,如何讲故事,对中国导演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这个故事本身。

  无论是王小帅还是别的什么人,所谓反应现实的电影,大多就是布置一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冷漠残酷的大环境,然后把天真纯洁的主角们放在这部绞肉机里翻腾一下,出现一堆血肉之后指着它说:看,现实是多么无情啊!虽然说,并不是没有为片中人物的命运感染过,但我正因为这种多愁善感才讨厌这种片子,总觉得自己的情感被导演玩弄了。“他人即地狱”,任何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矛盾的人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悲惨的,然而刻意突出这样一种感情,似乎整个社会都在迫害那个小快递员,就多少给我一点“staged stage”的感觉了。

  这部片子还是刻意了,电影从一开始就在强调城里人如何如何,乡下人如何如何,到后来洗桑拿那里,导演的用意已经昭然若揭,就像一个谜底已经知道的问题。对我而言,这部电影还是没有能让人慢慢浸染其中的自然,反而有被导演逼迫着去体验的压力。甚至每一句台词都有其精心设计的涵义,这并不是褒义,而是说,这部电影,匠气太重。

  在反应某种社会弱势群体的电影中,大多数中国电影都有这样的匠气,把全世界都压迫在一个小人物身上,以凸显命运的不公。与其这样拍电影,还不如用真实的手法去拍摄一部纪录片,真实总比虚构的舞台更有冲击力。或者说,用《东宫西宫》那样的叙述手法,把大背景模糊成一种诗意的叙述,只可惜,王二之后,没人那么浪漫了。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2

  一直不敢忘掉这部同样小众的电影,如同我也有过一段孤独而幽闭的青春。有些与生俱来的疼痛,藏在心里,始终不能忘却。

  如果没有记错,王小帅曾在媒体面前说过,不会为了商业和票房去改变,宁可自己的作品退出国内市场,也要坚持自己的电影方向。让我颇为赞赏。后来获知他被颁予“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觉得十分欣慰。如今,能拍出好作品,有良知,且一直有所坚持的影视人已不多。

  在这个青春偶像流行泛滥的时代,小坚和小贵的故事让我们恍然相信:原来生活还不至于全是虚假和谎言。

  王书亚又说:“一种信实的爱,一个持久的誓言,是否已离这个时代实在太远,以至我们的青春残酷如斯,别人的谎言老而弥坚。”(见十三棵泡桐:戴上你的水晶珠链)简单一句话,看得我热泪盈眶。

  你会发现,当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活在别人的谎言里察言观色,其实青春早已离我们远去。而我们曾经纯真的岁月又被抵押给了谁?

  一部《十七岁的单车》,足够还原我们孤单的青春。小贵的不谙世事就是我们曾经的幼稚和执拗,小坚的老羞成怒就是我们曾经的自卑和骄傲。而潇潇,就是我们曾无数次幻想着要和她相好的那个女孩。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3

  《十七岁的单车》导演王小帅,作为特殊的第六代导演,一如继往的关注着人们所忽视的边缘话题,一部新现实主义的作品,不难看出,这部影片受《偷自行车的人》的影响。

  小贵:从农村到城市打工。但是,在将要把自行车挣到手之时,却把赖以生存的工具丢了,然后寻找,在找寻时发现他的自行车被另外一个城市的普通男孩小坚骑着,于是一辆自行车,把他们两个不同身份却拥有共同心灵的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一辆自行车负载着的是这两个城市边缘男孩心灵的伤痛,以及他们想积极融入城市圈的内心世界。

  首先,小贵渴望融入这座城市,得到生存的机会。自行车已经超出交通工具范畴,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当小贵第一次找到自行车,便决定骑上“溜走”,面对小坚穷追不舍,他拼命逃窜。但是还是被小坚和他朋友拦下。他没放弃,并在小坚家里偷回了自行车。当他抱着自行车躺在快递公司的门口,当经理决定把他留下时,小贵终于得到了继续在这所公司工作的机会,在城市里生存的机会。。

  但是自行车辗转又到小坚 手中,小贵直接告诉了小坚的的父亲,通过小坚的父亲索要回。然而当小坚和哥们要把自行车再次抢走时,小贵抱住自行车,嚎叫,那种撕心裂肺,锥心刺骨的喊叫,让人感觉到小贵失去的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坚守在这个城市的一块精神阵地。小贵那揪心的哭喊,让小坚和哥们不得不罢手和他商量如何解决。他们最终达成了一条协议:一个人用一天自行车。

  小贵执着,拧的形象刻画无意识是这部片子出彩之处,他的倔强、执着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融入这座城市,得到生存机会的渴求。

  其次,小贵在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中却遭受了漠视和伤害。小贵的伤害有来自这个陌生化的城市对他心灵的无意侵蚀,在影片开始,镜头里的那群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是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孩子,他们在镜头前显得十分朴实、憨厚。画外招聘人员的一种近似逼问的语气,速递公司经理的出场,以及小贵向会计刘姐要工资时的不搭理,却跟另外一女的谈论傍大款的问题,突显出都市人对"外乡文化闯入者"这样的弱势群体的一种漠视。

  在洗浴中心段,一群扭秧歌的老太太在门前手舞足蹈,一位老头在擂动着一面大鼓。小贵进洗浴中心时鼓声就以画外音响的形式开始伴随,直到他洗完澡,没钱付帐被强行拖住时,鼓声时强时弱地响着。而见到张先生时,也只是从后背拍了张先生的局部镜头,在画面里,我们似乎看不到张先生的面部表情。最后他出了洗浴中心,发现自行车被盗。这时,整个个城市似乎和小贵都格格不入,一边是锣鼓喧天,手舞足蹈的热闹场面,一边却是胆战心惊,惶恐不安。

  在胡同段,这群少年追逐斗殴,残暴而猛烈。而同时,镜头里常常出现十分安宁的场景,有打太极拳的,逗小孩的,唠家常的,下棋的。导演努力捕捉或寻找一些详和、静谧的画面,这样使得与青少年内心躁动甚至残忍的世界形成一种强烈的反衬与对比,流露“城市人”的冷漠。

  影片末尾,小贵看到他的自行车被无情地砸烂时,他的心灵受到最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最为尖锐,因为那不是在砸一辆自行车,而是砸碎了他的理想,生存机会;此时小贵毅然捡起板儿砖狠地朝砸车的人拍去。小贵这个被伤害最深的人也成了具有一个悲剧色彩人物。最后,他扛着心爱的自行车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他的身影在人头汹涌的都市里显得十分地落寞与苍凉,与这座大城市那样的格格不入。

  王小帅在这部影片里,强调了对小贵这样底层人的关注,在镜头语言的选择上明显地流露出导演心目中一种健康的人文关怀。在镜头的运用和空间的选择上,对这群“异乡人”抱有一种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当拍摄这群来自异乡的应聘者时,导演选择的平视视角,让他们在镜头前有一种自我审视的尊严感。城市对农村来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是过客,也许是最后的归宿,但无论如何,在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中,总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是心灵的,难以抚平的。

    45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