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观后感3篇

乐平分享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观后感1

  看了差不多一整天,终于完成了。是我近期内很少能够完全读完整的一本书。

  这是我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看到的另一本关于阿富汗的书籍。

  书中叙述从20世纪70年代,苏联攻占阿富汗到游击队内战,直到塔利班统治,卡尔扎伊成为总统,开始民主化进程,直到现在。这本书,让我深切了解了阿富汗人民遭受的苦难,在白色恐怖、没有尽头的恐怖统治下,那种普通百姓深深的绝望和无力感,同时还有那些直面死亡仍然坚持信仰、保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心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生死相依的支持。

  我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比起那些生命都不能保障的人来说,我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但是好的环境并没有让我更有梦想和勇气,反倒是让我懒散、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奋斗的目标,只是无限制的陷入了纠结和郁闷的怪圈,我感到惭愧和叹息。

  我突然想到了保尔柯察金的那句话: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很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反倒觉得这话说的有点矫情,跟那些伟大的口号一样华而不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种恐慌无形的伴随着我,我一面肆意的挥霍青春,一面承受着纠结焦虑,但是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是真的没有喜欢的东西,还是我只是害怕困难?如果没有深入去探讨,怎么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没有想过,我说我喜欢心理学,我是喜欢心理医生那种洞悉一切的通透感,还是真的希望去帮助他人更好的生活?如果我喜欢的话,我为什么没有坚持去学习、去研究?我不过是向往一种形象,但是不想付出努力。

  还记得佳人的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更不能左顾右盼,选定一个方向,坚持下去。开始,坚持,不能无限制的开始,却从不坚持。

  我非常喜欢这个书名:我不要死于一事无成。我不想当我老的时候悔恨自己虚度年华,浪费光阴。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观后感2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说的是阿富汗唯一的一位女性国会议长——法齐娅 库菲。她自幼生活富足,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却经历了战争,民族争端,宗教争端。她见证过阿富汗人民由与世无争再到卷入无辜的战争,她深刻的理解阿富汗人民的痛苦,而这种对于苦难最真实的记录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曾经对于中东,我的偏见很深,常年战乱让我觉得那里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空中,因此我萌生了很多怜悯他们的想法。可是,悲悯于身陷痛苦的人们是最无用的情感。在书中,法齐娅在记述自己年少时光时,虽然也表达了对于女性地位低下的不满,但是她轻快的笔调告诉我们,年少的那一段经历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存在。

  不是没有过美好的童年,不是没有过富足的生活,不是没有享受过淡然与安定。只是阿富汗那些无辜的人民不得不承受所谓强者之争带给自己的痛苦。都是平等的人类,而我却总是用一种优渥的姿态去审视他们,是无用,也是一种不真诚。

  法齐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的幼年,成人再到身为人母的经历与过程。经历,是悲喜交加的混合。而过程是她凤凰涅盘的重生。书中的“我”所代的是阿富汗所有曾见证过美好但却又不得不被动接受苦难的所有人民,他们被卷入所谓强权的利益纠纷之中,谁不想和平,时局所限而已。

  所以《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中作者对于这个阶段的生活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描写的非常细腻。当敌国侵略被击退时,国内却又发生内乱,这时女性的地位再次遭到打击。国内的士兵可以随便侵犯年轻的女子,但却是那个女子遭到众人的唾弃。

  所以书中法齐娅的母亲强迫年轻的她带那厚厚的面罩后才允许她出门,这既是宗教传承,但更是是一种保护。不难看出作者对这段经历的愤恨,她渴望知识,但却不得不偷偷摸摸的接受教育,怕被侵犯,然后毁了自己的一生。阿富汗妇女的悲惨遭遇是她发奋图强,力争改变的动力之一。

  法齐娅的母亲是伟大的。她经历过丧夫丧子之痛,但这一切都没有击败她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和对子女的热爱。她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善良,要对生活有希望。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来自阿富汗的长跑运动员就曾说过,自己能来到奥运会这个竞技场就已经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死掉,然后再也不能跑,但是他还是在坚持,这就与荣誉无关,这是对生命的渴望。

  这种阿富汗人民特有的坚韧触动了我。法齐娅写下这部书,其实可以称之为家书,是写给自己的孩子看的,但这部书却激励了阿富汗的人民,全世界的人。没有什么敌得过我们的希望。法齐娅的母亲将这种美好的品质传给了她,而她又传承给了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孩子。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是一部励志的书籍,它教会我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没有什么敌得过自我的意志与希望。我们都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我不要死于一事无成。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观后感3

  “活着,是有使命的。”

  蒋方舟说,此书“远远超过了《灿烂千阳》”,使她从头哭到了尾。但我从头到尾一滴泪也没有流,只因书中所有的苦难与不幸离我如此遥远,遥远到不时让我觉得自己只是在看一部老套的灾难片——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女议员的人生磨难让我已无法用言语和感情予以描绘。

  父亲遭到暗杀,兄长遇害,母亲去世,丈夫病死,房子遭洗劫,家族的辉煌在阿富汗风雨飘渺的命运中一步步走向深渊。

  这么多年来,她流了那么多泪水,以至于连她自己“都认为自己已没有泪水可流了”,但就在她走过数十载的战争、阴谋、暗杀、贪腐与不幸,一步步走向阿富汗议会大厦之时,她再次留下了泪水,只是这次的泪水淌满了幸福与热情,昭示着她将为阿富汗的国家富强与千万阿富汗妇女与儿童的福祉而踏上一条新的坎坷之路。

  之所以会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离痛苦还太遥远

  我为自己感到羞愧,珍惜所有的心态总要靠他人的苦难和不幸才能够长存心中。

  不想再对她那苦难的一生进行赘述,因为渲染苦难,是为了衬托艰难破茧之后的美丽。但是对库菲来说,她所走过的一切皆是景,不论苦难,也不论悲伤。而也正是这数十载的磨难与历练,才造就了今日阿富汗政坛上这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不论何时,也不论何地,库菲心中总有一个信仰——拯救阿富汗,富强阿富汗,为成千上万智慧、美丽、机智却又饱受苦难与折磨的阿富汗妇女谋取幸福。塔利班分子统治下的阿富汗,留给世界的是恐怖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然而,这一切只是假象,真正的阿富汗人民热爱和平,崇尚忠诚,善良勇敢。

  无可否认,库菲曾经也只是普通人,一名渴望爱情、渴望家庭与教育的女子,她也会害怕,也会在黑夜中苦苦思索,也会在痛失亲人后闪着泪光怀疑自己的选择。

  只是凭借信仰,她走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恐惧,而逐渐强大,强大到哪怕知道上班的路可能充满炸弹与便衣杀手,哪怕担忧年幼的两个女儿失去仅剩的母亲,她一样嘴角微扬,坚定地走出家门。

  “我不想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威胁,没有人能够习惯。”但是,因为心中充满正义,所以“我不再会害怕”,在看尽人间悲欢离合、政坛尔虞我诈之后,所有的磨难已然成为库菲生命的一部分。

  只要能够让阿富汗更加美好,只要能够为阿富汗妇女与儿童谋得更多幸福,所有的得与失,都不再那么重要。曾经以为是痛苦的过往,却已不再那么难以接受;曾经让她感到害怕的事物,却已不再那么令人恐惧。

  “如今,人们首先认为我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女人。我为此感到非常骄傲。”

  最令我动容的是,身为一名阿富汗女子,却从不给自己借口去多愁善感、顾影自怜,去向命运妥协。

  其实,她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辛苦。

  她可以不用冒着枪弹和被强奸的危险去上学,因为阿富汗女子的命运本身就与教育无关;她可以不用在成功逃离阿富汗定居巴基斯坦后又返回阿富汗,因为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充满了杀戮、迫害与暴力;她也可以不用忍受权贵男子们的蔑视与诬赖,坚持奔波在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土地上去争取选票,因为祖国的政坛从来没有女子的身影。

  但是,为了让后代不再承受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为了让无数受迫于贫困疾病与传统的妇女们不再遭受不幸,她选择了抗争到底。

  女人的身份从来不是她放弃和自甘堕落的藉口,她唯一知道的是,即便阻力巨大无比,也要沿着原来的路勇敢走下去。

  信仰的力量

  不管任何时候,我始终相信信仰的力量。

  枪炮可以摧毁房屋和肉体,迫害可以使家族走向灭亡,苏联军队蹂躏了阿富汗土地,游击队与塔利班分子夺走了无数人民的生命,却似乎从来没有一样东西,能够熄灭库菲心中的信仰。

  母亲病亡。

  “我惊讶地发现,尽管经历了这么多苦难,承担了那么大的责任,你依然笑对人生。你总是笑对人生。我也希望能够像你一样笑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

  失去家庭。

  “对一个女人来说,或许最糟糕的莫过于迷失了自己。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没有任何梦想,那么这才是女人最大的损失。”

  选举失利。

  “我讨厌人们让我待在幕后,不去抢男人们的所谓的风头。如果都那样,我们有什么出路呢?什么也没有。我受过教育,内心深处有自己的呼声,于是就决心去帮助哈米德。正是这个呼声和拯救那些受苦受难人们的强烈愿望多年来一直激励我在政治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荷枪实弹面前,信仰这个词是多么弱小。

  然而在祖国不知明日去往何处的迷茫当中,信仰又是如此的重要。

  战争、阴谋、暗杀、贪腐,库菲向我们昭示了,信仰在乱世中的强大力量。

  最后,我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信仰还在吗?

  我有为之努力吗?

  我有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日渐强大吗?

    42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