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舞剧朱鹮观后感_中国舞剧朱鹮观后感(2)

乐平分享

  舞剧朱鹮观后感3

  舞剧《朱鹮》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与自然、与环境、与各种生灵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同命关系。初看这个介绍,不禁心生疑窦,如此复杂、沉重的话题如何用以唯美著称的舞剧呈现呢?日前在上海大剧院观赏完由上海歌舞团原创的舞剧《朱鹮》后,不得不为之叹服。

  《朱鹮》分为上下篇,上篇展现了农耕时代,淳朴的村民与优雅的朱鹮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女舞者们穿着红色的舞鞋,前短后长、白色为主间以橘红色的“羽衣”,形象地展现了朱鹮亭亭玉立的造型,而当舞者们舞动起来时,带有古典芭蕾、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韵律、美感的独特舞姿,栩栩如生地呈现了朱鹮的矜持、高贵,尤其是头部的轻点、转动等微妙动作酷似鸟儿。鹮仙与樵夫的双人舞深情而浪漫,其中,樵夫模拟鹮仙舞姿的细节,让人莞尔,樵夫从开始的笨拙模仿到后来的舞姿灵动再到最后与鹮仙合二为一地和谐共舞,体现了人类与朱鹮之间的圆融一体、情意相通,这种不同生灵间的真挚情感已远远超越了世俗爱情的境界。

  而这些空灵的景象在舞剧的下篇,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舞台的背景变换成了荒芜的废墟,幽暗的灯光下,一群舞者穿着灰色的服装跳着现代舞,他们神情黯淡,动作机械,甚至曲起双臂掩住口鼻,让观众立刻联想到自身所处的糟糕的环境,恶劣的空气。极具现代化的气息,压抑阴郁的氛围,恍惚间,让人有种错觉,仿佛穿越到了另一部舞剧,但一片飘浮在空中的、被一个个路人急速抛掉的羽毛又让人牵挂起朱鹮,此时再次出现的鹮仙,“羽衣”的前胸处已由粉橘色变成了灰黑色,原本优雅、轻盈的舞姿变得焦虑、沉重,她与青年的双人舞依然缠绵,却饱含了忧伤,一同感受着环境之虞下的生命之痛。

  从上篇到下篇,直接从远古切换到近现代,两个极端对立的舞台效果间的对抗极大地增强了戏剧张力,更让人有一种被撕裂的痛感。刚入下篇,观众脑中还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吉祥之鸟”列队行来的款款舞姿,眼前呈现的却是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后朱鹮们的死亡群像,生命被扼杀的惨烈,不由唤起了正承受着破坏环境的恶果的人们的现实疼痛。下篇后半段中,朱鹮成为博物馆内的标本,学生们到此观摩,这一部分的场景叙事稍显突兀,却也体现了编导将视角直接切入现实的用心。舞剧最后,朱鹮又重生了,也意喻到了今天曾濒临灭绝的朱鹮又出现物种复苏的吉兆,此时台上再现的美也显得更为珍贵。如果舞剧《朱鹮》止步于上篇的美轮美奂,那么只能达到让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浅层,幸而有了下篇美被撕裂的现实呈现,引发人们切肤的疼痛,才能激起深层的反思。

  简约、质朴的舞美设计,大写意的舞蹈语汇,铺排中强烈的视觉冲击,舞剧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凸显了一个深邃的主题: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同时,也正因为有了沉重的立意、丰富的文学内涵,才使得朱鹮们的轻盈之美有了更为深刻的内在支撑。

  舞剧朱鹮观后感4

  氤氲缭绕的烟雨湖边,羽色粉红的朱鹮款步而致,时而展翅掠过血色夕阳,时而以赤色脚掌轻打涟漪,恬静唯美、优雅高贵……这是由上海歌舞团倾力打造的又一环保题材力作、以濒危保护动物朱鹮为题材的原创舞剧《朱鹮》让人醉心的诗意画面。应日本民主音乐协会之邀请,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派, 10月完成东瀛“首飞” ,在东京、新澙、佐渡和山梨成功演出4场后,该剧将于12月9日、 10日“飞临”国家大剧院,开启国内首演。以长征路上的女人的独特视角探索生命、理想、信念的舞剧《天边的红云》至今令人依然动容,直面都市白领生存现状和情感世界的当代舞剧《一起跳舞吧! 》让无数青年感同身受的余热未消,上海歌舞团何以将创作聚焦一种飞鸟?编导佟睿睿此次又是如何发力?

  通过曾经的失去,表达永久的珍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一个显示屏中,或溪边跋涉、或驻足栖息,或翱翔天际,一只只美丽的朱鹮尽展的纯美、典雅、洁净和高贵,吸引了诸多观众流连驻足,上海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亦是该剧制作人兼艺术监制的陈飞华也是其中之一。陈飞华回忆,当时朱鹮优雅的姿态,特别是“涉” 、 “栖” 、 “翔”的动作,在他的脑海中,宛如一个个舞蹈演员在伸展曼妙的舞姿。由此,把朱鹮搬上舞台的想法,在陈飞华团长的心中,萌芽了,并且挥之不去。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 , “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 , “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 ……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 、 “东方宝石” ,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的翩翩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在朱鹮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198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共同保护朱鹮计划》,共同推动朱鹮的繁育和保护。

  深入了解朱鹮种群曲折的繁育之路后,陈飞华深受触动,更是感慨人类在拯救朱鹮过程中的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携手合作。这更加坚定了用舞蹈艺术触发人类思考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的决心。 “古代时的朱鹮和人,和今天农村鸡鸭鹅与人的关系一样祥和。然而,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脆弱的朱鹮繁衍所必需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生态,已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我们希望通过朱鹮曾经的失去,表达人类永久的珍惜,希望今天我们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的美好家园! ”陈飞华说。

  正是带着这样深沉的思考,陈飞华找来了一流的创作班底,让沉淀并孕育了4年的《朱鹮》终于“起飞”了。佟睿睿编导、郭思达作曲、罗怀臻编剧,青年舞蹈家、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舞林争霸》人气明星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舞剧《朱鹮》主创团队可谓阵容强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近四年时间里,创作研讨20余次,数易构思,并实地赶赴陕西洋县、日本佐渡创作采风,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收集影音资料,丰富创作积淀,确保《朱鹮》 “飞”得更高。

  “ ‘爱’是世间永恒的温暖, ‘真’是流淌心涧的甘甜, ‘美’是万物的向往……舞剧《朱鹮》 ,用生命感知世间的大爱,用羽翼呼唤家园的文明,正是这股力量的凝结,我们从东方文明的原点飞翔,做爱的使者、美的化身……”上海歌舞团官方微博中,记录着主创作团队如是心声。

  朱鹮是东方的,她一定属于中国舞

  舞台上,素朴纯美而意境悠远的水墨画面,悠扬恬淡的音乐,将人们带回千年远古农耕时代,在自然的怀抱下,忙碌于山野田间的淳朴村民与美丽的朱鹮相生相伴,共同分享着自然的赐予。在朱鹮粉嫩羽翼婀娜身姿的掩映下,在鹮仙与樵夫真挚的情感点缀中,和美祥乐诗画般的情境将人与自然的美好生机推向极致。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迅速推进,朱鹮渐渐消失在灰色的城市中。曾经和朱鹮共舞韶华男子也是渐入暮年,只能在记忆中重温鸟儿的身影,孩子们更是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一睹朱鹮的倩影。最后,那七只代表希望之光的朱鹮再度翩然而至……在古代、近代、现代朱鹮存亡的历史大框架内,舞剧以朱鹮如何慢慢“绝迹”以及人类与之的情感和态度的大写意式表达,让人们在生与死、拥有与失去的张力中引发对自然生命的永恒反思。

  以动物为题材的舞蹈创作并非鲜见,而将其纳入人与自然的生命与存在思索的创作却为数不多,更难见的是藉此完成舞剧结构与语言的开拓性尝试。 “我们这些年的舞剧好像一直很累地在讲故事,又累又困却又好像怎么讲也讲不明白,说不清楚;我们也一直要创造一种舞剧式的、很舞剧的舞剧,总想说特别复杂的事,想说的太多。而这个剧中,我们想回到一个特别单纯、特别纯粹的舞蹈艺术里去讲朱鹮。其实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就在于它适合在一个点上扩散,张开它的语义的能量、肢体的能量,然后去打一个点,而不是把所有的事件、所有的戏剧点说完。朱鹮这个题材恰恰给了我们这样的空间,它可以把舞蹈的优势无限放大。 ”佟睿睿说。

  有人将该作品誉为中国版的《天鹅湖》,佟睿睿欣慰这种盛赞的同时,亦感叹其恰为该剧的挑战之处。 “我们常常用肢体来表达一种生命力、一种动物、一种鸟类,舞蹈可充分利用其律动、风格,把动物的美感展现出来。 《天鹅湖》已经塑造了一种天鹅的形象,大家共识了我们心中的天鹅,也像杨丽萍塑造孔雀一样,她把一种形象深入人心,这两种提纯的艺术形象都足够经典,让人所共知。但朱鹮不是,它没有现成的舞蹈形象供你模仿,这种人类曾经熟悉却又陌生的鸟给了创作者特别大的空间,同时也出了特别大的难题。 ”

  “怎样能让人知道朱鹮是一种东方的鸟,它脆弱、它矜持、它美丽、它洁静、它高贵,朱鹮的根源和她的特性决定了她必须用中国舞来表达。 ”佟睿睿坦言,一个作品,除了大结构之外,就在于用了什么样的语言。就像写文章用什么样的文字一样,必须找到一种适合朱鹮的舞蹈语言。显然,西方的芭蕾和现代舞,都不适合东方的朱鹮的美感。得益于多年研究中国舞,佟睿睿如鱼得水般将自己深谙的中国舞的特殊韵律、气息和美感注入到东方朱鹮的生命之中。朱鹮、鹮仙、群鹮,单、双、群舞,丹青水墨般跃动开来,不拘泥于古典舞,不囿于民族民间舞,只汲取“中国式”的精神气质的舞蹈之美,将传统中国温婉灵动的审美底蕴尽现。

  “我们剧中没有加入有态度地指责工业化,只是表现其真实发生。当下人们在努力还自然以自然,相信我们能创造更好的环境,让这些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 ”正如剧中舞蹈的风格,主创深藏其中的生态关怀亦充满着“中国式”的含蓄。
猜你喜欢:

1.舞剧胡桃夹子观后感

2.朱鹮观后感

3.舞剧孔子观后感

36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