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阻断药最晚几小时内用2017
艾滋病可以说是2017年全世界共同关乎的传染之一,HIV阻断药物最晚要几小时内服用呢?艾滋病HIV阻断药是什么副作用大吗?服用艾滋病HIV阻断药真的有用吗?成功率有多大?为什么艾滋病HIV阻断药一定要72小时内服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HIV阻断药最晚几小时内用2017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HIV阻断药最晚几小时内用2017_艾滋病HIV阻断药成功率副作用大吗_hiv阻断药是什么有用吗
HIV阻断药最晚几小时内用2017
目前认为超过72小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再服用阻断药的话,基本上跟抗病毒治疗就是一个意思了。
那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吃阻断药吗?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要看“高危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说是直接输注了HIV感染者的血液,感染风险高达92%~96%,属于“非常高危”的情况,即使已经超过了72小时,也建议继续吃阻断药。虽然此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服药对于早期治疗和后续的病情控制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艾滋病HIV阻断药哪里可以买开
艾滋病阻断药在医院门诊就可以拿到,像我们医院的话,在性病艾滋病门诊就可以取到药,如果是非上班时间,可以到急诊科,一般在2小时之内就可以拿到药物。关于药物花费,如果是职业暴露,单位会有一定的承担;如果是非职业暴露(性暴露或其他原因的暴露),阻断药是需要自己花钱买的,目前的首选方案较贵一些,一个疗程大概五六千,还有一种方案便宜些,一疗程大概三四千。
艾滋病高危行为后阻断药成功率
目前有非常确切的研究证据显示,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能够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那是不是只要吃了阻断药,就一定能阻断成功呢?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阻断时机、选用哪种阻断药、患者是否全疗程服药,以及患者是否持续存在高危行为等等,所以能不能阻断成功需要个体分析个别对待。对于阻断成功率,很难做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根据现有数据回顾性分析,服用阻断药之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大概为5/1000左右。
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毒药一样吗
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毒药其实是一类药,目前常用的是三联药物方案。阻断药是如何达到阻断目的的?实际上,这跟HIV病毒的感染过程有关。以性接触传播为例,病毒先侵犯粘膜部位,穿过粘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繁殖,最后进入血液。整个过程有几个阻断时机,重要的是要在病毒到达血液之前将其杀死,就能达到阻断的目的。
高危行为后越快服用阻断药成功率越高吗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越早服用阻断药,药物的血药浓度就能越早升上去,以保证在病毒进入血液前起效;当然如果能在病毒到达淋巴结前、甚至在通过黏膜屏障之前就能达到起效的药物浓度,阻断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越早越好,2小时之内最佳。
艾滋病阻断药是什么
首先来说HIV的复制可以大致分为七个步骤:
1)HIV病毒通过CD4细胞表面的receptor进入细胞,
2)开始逆转录过程,这个时候HIV自己携带的逆转录酶开始发挥作用,
3)逆转录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
4)开始转录的过程合成新的mRNA,
5)转录mRNA合成新的病毒蛋白,需要蛋白酶的参与
6)组装新的病毒颗粒
7)释放新组装的蛋白和颗粒成熟
那么相应的市场上常见的药品大概可以分成六类,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药物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只能防止病毒的扩撒,但是这样已经足以降低病毒的含量了。
NNRTIs (non-nucleoside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和NRTIs (nucleoside analog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是两大类典型的逆转录酶抑制剂,阻断的是上述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第2步
PIs(protenase inhibitors)是蛋白酶,主要抑制蛋白转录的过程,也就是上述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第5步
Fusion inhibitors和entry inhibitors主要抑制的是病毒颗粒和CD4细胞融合和进入的步骤,也就是上述病毒复制的第1步
INSTIs(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s)主要是抑制病毒合成的c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过程,也就是上述病毒复制的第3步
正如医生推荐的一样,合适的药物组合是至少三种HIV药品,包含六大类中的至少两种。
至于为什么是72小时呢?主要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内,病毒然后还没有从重初始的感染细胞扩散到其他的细胞里面,这个时候合理及时的用药,可以防止病毒的扩散。当然,这个时候药物不会杀死病毒,但是病毒扩散会被有效的控制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会死掉,病毒又不会扩散到新的细胞,病毒就会被从体内清除了。
HIV阻断药最晚几小时内用2017相关文章: